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99年裡
你若在泉州随口問一個人最常去哪“休閑娛樂”
常常會有異口同聲的答案——中山路
中山路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當時它是連接泉山門(現中山公園)和崇陽門(現承天巷口與花巷口之間)的主要街道。唐朝末期泉州擴城,中山路的南端延伸到現塗門街附近。
在上個世紀初,許多華僑“攜巨資”回到家鄉泉州“起大厝”,于是乎南邊也拆城辟路,中山路一路延伸到順濟橋頭,一時間騎樓林立,形成獨具南洋風格的大道。後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更名為“中山路”。
△1948年的中山路
雖然千年曆史的長街,直到民國時才形成現如今我們看到的騎樓格局,但這近百年間的繁華,并不比千年的曆史遜色,承載着當下好幾代泉州人的城市記憶,如今我們漫步街頭,依然可以找到許多蹤迹。
說起“福人頤”,一定能勾起不少老泉州肚子裡的饞蟲。據說福人頤飯店最早以經營冷盤、鹵料為主,1956年改為公私合營後,扁食、拌面、炒米粉、煎包等深受泉州市民的喜愛。在很長一段時間内,福人頤經常大排長龍,可不輸現在的網紅店。
△曾經的福人頤飯店
△福人頤飯店的餐具現在已頗具收藏價值
随着時代的變遷,福人頤的盛況也随時間落幕,福人頤飯店也轉身成為福人頤煎包,從中山南路遷到了縣後街。但仍有老泉州貪戀這味,也有不少遊客慕名前往“朝聖”,隻為嘗嘗這口老味道。
△福人頤傳承店的煎包
“看僑光,吃遠芳”是許多老泉州記憶中的浪漫時光。1941年開業的遠芳飯店原坐落于中山南路403号,後因公私合營納入國營,移至371-373号。彼時遠芳還是家飯店,遠芳油燒排、牛肉羹、“東風包”遠近聞名。極負盛名的“東風包”大肉包改進後變身為“遠芳小籠包”成為遠芳飯店的招牌美食。
△遠芳小籠包
直到90年代初遠芳飯店停業,曾是遠芳飯店員工的吳侬慧女士盤下南路381号開起了遠芳小籠包,将這份美食記憶帶回了泉州人的生活。
在泉州,美食不得不提海蛎煎,而提到海蛎煎就不得不提中山南路的群衆牛肉小點。這家經營了50多年的老字号,原本是挨着群衆戲院做生意,沒成想戲院倒閉十餘年,這兒的生意卻依舊紅火,連舌尖上的中國的導演都來光顧過。
△現在的群衆牛肉小點
看似不起眼的小店,簡易的桌椅,幾個大叔和阿姨撐起了這份美食。每到飯點,總有饕客鑽進這兒,一份海蛎煎、一碗鹹飯、一碗牛肉羹就可解決一餐,簡單方便,美味十足,為愛拼才會赢的閩南人充滿電,補足幹勁。
【more about 中山路存在過的餐廳】
“滿堂飯店”“桐城飯店”“觀我頤”“鐘樓飯店”“冰廳(市飲服公司甜點)”“群衆甜點”“四新冰廳”“清真飯店”“合發菜館”“聯友菜館”“日興菜館”“晉發菜館”“福成菜館”“瑞珍菜館”“南樓園菜館”“得意居菜館”……
坐落于中山路與塗門街交界處——塗山街頭的泉苑茶莊(現已不存 ),占據了古城最繁華食品市場的一席之地。創始人張白源攜長子張滿水由同安來泉販賣茶葉,由小做大,創立了泉苑茶莊。
△泉苑水仙種
泉苑茶莊出售的茶葉品類頗多,其中最負盛名的當是武夷岩茶——泉苑水仙種。泉苑茶心也是曆史上華僑返回僑居地必選的伴手禮之一。
△原張泉苑茶莊雖已不複存在,當後輩所開的茶莊依然沿用“泉苑”二字
武夷清源茶餅是泉州家喻戶曉的老字号,蜚聲中外。早期的茶餅作為武夷山清源寺廟的秘方,對外并不宣揚。但清末社會動蕩、佛門冷落,茶餅由佛門秘方變成了商品走向市場。
△原倪鴻記茶莊被收購後改名“泉州茶葉加工廠”,原茶莊也成為了茶葉門市部
傳承了茶餅秘方的倪志元回鄉後,在中山中路53号開設倪鴻記茶莊,在泉州銷售區稱為“武夷(彜)清源茶餅”,後由其子倪鄭重遷至中路舊69号。1956年開始的全行業改造,倪鄭重帶頭支持政府對私改造,将倪鴻記茶店連同“武夷清源茶餅”秘方,毫無保留獻給了國家。
武彜清源茶餅
【老泉州還逛中山路這些茶莊】
“鴻江茶莊”“周玉苑茶莊”“集春茶莊”“仙苑茶莊”“泉春茶莊”……
上個世紀40年代,大上海理發廳在中山中路開張,這家由多人合股開的理發廳,用着上海制造的美發設備,在半個多世紀的時光中,讓老泉州的弄潮兒們的發型一直站在泉州時尚潮流前沿。
