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想做一個優秀的人算是理想嗎

想做一個優秀的人算是理想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3 05:03:18

想做一個優秀的人算是理想嗎(真正的自我實現)1

作者:心理咨詢師邢潇月

來源:壹心理(yixinligongkaike)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與其做好人,我甯願做一個完整的人。”

第一次讀到這句話時,我就被深深地觸動了,我開始思考:怎樣才算是一個完整的人?

我對自我的探索,緣起于選擇心理學專業的那一刻,從最初的哲學之問“我是誰?”開始,到尋找“真實的我”,再到“成為我自己”……時至今日,我已經在這條路上行走了十多年,我成為了一名心理咨詢師。

如今的我,也許還不是一個“完整”的人,還繼續在成長的路上,但我逐漸清晰:

完整不是成為無可挑剔的完美,而是允許和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允許和接納我就是我,無論好壞、對錯、無論是否被人喜歡或是否符合标準……

追求完整,其實是一個整合的過程,是對自己的各方面了然如是的過程,是從“好壞對立”的二元,向“我有好也有壞”的一元轉化的過程。

這段旅程并不輕易,但一旦你啟程了,你會發現做個好人和做個完整的人,截然不同;前者也許有贊許的目光,但終會越走越窄;而後者通向的是一個生命所能及的海闊天空……

/01

被“好孩子”綁架的前半生

記憶中,從小到大我都是名副其實的好孩子,在家裡乖巧聽話、從不亂要東西;在學校成績優異、從不惹事,沒有挨過老師批評。

“乖孩子”、“好學生”的标簽牢牢地貼在我身上,我曾為此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是多麼好且完美的一個人。

我一邊享受着誇獎和認可,一邊小心翼翼地維護着這個形象,盡力讓家長、老師滿意,但代價是犧牲自己的需求,高敏感的特質也讓我擅于察言觀色和隐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比如和媽媽購物時,我察覺到當我什麼都不想買時媽媽的喜悅,于是後來我很想要一台電子琴的時候,也不敢說出口。

随着身邊的關系和環境越來越複雜,我漸漸感到要做一個好人,太累了;我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我總是優先考慮他人的感受,經常違背自己的意願,委曲求全配合别人的選擇;

我從不拒絕他人的求助,哪怕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我也不敢輕易表露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怕别人會不認同;

工作時,連“我想請個假”這樣簡單的需求都要在腦海中演練無數次,還要拖到最後一刻才能說出口……

我感到自己被太多的“應該”和“不應該”限制着,長期下來,我心裡積滿了疲乏、委屈、不愉快,而我能做的,就是盡量遠離關系。

最開始我并不明白這一切是不正确的,是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成長和自我分析才逐漸明白的。

然而明白不等于可以面對,我仍然深陷于外在的有求必應,以及内在的容忍委屈形成的巨大沖突中,我不想再委屈自己,不想再被“好”的标簽綁架,但卻又總是下意識地做出恨不得掐死自己的選擇和決定。

這使我越來越讨厭自己,覺得自己虛假,我越來越切實地感到“這不是真的我”。這就像是有一個面具長在了我的臉上,拿不下來。

這種無法擺脫的虛假感,驅使我拿着羅列了二十幾條内心沖突的本子找到了我的咨詢師。

/02

說出不滿的那一刻,我給自己松了綁

我精挑細選了一位咨詢師,我希望通過咨詢找到真實的自己,擺脫“好”的枷鎖,然而咨詢的進展并未如我期待的那樣順利。

起初還好,咨詢師很耐心地同理我,像鏡子一般給我反饋,讓我感到自己被看到、被理解,心裡充滿感動。

随着時間推移,我心裡變得複雜,我注意到,有時咨詢師的某個表情、某個動作或者某句話會讓我有些不舒服,對我的理解好像也不是那麼準确。

可是我卻不能說出來,總感覺說出來會很尴尬。漸漸地不滿的情緒在心中堆積,我也開始懷疑和抱怨他。

我想要中斷咨詢,可是他會怎麼想?我要找一個什麼理由讓他可以接受呢?我感覺自己騎虎難下,最終在某個合适的時刻,還是選擇了禮貌地中斷。

咨詢中斷了,可心中仍然耿耿于懷。接着我又找了新的咨詢師,期待有所不同。

我在新咨詢師那裡抱怨前任咨詢師,希望可以釋懷,可惜事與願違,很快我便在她身上又發現了令我不滿的地方。

我開始反思自己:“難道是我的問題?是我對别人太挑剔了嗎?為什麼每個人都令我不滿?”

