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寶寶很多是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陪伴,很少和小夥伴一起玩耍,于是在幼兒園入園之初,很多家長開始擔心了:寶寶不合群怎麼辦?下文教你讓你家寶寶成為合群的交際高手。
不合群表現類型及原因
寶寶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喜歡一個人呆在角落。
形成原因:這樣的孩子社交能力較弱,很少與其他小朋友交往。大多數是家庭原因造成的,例如父母不善交際,孩子很少與外界接觸或者父母經常制止孩子與其他人接觸。
孩子在家很活躍,在幼兒園卻不聲不響,沉默起來。
形成原因:這種孩子在家經常聽到父母的贊揚,而到了幼兒園,老師要面對很多小朋友,孩子得不到關注和表揚,适應不了集體生活,或者感覺自己不如其他人而喪失了自信心,習慣退縮。
孩子在愛哭鬧、搗亂、不肯吃虧,愛打架咬人,最終與其他小朋友不合而成為孤獨者。
形成原因:孩子在家被大人溺愛,要成嬌慣蠻橫的個性,做事随心所欲,成了家裡的小霸王,到幼兒園之後繼續随心所欲,導緻與其他孩子不和,不受歡迎,沒有人願意和他一起玩耍,最終成為不合群的孤獨者。
不合群帶給孩子的影響
在幼兒園不合群對孩子來說影響是深遠的,這是孩子社交心理沒有得到正确引導和發育形成的,說明孩子就沒有一個完整的健康心理。孩子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是孩子内心孤僻的一種表現,如果這種習慣不能及時糾正,那麼孩子的這種孤僻心理就會越來越嚴重,導緻最後成為“冷漠心理”甚至是“報複心理”,孩子以後走上歪路的可能性也增大。
家長應該如何做
不合群并不表明寶寶沒有與人交往的意願,家長應該采取積極的措施,讓孩子融入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避免孩子不合群。
與孩子多溝通,用愛來溫暖孩子的心
和平、溫暖的家庭環境會讓孩子充滿安全感,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通常比較大度、平和,對其他人也會富有愛心,這樣的孩子在幼兒園裡不會被别人排斥。
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多交往
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就應該讓孩子多認識朋友,和他們共同玩耍,讓孩子學會分享和交往。
提高孩子的能力,讓孩子充滿自信
沒有自信的孩子一般不敢站在别人的面前表現自己,在自己能完成的事情裡表現比較積極。家長應該注重提高孩子的各項能力,讓他對自己充滿自信。
消除讓孩子不合群的因素
孩子膽小不願意和别人玩,有時候是他害怕别人嘲笑自己,例如有的孩子個人衛生狀況較差,别的小朋友不願意和他玩,家長就應該幫他搞好個人衛生。
改變不合群的有效方式
讓孩子接受别人的邀請或者發出邀請。
事實上,通常不合群的孩子渴望與别人交往的意願是強烈的,家長應該讓孩子的意願變成現實。如果發現孩子偶爾接受别的小朋友的邀請,家長一定要及時鼓勵孩子并和孩子一起完成赴會的準備,例如挑選小禮物等。
鼓勵孩子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家裡玩,并為孩子們提供場所和他們喜愛的玩具。通常在自己家,孩子的安全感較高,會較為放松,擺出主人的姿态。當然不合群的小孩子通常适應能力差,父母不要強求,應該尋找合适的契機,循序漸進的進行。
讓孩子逐漸适應集體環境
寶寶會因為面對人多的場面而産生壓力,不敢上前參加集體活動。對于膽小的孩子來說,一對一的交往方式是最放松的,他的壓力就會小很多。因此,父母可以創造一些機會,讓寶寶與某一個同伴多相處,增加幼兒園集體環境對他的親和力。
幼兒園應該如何做
1、幼兒園要善于為新來的寶寶營造一個親和的環境,既有開放式的大環境,也要有能夠分隔開來的相對獨立的小環境;既有動态的活動室,又有靜态的活動角。這樣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與同伴交往的動态環境,也可以在圖書角裡安靜地看書。
2、陪伴内向的孩子一起參加集體遊戲,讓孩子拉着老師的衣服慢慢地跟着大家一起活動。
3、在語言方面給孩子一些指導,比如,小夥伴發生了争執,要教會他們說:“請你把玩具借給我玩好嗎?”或者“你玩完了給我玩一會兒行嗎?”要讓孩子們明白,這樣一種智慧和文明的語言是最有效地解決辦法,而并非“武力”争奪。
4、給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足夠的安全感,比如老師可以多采取與孩子抱一抱、親一親、摸摸頭等身體接觸,通過這樣的親昵行為給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
孩子不合群往往隻是一時沒能适應新的環境而已,隻要父母和老師多給予關心與愛護,慢慢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還是很有效的。
如何讓寶寶更加合群?
1、為寶寶釀造自信對于害羞、内向的寶寶,多鼓勵他,允許他的探索行為,引導他與周圍不同年齡人的接觸、交往。如見到鄰居家的奶奶、爺爺主動打招呼,看到鄰居家的小姐姐在騎車,鼓勵寶寶也去試試。對寶寶要尊重,關愛而不溺愛;多鼓勵和表揚,但不過分誇耀。參與寶寶的成長過程,和寶寶一起體驗成長的快樂。對寶寶提出具體的合理的要求,要積極滿足并加強指導,幫助寶寶實現目标,增強他的自信心。
2、機會加技巧培養“外交家”
嬰兒期的寶寶就已經會主動與其他寶寶交流,他會盯着對方看、朝對方微笑并“咿咿呀呀”地說話,吸引對方注意。一歲左右,寶寶就出現同伴交往行為,如微笑、打手勢、彼此互相模仿對方的行為等。這些都是最初積極的同伴交往行為,對後來的社會交往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多帶寶寶走出家門,給寶寶創造多與小朋友見面、交往的機會,擴大寶寶的人際交往圈,增加寶寶的社交經驗。
幫助寶寶選擇合适的小夥伴。經常帶寶寶出去和小朋友玩或者請小朋友來家裡玩,引導寶寶與人交往,使寶寶體驗到人際交往的樂趣,形成積極主動的交往态度。
3、教孩子學會分享讓孩子經常與其他小朋友一起交往玩具玩耍,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會發現玩具更多的玩法,也會因為玩到新的玩具而高興,這樣下來孩子自然就會喜歡上與别人一起玩耍了。
4、不要以為袒護孩子孩子們在交往中發生沖突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很多家長如果看到自己的孩子吃虧了,總會一味的袒護孩子,這樣做很容易一起其他小孩子的不滿,就變得不願意和你的孩子玩耍了。還容易讓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膨脹,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而别人都是錯的,這樣反而讓孩子的交往能力變弱了。
5、老師作用不可小瞧年齡越小的寶寶,老師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如果寶寶已經上了幼兒園,那就要注意觀察寶寶與老師之間的關系是不是良性的、積極的。
一旦發現寶寶不喜歡老師,不喜歡幼兒園,就要積極地與老師溝通交流,使老師多注意寶寶,鼓勵寶寶,并指導寶寶的社會交往行為,增強寶寶的自信心。這樣,寶寶才會越來越喜歡老師,越來越喜歡幼兒園,變得不再退縮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