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運動損傷後的緊急處理方法

運動損傷後的緊急處理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10:19:07

運動損傷後的緊急處理方法?無論是對精英運動員,還是運動愛好者人群,運動損傷可謂“一視同仁”當人們積極通過各種方式對運動損傷進行治療時,一個“看不見的患處”同樣應給予關注,那就是因傷病帶來的心理及情緒影響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北京市體育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高級專家助理趙國明博士分享并解讀了遭遇運動損傷後,普遍可能出現的心理障礙及相應治療方法,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運動損傷後的緊急處理方法?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運動損傷後的緊急處理方法(心理和情緒這些看不見的患處該如何療愈)1

運動損傷後的緊急處理方法

無論是對精英運動員,還是運動愛好者人群,運動損傷可謂“一視同仁”。當人們積極通過各種方式對運動損傷進行治療時,一個“看不見的患處”同樣應給予關注,那就是因傷病帶來的心理及情緒影響。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北京市體育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高級專家助理趙國明博士分享并解讀了遭遇運動損傷後,普遍可能出現的心理障礙及相應治療方法。

“身體疼痛會誘發更大的心理疼痛”

作為2021年唯一一位以心理專家(科研)身份随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東京奧運會的成員,從業多年的趙國明博士為許多精英運動員做過傷後心理幹預。“對運動員來說,最主要的是幫助他們解決情緒管理方面的問題。”在趙博士看來,大賽前遭遇傷病往往會給運動員造成更大的心理負擔,“大賽前的備戰都是長期而艱苦的訓練,此時出現傷病可能導緻他們失去參加重要比賽的機會,進而對個人職業生涯等多個方面産生影響。”

情緒上的不良反應由此出現——懊惱、憤怒、對可能無法參加比賽産生的焦慮和恐慌……随之而來的可能還有對導緻出現傷病動作的心理陰影,趙博士遇到的一個案例就是如此,某位體操運動員在做一個單杠難度動作時不慎腳踝受傷,即使傷愈康複後,他對這個動作仍會有“不敢做”的心理。這是極為常見的情況,北京女足門将潘紅豔也曾告訴新京報記者,由于接高球時曾意外受傷,被迫休養4個月重返賽場後,她再面對高球一度不敢出擊。

“其實身體上傷病所産生的痛苦可能沒有那麼大,如果我們在心理層面和精神層面對傷病有抗拒、抵觸、不接納、不接受的情緒,身體上的疼痛往往會誘發或導緻更大的心理層面痛苦。”趙博士認為,正因如此,運動員或普通運動愛好者人群在運動損傷後接受心理幹預是必要的,除情緒調整外,還需要保護運動自信心。

“分析受傷原因能保護運動員自信心”

在為運動員進行傷後心理幹預時,幫助對方以平和、接納的态度面對傷病是趙博士首先要做的。“為什麼就我受傷了”是一種抵觸情緒,“用最好的藥、找最好的醫生,讓它(傷病)馬上好起來”是另一種不接納傷病的心理态度,趙博士希望通過調整認知來處理情緒管理的問題,用焦點解決理論的重要引導方式将傷病問題一般化,讓對方不再有“怎麼就我這麼倒黴”的負面情緒,“既然參加體育活動和競技訓練,傷病就是難以避免的一部分,沒有哪個運動員從來都沒有受過傷,每個運動員都會面對自己的傷病。”更重要的是,一旦人們接納了傷病,後面的問題可能就會迎刃而解。

因傷病對某個項目、某個動作産生心理陰影則需要對運動員的自信心進行保護。趙博士會幫助運動員對傷病的出現進行歸因——如果沒有合理的歸因,不了解導緻傷病出現的原因,人們就會認為傷病是不可控的,并因這種不确定性放大恐懼感,對令自己受傷的動作“越想越害怕,越害怕越不敢做”。

歸因對精英運動員和普通運動愛好者都極為适用,趙博士每次都會與運動員一起分析傷病出現的原因,首先确定是否由疲勞引發:過度訓練後,沒有充分的恢複時間而造成的身體疲勞,人在這種狀态下非常容易受傷;長期高強度訓練或大量腦力活動後,容易造成神經疲勞,其最典型表現就是在運動時注意力無法集中,專注度不夠,導緻拉傷、扭傷;另一種疲勞則是長期處于壓力和緊張情緒下,造成的心理疲勞。

熱身是否充分、高強度訓練後是否很好地進行了放松整理同樣關鍵(熱身往往是普通運動愛好者容易忽視的,專業運動隊在進行高強度訓練前,一般會進行30分鐘至1小時的熱身)。與此同時,還要分析造成傷病的動作是否超出了個人能力範圍,當運動員挑戰超出個人能力範圍的難度動作時,也有可能出現傷病。

通過多年來對運動員進行傷後心理幹預的經驗,趙博士認為,幫助運動員分析受傷原因,對保護其自信心非常重要,“自己理清原因,對當時傷害到你的動作和情景就不會留有太多心理陰影。知而不惑,對傷病有充分認知後,累了就少練一點,沒休息好就調整一下。人的身體是有智慧的,有時傷病也是身體發出的信号,用疼痛來提醒你該休息了。其實這也是身體給出的一個寶貴自省時間,讓你去平心靜氣地了解自己,回顧自己的生活與運動方式,作出積極調整。”

“用心理訓練促進傷病恢複”

