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寶寶耳朵流黃水有臭味是怎麼回事呢?

寶寶耳朵流黃水有臭味是怎麼回事呢?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2-05 23:16:44

  如果寶寶在發現耳朵有黃水流出,而且有臭味的話,最好是及時去醫院做個檢查,因為很可能是耳朵裡面有點發炎,或者是中耳炎之類的一些耳部疾病,因為耳朵内部的結構我們在外面是看不見的,所以一旦有了問題,不是很容易被發現,如果有黃水流出很可能是黃膿之類的液體所産生的,所以家長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耳鼻流液的話不要自己處理,趕緊去醫院吧. 多數可能是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由于幼兒鼻咽管從結構上比成年人短且直,鼻咽部的感染很容易擴散到中耳,造成中耳炎。要抓緊去醫院診治,否則可能導緻耳聾。 有可能是中耳炎,建議去醫院先看看再做處理。

  不 要耽誤快去醫院,不然發展嚴重了就不好治了! 您好:也許是中耳炎,建議就醫。

  病因症狀

  中耳炎,俗稱“爛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進入鼓室,當抵抗力減弱或 細菌毒素增強時就産生炎症,其表現為耳内疼痛(夜間加重)、發熱、惡寒、口苦、 小便紅或黃、大便秘結、聽力減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會流出膿液,疼痛會減輕,并常與慢性乳突炎同時存在。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會轉變為慢性中耳炎,随體質、氣候變化、耳内會經常性流膿液,時多時少,遷延多年。中醫将本病稱為“耳膿”、“耳疳”,認為是因肝膽濕熱(火)邪氣盛行引起。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臨床上以嬰幼兒多見,主要是因為小兒從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兒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後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細菌進入中耳而發病。另外小兒飲食時,發生嗆咳、嘔吐時,食物應 易從耳咽管進入中耳,産生炎症。

  耳疼、頭痛、頭暈、發熱、輕者低熱,重者發熱、體溫可高達40℃,可伴有嘔吐、腹洩、不食等全身症狀。不會說話的嬰兒哭鬧不安,常抓耳朵。1-2天後耳内 鼓膜穿孔,膿液流出後,耳痛等症狀減輕,如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很容易轉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俗稱“臭耳底子”,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未能及時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膿、耳鳴、耳痛、頭痛、頭暈等。可分為 三種類型。

  ①單純型:炎症未破壞骨質,耳内流膿為粘膿性或粘淮性,無臭味。

  ② 壞死形:炎症已侵潤到骨質,耳内流出物如幹酪樣(豆渣樣),量少,有血絲。

  ③膽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長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躍,耳内流出物夾雜有上皮脫屑,及黃 白色有惡臭的油片狀物。後兩種類型如不及時治愈,會造成不良後果。

  以上就是針對寶寶耳朵流黃水的一些分析和介紹,看完之後相信您對此也有了一定了解了吧?建議你平時在生活中要注意不要給寶寶總是挖耳朵,因為寶寶的皮膚還有耳膜什麼的都特别嬌嫩,很可能會因為這些操作影響到寶寶身體的發育和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