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孫悟空借芭蕉扇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孫悟空借芭蕉扇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4 00:54:12

《西遊記》裡有兩個重要的情節都和數字“三”有關,分别是第二十七回的“屍魔三戲唐三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以及第五十九到六十一回的“孫行者三調芭蕉扇”。其實不隻西遊記,翻開“四大名著”,每一部都有很多情節以“三段式”的方式呈現:《三國演義》裡有“劉玄德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水浒傳》裡有“宋公明三打祝家莊”“宋公明三敗高太尉”,《紅樓夢》裡有“劉姥姥三進榮國府”。為什麼古代的小說家對“三”如此熱衷?

孫悟空借芭蕉扇成功的原因是什麼(西遊小課堂14芭蕉扇為什麼要借三次)1

劉姥姥三進榮國府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三”本來就是一個具有特殊含義的數字:古人将“天地人”并稱為“三才”,将“日月星”并稱為“三光”,将“君臣、父子、夫妻”的行為準則并稱為“三綱”。“三”,給人一種簡潔、清晰的穩定感。凡事如果以“三”的形式呈現,就會讓人覺得具有一種自然而然地說服力。所以,我們寫文章,也經常是“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最後”。如果隻有兩點,沒有第三,總覺得不充分;如果三點之外,還有“第四”“第五”,又會覺得繁瑣。

推己及人,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古代小說家也喜歡寫“三段式”了。一件事,重複三次,這三次重複又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單元。“三打白骨精”就是一場簡單的“三段式”結構。白骨精首先變成美女,被孫悟空打死,真身逃走;然後又變成老婆子,又被孫悟空打死,真身再次逃走;最後變成老漢,仍然被孫悟空打死,這一次真身沒能跑掉。在這一組故事裡面,我們看到,“一打”“二打”“三打”之間,沒有太多的變化。唐僧對孫悟空的不滿逐漸積累,最後爆發。在民間故事裡,經常會采用這種簡單重複的“三段式”結構。

孫悟空借芭蕉扇成功的原因是什麼(西遊小課堂14芭蕉扇為什麼要借三次)2

西遊記中三打白骨精取景地,網圖侵删

相比之下,“三調芭蕉扇”就複雜多了。“一調”時,孫悟空鑽到鐵扇公主的肚子裡,脅迫她交出芭蕉扇,結果拿到的是個假的。“二調”時,孫悟空偷來牛魔王的避水金晶獸,變成牛魔王的模樣,騙來了芭蕉扇,結果被牛魔王變成豬八戒的樣子,又騙了回去。“三調”則是在滿天神佛的幫助下,打敗了牛魔王夫婦,逼迫他們主動獻出芭蕉扇。很明顯,“一調”“二調”“三調”無論從手段還是結果,都有意做了區分,使這一段故事更加曲折有趣。這種模式可以看成是上一種的升級版:第一次是“起”,主人公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進行了第一次嘗試;第二次是“變”,雖然核心情節要重複第一次,但是必須要有變化、有區分;第三次是“結”,無論成敗,要給整個“三段式”結構一個總結性的交代。

孫悟空借芭蕉扇成功的原因是什麼(西遊小課堂14芭蕉扇為什麼要借三次)3

古代有特殊含義的數字很多,“三”之外,還有“六”“七”“九”。也不是不可以創造一個更大的故事單元,比如,《三國演義》裡就有“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九伐中原”。可是,這幾個故事顯然沒有“三顧”和“三氣”那麼流行。原因很簡單,分段越多,段與段的關系就越難處理。無論是簡單重複,還是求新求變,都不太容易獲得讀者的認可:重複的話,太無聊;變化多了,記不住啊!

“三段式”結構的形成,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我們知道,《三國》《水浒》《西遊》,在正式成書之前,都曾長期在說書場上流傳。聽衆就是說書人的衣食父母。怎麼能讓他們天天都來呢?說書人想盡了辦法,終于發現:如果把情節設計成三段式,一天講一段,就可以保證至少這三天,觀衆願意連着來。

孫悟空借芭蕉扇成功的原因是什麼(西遊小課堂14芭蕉扇為什麼要借三次)4

有人說,《西遊記》其實還有更大的一個數字結構,就是“八十一難”。這個看法從理論上當然是沒錯的,在小說的最後,我們确實可以看到一個“八十一難”的列表。不過,細讀這個列表就會發現,小說家為了湊齊“八十一”,傷透了腦筋。《西遊記》雖然有一百回,但是,顯然也不夠描寫八十一處妖怪洞府。所以,小說家被迫把很多故事中的磨難拆開,才将将湊夠八十一這個數字。由此可見,“八十一難”是虛的,最多算是一個故事線索。小說家根本沒有可能設計出八十一個故事單元。“三”卻是實實在在的三個事件,重複發生之後,又合而為一,構成一個更大的故事單元。

每天分享一本書,我是吐槽老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