當化解情緒上的不良反應及通過歸因找到傷病原因後,運動員将進入下一個遇到運動損傷後的心理幹預階段:在心理訓練的幫助下促進恢複。

表象訓練和心理放松訓練是趙博士習慣采用的恢複手段,運動員受傷後,某些動作會因此受限,即使在康複期内,也暫時無法完成運動動作。然而傷病及康複期内真的無法進行自我訓練了嗎?趙博士給出另一種答案:“比如一個腳踝受傷的體操運動員,依然希望對動作的流暢性、穩定性進行訓練,這種時候我會幫助他通過表象訓練來完成。簡單來說,表象訓練是在你的腦海中進行的,它分為很多種,可以像放電影一樣,用慢節奏去做,也可以重複做,并可以将這個動作放置在某個場景中去做。科學研究早已證實,即使在想象中進行曲臂動作,人體相應的肌肉與神經也是有反應的。”

因無需借助生物反饋儀等專業設備,表象訓練被稱為“運動員最常用的一種自我就可以完成的訓練方法”。其應用非常廣泛,除了可以幫助運動員對相應肌肉和神經的連接進行訓練,彌補功能受限外,也能夠緩解大賽前的緊張感。趙博士會讓緊張感強烈的年輕運動員閉上眼想象自己進入大賽時的場景,從進入比賽場地到開始準備活動,再至投入比賽,得到的反饋都會是:“我的心跳加速了……我的心率已經上來了,我感覺已經進入比賽狀态了。”這種做法并非僅是“預習”,“多做類似的表象訓練,會起到脫敏的作用,幫助運動員在真進入比賽時,一定程度上化解壓力與緊張度。在表象訓練中完成導緻自己受傷的動作,恐懼感也會降低。”趙博士說。

通過呼吸冥想進行心理放松訓練是另一個不可少的方法,身心放松狀态可以幫助人對傷病産生溫和的接納,以達到更好療愈的效果。當然真正的心理放松并不容易,此前為某位受傷運動員做放松訓練時,對方總會在似睡非睡的狀态下突然驚醒,“從這個現象,我發現他們潛意識層面是非常緊張的。”趙博士說,“對高水平運動員來說,讓他們神經放松下來極為關鍵。”

“良好正念習慣可有效避免傷病”

遭遇運動損傷後,治療和心理幹預是人們恢複身心健康的手段,在最大限度上預防、避免傷病是另一個關鍵。趙博士提到了正念的概念,在他看來,出現傷病的深層次原因之一是運動者沒有養成好的正念習慣。

很多心理療法都是基于正念,何為正念?趙博士給出了簡單明了的解讀:“你可以理解為,不論此時此刻你在做什麼事,都要嘗試做到身心合一。對參加運動的人來說,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到當下的運動中。雖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如果你專注當下,把當下的事情做好,那麼未來也不會差。”

不少長跑愛好者都分享過跑步給他們帶來的奇妙感受:“身體越跑越輕盈,有時甚至感覺身體像沒有了一樣,是一種非常舒服、讓人享受的感覺。”趙博士說,這就是身心合一的狀态,“但凡處于身心合一的狀态,運動者就可以充分感受運動所帶來的快樂,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人運動成瘾。而且在這種狀态下,你絕對不會受傷。”

除了運動前的充分熱身,運動後的放松整理外,養成良好的正念習慣是運動者避免傷病的另一個有效方法。一舉多得的是,這一習慣可以幫助運動者在日常跑步、騎行等運動中,就能鍛煉并取得注意力集中的效果,令其成為有效的注意力訓練。

“目睹别人受傷也需要心理幹預”

在傷病面前還有一個特殊人群,他們自身并未遭受傷病,但目睹了隊友、同伴遇到嚴重傷病或意外。趙博士認為:“對于目睹了那些嚴重受傷事情的旁觀者,必須進行相應的心理幹預,否則肯定會留有心理陰影。雖然這種心理陰影出現的時間或早或晚,症狀或輕或重。”

2021年歐洲杯B組首輪角逐中,丹麥隊的當家球星埃裡克森比賽中突然失去意識倒地,經過醫療團隊14分鐘的緊急搶救後被送往醫院。驚心動魄的一幕後,丹麥足協第一時間請來4名心理專家,為教練組成員和球員進行心理幹預,幫助他們盡快擺脫心理陰影。

趙博士也曾為專業運動隊進行過類似的心理幹預,令他震撼的是,在賽場上有着“大心髒”、彪悍強壯的運動員們在接受心理幹預時痛哭流涕——目睹隊友發生的意外事件後,每個人都處于極度恐懼中,甚至難以完成訓練。趙博士回憶說,自己當時主要采取了兩個步驟,一是讓他們說出内心的感受,給他們一個纾解和發洩痛苦與恐懼的渠道;二是為他們進行脫敏訓練,幫助他們對産生恐懼的場景取得脫敏效果,“當他們慢慢能在這個場景中放松下來的時候,對那一幕的陰影和恐懼可能就不在了。”

包括精英運動員在内的很多人目前還存有一個誤區,即當遇到心理障礙時對求助心理專家心有顧慮,擔心是軟弱的表現,或被人認為“不正常”。但事實上,因“看不見的患處”求助于專業人士無需背負心理負擔。趙博士對此表示:“其實很多心理訓練都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對普通運動人群來說,要通過正規渠道求助專業人士,去解決心理障礙、認知障礙或情緒紊亂。”

運動表現裡,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向來并重。

新京報記者 周蕭

編輯 張雲鋒

校對 趙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