近幾年 印度頻上熱搜,不僅因為中印兩國的關系,還在于印度不斷高喊的大國夢,在國内其實一直存在一種想法,那就是中印兩大國,能否攜手 共同發展,兩國人口相加超過27億,占據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體量,如果兩國能夠攜手共進,那對于兩國而言,都将實現質的飛越,但實際上 這種想法很難實現,印度很難和我們一條心。
國内大多數人看印度,都是從中國的曆史和角度出發,所以我們對印度這個國家的本質,了解并不深入,舉個例子 很多人認為,印度原本就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國家,但曆史上印度,其實隻是一個地區名稱,它并不是國名,在英國還沒進入印度的領土之前,這裡隻是一個個獨立的邦,各自割地為王,後來英國殖民者來到東南亞,成立了一個東印度公司,這個公司用軍隊,推翻了當地原有的許多國家政權,對當地進行無節制的掠奪 壓迫,殘害殖民地人民,後來有個叫做甘地的人用絕食抗議,希望能有個真正的印度人,可以接管這個殖民地。
大英帝國此時經過二戰 ,已經疲憊不堪,無力管理手下的印度公司,所以就順水推舟讓印度獨立了,這才有了印度這個國家,今天的印度,與其說是一個國家,不如說是帝國主義殖民者的産物。所以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不論是印度 孟加拉國,還是尼泊爾這樣的小國。
其實都帶有西方霸權主義的味道,從本質上來說,印度就不具備東方國家的特質,他更傾向于西方國家,更傾向于美國,中印兩國存在着巨大的隔閡,這也是印度為什麼,很難和我們一條心的重要原因, ,除了制度上的不同,印度固有的自尊心,也是很多國人容易忽視的一點,印度從獨立到獨立之後,幾乎沒有吃什麼大苦頭,都是順風順水,而且有之前英國打下的基礎,印度在周邊相當于王一樣的存在,甚至還驅逐了葡萄牙這個殖民者。
印度自始至終都認為,自己是一個不輸于我國的大國,從這幾年高喊超越中國制造的口号,也能夠看出一二,我們整一個5G,印度不服輸 同樣拼了一個5G出來,不願意落後中國半步,自尊心如此強的印度,怎麼可能和我們一條心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印兩國之間發展的目标不同,簡單地來說,我們希望各國能夠共同進步,共同發展,但印度更注重自身的發展,這一點從印度對周邊國家的壓迫,也能看得出來,而且在援助巴基斯坦的問題上,同樣存在着不可化解的矛盾,我們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基建,在印度眼裡,這是傷害了其他國家的一種行為,有人問 國内的企業,不是正在逐漸往印度拓展嗎,例如小米 vivo等等品牌公司,而且不久前,中印兩國還簽署了10萬噸大米訂單,這些難道不是證明了,中印兩國的友好關系嗎。
這裡我們不得不說明一點,小米 vivo等品牌在印度建廠,并不能代表中印兩國之間的關系,兩國之間的貿易同樣也沒有這個代表屬性,舉個例子,我們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澳大利亞靠着賣礦 過着土地主的生活,但如今澳大利亞沒有感恩,還各種污蔑 甩鍋,所以中印兩國雖然有貿易往來,但也僅限于做生意,關系想要再進一步,想要讓印度和中國一條心,無異于天方夜譚,在很多人看來,印度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印度的整個古代曆史,乃至整個近代史,都是被征服的那一個,馬克思曾在,《不列颠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中寫到,印度就在這個一無抵抗,二無變化的社會消極基礎上,建立了他們龐大的帝國。
但印度真的愛好和平嗎,我想未必,各種挑釁的事情,印度曆史上并沒有少做 ,英國隻給了印度一個國家的,基本地理概念,并沒有幫助印度完成大一統,所以印度的内部依舊充滿着矛盾,印度各邦心思各異,自己内部思想都不統一,又怎麼可能和我國一條心呢,而且印度有一股迷之自信,曾一度認為自己是僅次于美國和蘇聯的,世界第三強國家,既然自己那麼強 沒道理會比中國弱,所以我國的強大,在很多印度人眼裡,很大程度歸功于運氣,不認可合作夥伴的實力和取得的成就,這樣的印度不僅和我國,很難一條心 ,和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一條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