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你們可能(太高興)不信:
生而為(普通)人,我們拿到的都是主角劇本
不然無法解釋:年初立下的決心,曆經10個月的失憶,進入12月突然想起
這種狗血情節
為了讓每一年結束前的劇情更加(悲慘)豐滿,我們還引入聖誕節、跨年
胖崽吃着因為不舍得吃放到忘記
才過期不到一年的2018聖誕節巧克力
開始思考蹭什麼熱點顯得比較正式
抛開難吃的火雞、難吃的姜餅、又貴又難吃又多人的聖誕大餐
隻剩
聖誕節作為衆多過個形式的節日裡,最盛大的一個
特飲不通過名字、杯子烘托氛圍
我一個世襲中國人真的很難喝出聖誕風味
COSTA直白的畫了聖誕場景
星巴克留白的寫了wish 跟 Merry
太平洋沒出聖誕版杯子
可能是希望大家發現讀得夠快:PACIFI約等于Merry
這種巧妙的暗喻
杯子好感度:Costa=星巴克>太平洋
胖崽喝了10杯聖誕特飲,恍惚回到高考刷題,參照例題,換數字做10道
味道有區别,感覺基本一樣
除了Costa的冬日麥芽拿鐵
看顔色選飲料
難度是不是遠超“三長一短選最短”
1、太平洋
外賣奶油另裝跟自己包裝的聖誕節禮物一樣不上鏡
但我從不以貌取人
01:蘋果派奶蓋美式
美式加奶蓋再加蘋果氣味,三者彼此間的違和感
像聖誕節居然流行送蘋果,打開一看還是青蘋果
青蘋果味是香水一樣的存在,主要用于聞
喝起來蘋果的味道很輕
…
頂層的餅幹主要塑造整體美感,
泡在咖啡吸水後很有渣滓感
…
剛喝有些苦,等奶蓋融化到咖啡裡
跟拿鐵微糖基本沒差别
02:蘋果派拿鐵
同樣萦繞着青蘋果的氣息
上一杯是偏甜的美式
這一杯是偏苦的拿鐵
那有什麼差别?
類似于埃塞俄比亞、危地馬拉、哥斯達黎加咖啡豆之間的區别吧
如果你跟我一樣一臉茫然
那就喝不出太專業的“不一樣”
03:法式橙酒風味巧克力
既然有酒字無酒精
那聞到橙味卻喝不太出橙味,也算合理
巧克力的味道很淡,像麥當勞巧克力兌水
但跟偏甜不沖突
2、COSTA
從名字可以看出,
硬要瞎說前三杯飲料的差距
堪比辨析埃塞俄比亞不同級别咖啡豆的味道區别
就我所處的階級,沒有意義
01:聖誕焦糖蛋糕拿鐵
因為熱飲及外賣滿減的關系,奶油已融狀态
正常不開蓋不影響喝
…
是10款中喝起來最“舒服”的飲料
甜度不高,拿鐵很順滑,淡淡的榛子味
味道打造的氛圍偏向:
聖誕節跟真正的朋友們一起吃蛋糕
喝完出現許願可能會實現的幻覺
02:億萬富翁拿鐵
Costa的聖誕願望,大家都知道了
感覺比焦糖蛋糕拿鐵偏苦3%
03:黃金蛋糕卡布奇諾
比億萬富翁拿鐵整體淡一點
04:冬日麥芽拿鐵
味道非常特别,特别不适合我
打開鋪面而來的威士忌氣味
喝進去感覺像灑了威士忌香水的牛奶
這種違和感,隻有喝下星巴克第一口玩味冰調能趕上
3、星巴克
01:瑞雪黑森林摩卡
濃郁甜膩版的太妃榛果拿鐵
喝完後非常促進白開水的攝入量
可可作為主成分之一需要細品
02:聖誕姜餅風味拿鐵
跟之前推出的南瓜拿鐵相似
——跟拿鐵前面的詞沒關系
90%的肉桂味 1%的姜味
帶了些許刺激,整體變得沒那麼甜膩
很看個人對“肉桂”的喜好,胖崽意外的覺得有驚喜
03:太妃榛果拿鐵
味道無非是帶榛子味,比較甜的拿鐵
卻是我覺得最有聖誕感的飲料
不是因為咖啡,是因為時間
居然推出18年了
雖然我也沒喝過幾年,中間還斷過
這種喜歡就像我很期待超市放起“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不是因為我愛這首歌,是因為要過年了
而每一年重複的太妃榛果拿鐵,會讓我誤會時光或許真的可以循環式地流轉,而非不停留地向前
總 結比起咖啡店推出的端午、中秋的硬應節食品,聖誕特飲普遍正常
主體不離奶油 糖漿 奶 微弱咖啡因 熏一點特色香氣
一杯喝完都胃都有點壓力
推薦:喜歡甜選星巴克太妃榛果拿鐵;不喜歡甜選Costa聖誕焦糖蛋糕拿鐵
但抛開聖誕節,味道都在3.5到3.7之間,性價比3往下
滿分5星,合格3.5星,優秀4星,值得專門去4.5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