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籽料,毛孔和皮色是最重要的方面。但如何去看,很多人可能并不是特别了解。本文我們通過一些放大鏡下的毛孔和皮色,來深層次揭示如何分辨真假籽料。
[一、毛孔并不是簡簡單單的坑]
毛孔,很多人對它簡單的理解就是一個一個的小坑。
但其實毛孔并沒有這麼簡單。
毛孔正确的理解應該是類似與皮膚一樣,它有一細小的汗毛孔,又帶有很多類似皮膚的紋路,就像下圖:
我們看到,籽料的表面在放大的情況下,并不是一個一個的坑,而像是在高空中看到的山巒,有高有低,起伏不定。
這才是毛孔的另一個面目。
[二、毛孔的分布很不規律]
此外,真正的毛孔分布一般是很不規律的,有的地方很粗大,有的地方很細小,有的地方很密集,有的地方并不明顯。比如下圖:
我們可以看到,毛孔在某一個區域很密集、粗大,但有的地方并不明顯。尤其對于帶皮色的籽料來說,皮色深的地方可能毛孔就會粗大一些,而皮色淺,或者沒有皮色的地方,毛孔就會相對均勻,細小。
我們再來看下圖這個光白籽的毛孔:
毛孔一眼看上去比較均勻、細小,光白籽因為玉質的原因,毛孔分布相對均勻。但細看的話也能看出,毛孔的一種不規律性。
[三、毛孔之外的特征]
當然籽料的表面除了毛孔,還會有很多不同的痕迹。
比如下圖:
籽料的表面在放大的情況下,能看到很多不規律的劃痕。
這種劃痕就像籽料在河水中碰撞沖刷下留下的小傷疤一樣,而且極為不規律。很多滾料上也會有類似的劃痕,但看起來比較生硬,有比較明顯的方向性,而且較為密集。
此外,撞擊痕也是籽料的一種外觀特征。撞擊痕是籽料在搬運過程中受到較大力度的撞擊而形成的。這種撞擊會對玉石表面帶來比較大的影響,比如在玉質表面形成裂痕,在更多的撞擊過程中就會有一些碎塊脫落,留下一些比較大的豁口,绺裂等等。
[四、有些沁料的毛孔可能不明顯]
我們再來看下圖這個放大的皮色。
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沁料,然而毛孔很不明顯。
再看這個:
同樣是一個沁料,但毛孔也相對難觀察一些。
當然這有視覺的一部分原因,毛孔因為沁色之後,變的不容易觀察。
其次還有一種解釋,因為沁料的表面的玉質相對疏松,所以表面更容易被磨平,所以導緻一些毛孔變的不明顯。
當然有些沁皮、僵皮毛孔也會很粗大。
[五、看皮色找關鍵點]
除了毛孔,我們又該如何去看皮色呢?
看皮色除了看皮色本身,還要找它的關鍵點。關鍵點在哪裡?
瑕疵,水草沁!
比如上圖,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在皮色的表面有很多類似小蝌蚪的水草沁。
而且這種水草沁極其自然,因為水的流向,有一定的方向性。而且水草沁有一種發散性,從一個點,向四周延伸,像是樹根一樣。這種水草沁是造假做不出來的。所以看到這種特征,就基本可以斷定是真皮了。
其次,就是看裂。很多人不喜歡裂,但裂其實是看真假的最重要地方。一個裂可以暴露很多的内容。是新裂還是老裂,是真皮還是染色。
[六、皮色與玉質]
皮色與玉質的關系很微妙。最簡單的,玉質較松的地方皮色一般會比較深,而玉質更細膩的地方,皮色會淺。
而且皮色一定是生長在玉質裡面的,不能是浮在表面。即使是很薄的皮色,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也能看到皮色是在玉質裡面。
比如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在切開的部分,皮色是沁入到玉質内部的,像是大的釘子,釘在玉質上。但假皮色切開後你會發現隻是表面的一層。
皮色與毛孔之間也有一定的聯系,如果經常觀察皮色的話,你會發現,很多皮色,尤其是灑皮,它的皮色很多都是分布在籽料的小坑裡面。這是籽料皮色一個比較常見的規律。
關于看真皮色與假皮色,真毛孔與假毛孔,需要多方面去看,它們有特征,但也極其沒有規律性。也需要多看,經驗多了,就能對真皮色有一種感覺,假的一眼就能看出它不自然的地方。
那麼你是如何分辨毛孔和皮色的,你有什麼獨特的見解嗎?歡迎留言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