我的不滿和自我反問,每天都在心中萦繞,我的心裡憋了一股力量:“我想要說出來!”在我的經驗中,這是一個從未有過的選項。

這個想法在心中醞釀了許久,終于我重新找到我的第一任咨詢師,一股腦地把我對他的不滿都倒了出來。

說完後,我不敢看他,我緊張地等待,咨詢師卻穩穩地坐在那裡,還是和以前一樣回應我:“哦,當我那樣笑的時候你有一些生氣……”“哦,那個時候你感到自己被評價了……”“這些話好像已經在你心裡很久了,把這些話說出來對你來說似乎很難……”

這個回應完全打破了我糟糕的預設,那一刻我覺得好輕松,我終于把自己憋悶許久的不滿釋放了出來,并且得到了接納。

那是生命中第一次,我感到自己可以自由地說話,我也有權利表達自己。

當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我夢見自己大半邊臉的臉皮開始裂開、脫落,那個樣子很醜,我一片一片地往下撕,讓我有些害怕。

醒來後,我卻有一種莫名的輕松感和真實感,并且覺得那個好像長在臉上的厚厚的面具開始松動了。

在後來的咨詢中,我和咨詢師繼續探讨我的真實感,我才發現自己一直無意識地在咨詢中做着好孩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都在談一些表面的事情和感受。

随着自我探索和關系的深入,我對内在脆弱、羞恥的部分越來越小心,包括我對别人的不滿和挑剔,因為那是我自己也無法面對和接受的一面,是作為一個“好的”我絕不可以有的一面。

我怕它們暴露出來,于是我小心翼翼觀察咨詢師的反應,一旦感覺到要觸及這些部分,我心中的防線就本能地拉起來:“不能讓他看到我的不好!”

而随着我對自己“不好”的一面的允許和接納,現實的變化也近乎神奇般地發生了。

在關系上,我内心生出一種從未有過的渴望,我想念許久未見的朋友,并主動聯系他們,表達我的想念,我感到自己不再需要躲避什麼了。

在團體中,我開始嘗試把自己想到、感受到的第一時間說出來,雖然事後心裡仍有餘悸,但不再因為說不出來感到憋悶。

在生活中,我可以更直接地說出自己的需要。

記得有次和朋友去吃烤鴨,打包鴨架的時候發現裡面沒有鴨頭,我幾乎沒有猶豫地脫口而出“請給我補一個鴨頭。”那一瞬間我感到自己心裡有底氣了,這在以前我多半會讓朋友來要或者就不要了。

在咨詢中,我也更加包容和自由,我可以和來訪分享自己的不堪,來訪也可以在我面前自如坦然地談論着他們各種滿意、不滿意的體驗,這個過程讓我體驗到咨詢就是兩個人在一起的感覺。

/03

非評判地對待自己,才是完整

其實在沒有外境幹擾的時候,我很少感受到不真實,隻有在與外在的接觸中無法自由做自己時,才會體驗到虛假和不真實感。

這讓我意識到,我所執着的真實,是源于我想成為别人眼中的好人,是源于對自己的評判。

真實或虛假,好或壞,本質上都是評判。

我們很多的痛苦都來源于這種二元對立的評判,當我們認定一個東西有好壞,就會自然地關注于一點,執着于追求好的或者擺脫壞的,痛苦也就産生了。

事實上,所有的事物都有兩面性,這是不争的事實。因此兩面都有,才是完整。這需要我們能夠超越對立,非評判地對待自己。

而心理咨詢給我帶來的就是這樣一種視角和态度,咨詢中既有我想要的體驗,也有我不想要的體驗,恰恰是這些體驗的過程,讓我學會如是對待自己,接近一個更完整的個體。

心理咨詢的過程是一個神奇而複雜的過程,就像化學實驗。

咨詢師既是容器,也是一劑相對穩定的化學試劑,當和來訪者這枚試劑混合到一起,反應的過程便開始了。

過程中會發生什麼,最終會生成什麼,都是無法預測的,唯一能确定的是,一定會有變化發生。隻是這變化有時平緩有時激烈,有時讓人舒服有時讓人難受。

咨詢師這個容器是否足夠結實,本身的特性是否足夠穩定,能承接和容許多大的變化發生,又能允許和等待多久沒有變化,是很重要的前提;

對來訪者,任何的變化都是促進自我打破固化模式的機會,你有多信任這個容器,你有多大的勇氣在這裡繼續參與反應,也是促成新物質産生、走向完整的機會。

所以我常常覺得,心理咨詢是一場充滿驚喜的旅程,而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一個機緣。

如果你也受困于此刻的生活,不妨也給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去開啟一段屬于你的改變之旅,去探索未知的風景。

你值得遇見一個完整的自己,你也值得擁有你的海闊天空。

靜觀自我關懷:勇敢愛自己的51項練習

作者:[美] 克裡斯汀·内夫 克裡斯托弗·傑默

本書文字優美、溫暖又深入人心,适合對如何關懷自己和他人感興趣的大衆讀者,也适合身處壓力具有焦慮和抑郁傾向的讀者,還可作為心理學愛好者及心理咨詢師的參考用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