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從小就總聽到家人這樣說……
小孩玩火會尿床
“你是從垃圾桶撿回來的”
西瓜籽咽下去會在肚裡發芽
小編當年竟然統統相信了!
長大之後竟然還聽到了更多的奇葩說法……
屋裡打傘死舅舅
戴倆帽子死舅舅
正月剃頭……死的還是舅舅……
先等一下!!這都誰說的!!
為什麼舅舅總是面臨繩命危險!!
之前兩個不怎麼聽說,但大多數地方都流傳着"正月不理發"的習俗,原因很簡單,就是大家都"相信"這“死舅舅”的說法。
明天是農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萬物複蘇。人們認為這天理發會鴻運當頭,便有了"二月二剃龍頭"說法。忍了整整一月的長發也終于可以修剪了!
為取吉利,還将美食以"龍"命名:吃豬頭肉稱"挑龍頭"、吃面條是"扶龍須"、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是吃"龍子"、春餅又稱"龍鱗餅"。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黃帝内經》中的說法
網上還流傳,《黃帝内經》“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提到這件事兒。真的如此嗎?
其實《黃帝内經》中的說法,是認為春天應該讓頭發散開自由生長(不要束發過緊),卻絕無“不能剪發”的意思。以此為由認為不能剪發,純屬古文沒學好。古代醫學和現代科技都認為,診察發爪可以診斷和預報疾病;但“不得剪發”就是無稽之談了。
網上還有另種傳播很廣的說法,認為“正月不理發”是有據可憑的,論據就是《黃帝内經》“四氣調神大論”中的“春三月”中的一段話:“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這跟剪頭發有什麼關系?網帖是這麼解釋的——
“具體到理發上,就是指在春天的這三個月裡,人體應該讓頭發自由的生長,更不應該将其剪斷;應該讓頭發松散地披在肩上,而不該紮得太緊。人們若是違反了這個規則,就會傷到肺。”
舅舅和頭發的聯系
話得從清軍入關時說起,大清皇帝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國主張,決定推行一種奇怪的發式:将頭發從前部到腦頂剃去,再将四周的發際全部剃光,隻留下中間集中的一塊和一個長長的大辮子。為了一統江山,尤其是統治思想,這種發型要在漢人間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頭匠,清政府把全國的剃頭匠召集起來,每人發給一個挂有聖旨的"吊投旗杆"。随後,這些剃頭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們的頭發一一拿下。
網絡配圖
1644年至1650年(順治元年~順治七年)間,意大利人衛匡國寫下了著名的《鞑靼戰紀》。其中記錄了中國南方軍民為保衛頭發而戰的情況: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為保衛他們的頭發拼死鬥争,比為皇帝和國家戰鬥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趕出了他們的城市,還把他們打到錢塘江,趕過了江,殺死了很多鞑靼人。實際上,如果他們追趕過去,也許會收複省城和其他城鎮,但他們沒有繼續發展勝利,隻滿足于保住了自己的頭發。
意大利人不懂得我們的國情,他看到的隻是局部的一場小小的勝利,他不曉得,天下已經是清人的天下。"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鞑靼人"動真格的了。在大清國的高壓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頭可斷發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頭"來表達對明王朝的思念,實為"思舊",為了掩人耳目,訛傳為"死舅舅"。
來源丨法制晚報(ID:fzwb_52165216)
編輯/張楊
審核/金鴻雁
晨報君特選
小編工資已與此贊挂鈎,一贊一分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