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全國各地似乎都有些讓外地人無法理解的當地美食。涼拌折耳根這道川渝家常菜,在很多人眼中卻是“黑暗料理”;臭鳜魚這道喜厭參半的徽州名菜,這些年也幾乎成為了徽菜的代名詞。
其實,臭鳜魚隻是徽州菜中的一道菜,“重口味”且美味的徽州菜多着呢,要不起源于徽州的徽菜,憑什麼跻身八大菜系呢?今天就和風物菌一起看下吧。
徽州堅硬的臘八豆腐。圖/圖蟲·創意
01 蛋白質要“腐敗”
徽州人似乎格外喜歡“腐敗”的蛋白質。“臭名遠揚”的臭鳜魚,之所以讓人一聽就皺眉,就是因為有一種發酵過的、似臭非臭的氣味,但絕非臭魚爛蝦的腐爛味道。
臭鳜魚。圖/圖蟲·創意
這是因為古時缺乏保鮮技術,鮮魚保存不易,魚販用鹽來防止魚肉變質。徽州人烹饪腌鮮鳜魚,充分發揮了鳜魚味鮮肉嫩的特點。整魚先煎後燒,用筍、肉、辣椒、蔥姜蒜等味道十足的食材搭配,彈牙多汁,魚肉鮮甜,“臭”就真的隻是嗅覺上的概念了。
煎毛豆腐。圖/圖蟲·創意
腌鮮鳜魚味夠沖,徽州毛豆腐也獨具特色。豆腐發酵成毛豆腐,産生了更加鮮美的滋味。煎炸後才是最佳。虎皮毛豆腐皮金黃微皺,内裡細嫩,蘸辣椒醬入口,鹹鮮滾燙,讓人心急想吃熱豆腐。
02 做菜要“好色”
徽州菜的“重口味”,不止體現在味覺上,顔色上也要“重”才對胃口。
當地特色一品鍋。圖/圖蟲·創意
比如當地家常的紅燒肉。與其他地方不同,不隻五花肉,在這裡豬的各個部位都可紅燒。肉炖得酥爛不夠,給肉挂滿濃稠的醬汁,讓人看一眼都忍不住來一筷子才能滿足。實際上肉炖足火候,油膩已化于無形。
徽州圓子。圖/彙圖網
同樣重顔色的還有徽州圓子。豬肥肉剁碎加炒米、雞蛋為皮,填入金桔、蜜棗、青梅做成的甜餡料,揉捏成球,入鍋炸制。金黃色的肉球不夠,定要淋上糖熬的汁,才算賣相好。咬開一個圓子,鹹甜交錯,解饞不膩。
03 點心也重油
徽州人做菜喜歡油鹽重些,吃點心也一樣,定要金黃酥脆,油香溢出。走在屯溪老街等等古街道、村落内,很難不注意到蟹殼黃、梅幹菜燒餅這些常見的小吃,油潤濃香的内餡,給人帶來攝入脂肪的愉快。
宏村店鋪内售賣的燒餅。圖/圖蟲·創意
更有當地特色的是石頭粿。薄薄的一張餡餅,餡料卻十分豐富,有趣的是粿上都壓着一塊光滑的石頭。煎石頭粿時不翻面,靠石頭令粿受熱均勻,粿餡也被壓得油脂滲出。其中最誘人的就是豆黃粿,黃豆粉和豬五花肉做餡,油煎時滋滋聲不絕于耳,好不暢快。
石頭粿。圖/彙圖網
雖說徽州菜看起來重油鹽,但這也體現了當地人對“色香味俱全”菜品的追求。何況鹽雖足,可食材的風味還在,絕對可以稱得上有滋有味,有外形有内涵了。
你吃過徽州臭鳜魚嗎?
文丨伊森
參考資料
《食劄思錄》韓韬
《徽菜概論》陳忠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