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博大精深,煎藥也是門技術活,很多人相信中醫,來門診就診。離開時,拿了一袋袋中藥,卻不知道如何是好?别怕,今天作文庫知識百科來聊聊中藥如何煎服。
中藥方劑的組成
方劑的組成不是單純藥物的堆積,而是有一定的原則和規律。古人用“君、臣、佐、使”四個部分加以概括,用以說明藥物配伍的主從關系。一個療效确實的方劑,必須是針對性強,組方嚴謹、方義明确、重點突出、少而精悍。現将“君、臣、佐、使”的含義分述如下:
1、君藥 是針對病因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一般效力較強,藥量較大。
2、臣藥是指方中能夠協助和加強主藥作用的藥物。
3、佐藥是指方中另一種性質的輔藥。它又分:
(1)正佐:協助主藥治療兼證。
(2)反佐:對主藥起抑制作用,減輕或消除主藥的副作用。
4、使藥有兩種意義
(1)引經藥,既能引方中諸藥至病所的藥物。
(2)調和藥,既具有調和方中諸藥作用的藥物。
例如一病人惡寒發熱、無汗而喘、頭痛、脈浮緊。其辯證是風寒表實證。擇用麻黃湯治療,方中之麻黃,辛溫,發汗解表,以除其病因(風寒)而治主證為主藥;桂枝,辛甘溫,溫經解肌,協助麻黃增強發汗解表之功,為輔藥;杏仁,甘苦溫,助麻黃宣肺平喘,以治咳喘之兼證為佐藥;甘草,甘溫,調和諸藥為使藥。
中藥的煎服方法
一、用什麼工具?
每個人都知道煎中藥是用陶罐,但是家裡大部分是用鐵鍋,不鏽鋼水壺等等,把家裡地闆掀開都找不到一個陶罐,有的人覺得可以用電水壺,電飯煲代替,但是我要告訴大家,煎藥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鏽鋼為宜,嚴禁用鐵器,因為金屬類容器和部分中藥在煎煮時會發生化學反應。
二、中草藥這麼髒要不要洗一下呢?
我們醫院的中藥都是用經過藥廠清洗過,高溫殺菌,塑料袋密封,運輸過程中也不會被污染,可直接撕開倒進器皿中。如果在其他藥店買的散裝藥材,自己不放心,可以用水迅速清洗,但需要防止有些細小種子類中藥被沖走流失(可以用透氣的絲襪包住,防止流失),并注意沖洗時浸泡時間不應過長,以免有效成分丢失。
三、煎藥前是否需要浸泡
中藥在煎藥前可以浸泡20min;中藥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 min左右,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1~3cm。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适當增加用水量。
四、煎藥需要多少水量
輕輕往下摁住藥材,水面剛好漫過手背,高出藥材面2-3cm為佳。
一些花草類的藥物吸水量較大,在浸泡半小時後水位會下降,應再添加涼水至标準水位後開始煎煮。
五、煎藥應需要多長時間
煎藥時間應根據藥性而定,一般為30 min。解毒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後煎3~5 min。滋補藥(如知柏地黃湯)先用武火(較勐的火)煎沸後,改用文火(小而緩的火)慢煎30~60min。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煮時間可略短。
六、特殊藥的煎煮方法
1、先煎藥:煮沸10~15 min,再加入其他的藥同煎。如龜闆,鼈甲,牡蛎…
2、後下藥:在一般藥即将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10 min即可。如薄荷,大黃,番瀉葉…
3、溶化藥:應在其他藥煎至預定服量,取藥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如阿膠,鹿角膠,饴糖…
4、沖服藥:将沖服藥調入煎好藥汁或開水沖服。如西洋參,鹿茸,珍珠粉…
5、其他特殊藥物按醫囑煎煮。
特别提醒:如果有特殊用藥,已經提前在藥方中備注,患者拿到藥方前請注意查看。
七、如何服用
兒童每劑50~100 ml。成人每劑150~200 ml。
服藥時間一般早上9點左右,下午4點左右為宜。
滋補類的中藥提倡空腹服用;對胃腸道有刺激的中藥宜飯後服用。
一般提倡溫服,并一次性服用完,特殊情況的可以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少量多餐的服用。
八、服用中藥需要注意事項
在服藥期間,一般應忌食生冷、辛熱、油膩、腥膻、粘滑及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胃腸刺激,或助熱、助升散,以及斂邪等不良反應。具體應用時,須根據不同病情的治療需要區别對待,如寒性病忌食生冷,熱性病忌食辛熱、油膩;胸痹患者忌食肥肉、脂肪、動物内髒及烈性酒;肝陽上亢者,忌食胡椒、辣椒、大蒜、酒等辛熱助陽之品;脾胃虛弱或消化不良者,忌食油炸、粘膩、寒冷固硬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瘡瘍、皮膚病患者,忌食、蝦、蟹等腥膻發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外感表證,忌食油膩類食品,等等。
九、其他方法
很多人會想,每天上班累死累活,回家還要按照上訴方法煎藥,想想就可怕。實在不想動手?别着急,我們還有辦法。
1、中藥顆粒
随着現代科技的發展,煎藥已經不需要很長時間了。我們院引進了一種中藥顆粒,提取出中藥裡的精華部分,加工成可吸收顆粒,倒入溫開水就可以直接服用,很多上班族,沒有時間煎藥的人特别喜歡。
2、醫院代煎
我們會安排專業的藥劑師,按照醫生的藥方,用臨床上最科學的煎藥方法,利用煎藥機,将中藥熬成湯汁,用塑料袋分開包裝,患者隻要回家後,隔着塑料袋用溫開水或者微波爐加熱,即可開袋使用,一次一袋非常方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