△曾經的大上海理發廳
如今的“大上海”也在古城修繕的過程中改頭換面,搖身一變成為生活美學複合空間。我們仍可在一樓的理發廳讓老師傅理發、修面。
△現在的大上海生活美學複合空間
【more about 中山路存在過的理發店】
“新世界理發廳”“大明星劉記”“新聚源理發廳”“大明新記理發廳”“中心理發室”“中南理發室”“美利賓理發室”……
老泉州家裡誰沒一張出自羅克照相館的老照片,羅克照相館可以說是當下歲月的見證者之一。羅克照相館的前身是由陳春木開辦的藝軒照相館,後其子陳建基承業搬遷到中山中路290号,易稱羅克照相館,後又遷至中路206-208号。
△曾經的羅克照相館
△現在的羅克照相館僅剩一個招牌,沿街店鋪已易主
昔日逢年過節、人生大事,許多老泉州都會到這兒來拍照。就連弘一法師在泉州的所有照片,便都是由羅克照相館的陳春木和陳建基父子所拍。1991年羅克照相館又遷到花巷31号改稱羅新照相館,現在仍有不少老客、新友前來留影。
△曾經花巷裡的羅新照相館
照相館普及之前,還有一門生意頗受泉州人的喜愛——畫像館。開辦于1935年的相如畫室原址坐落于中山中路,與前進照相館、大上海理發廳為鄰。
△現在坐落于中山南路的相如畫室
在照相技術不那麼發達的年代,許多人會上門又或帶着照片來畫肖像畫。店主子承父業,利用炭精畫這細膩動人的筆觸,将許多人的笑容與思念落于紙上。這門瀕臨滅絕的民間美術,現仍存在于時光緩緩流淌的中山南路,也存在于老泉州們的記憶中。
△用畫筆記錄的時光
【more about中山路存在過的照相館】
“良友照相館”“真宛然像館”“美美像館”“真真照相館”“星星照相館”“時代照相館”“中華照相館”“東山照相館”“都麗照相館”“時代照相館”“藝林照相館”“天宮照相館”“光明照相館”“星星照相館”“勝和照相館”“麗光照相館”……
有别于南洋風格的洋樓、騎樓們,中山南路僑光電影院的這一抹藍色是來自上世紀50年代蘇聯援建建築,1955年正式開張後,僑光可謂是當時福建省内最大、最豪華的影劇院。
△曾經的僑光電影院
來僑光電影院看電影是當時泉州最流行、也較有檔次的休閑方式。在鼎盛時期,僑光電影院年總票房曾超過100萬元,是當年非常顯赫的“百萬票房電影院”。
△如今改造成僑光文創園
除了看電影,當時還有不少人還會選擇到熱鬧的群衆戲院走一遭,這裡曾經有戲曲演出,還有散打之類的體育比賽,文體活動十分豐富。
△曾經的群衆戲院
後來,鯉城區泉州南音研究所、鯉城區泉州拍胸舞協會、“溫陵女子南藝坊”等單位、機構紛紛入駐于此。就連附近的牛肉店都以“群衆”命名。
△現在的群衆戲院
随着時間的流逝,“群衆戲院”先後更名為泉州市文化館、鯉城區文化館,仍有許多文化活動在此處舉行,吸引許多朋友前來觀看、交流。
【老泉州還去中山路這裡看戲】
“啟智戲院”“溫陵戲院”“五堡鯉江戲院”“桐城戲院”“南街大衆戲院”“泉州戲院”“泉州人民劇場”“影劇場”“寬銀幕(泉州影劇院)”“大光明(人民電影院)”“南星戲院”……
創辦于1925年的泉山書社,在創建的幾十年間刊印了許多泉州刊物:《泉州日報社報紙》《泉州府志》《泉州民間傳說》《泉州謎語》等,還曾創刊《愛國畫報》《一月漫畫》等宣傳抗日。
△泉山書社原址現狀
除了刊印刊物,這裡還生産文化用品,在抗戰時期為文化教育事業解決了部分實際困難。這裡生産的“文房四寶”也深受泉州文人墨客的喜愛,顧客中還包括創辦者黃紫霞的好友——弘一法師。
私立海疆學術資料館見證了老泉州愛讀書的傳統。這幢三層洋樓是泉州藏書界一項重要的曆史遺存,由著名藏書家陳盛明于1945年在中山中路僑務局舊址創辦。陳家幾代人愛書、藏書,這裡曾收藏了大量古籍,其中不乏孤本、善本、珍本等。
△曾經的私立海疆學術資料館
但由于資金籌措艱難,陳盛明在閩南名流資助下将資料館遷往廈門。建國後,陳盛明提議将所有珍貴館藏捐獻給國家。廈大兩所學院——南洋研究院、國際關系學院也以此創建。
△私立海疆學術資料館原址現狀
【中山路存在過的書店】
“新華書店”“美大書社”“謙文書社”“南華書社”“新南書社”“益新圖書文具”“德裕圖書文具”“崇文林書社”“大公書局”“泉州書店”“大上海書社(書店)”“楮聯堂”“楮林堂”“楮生林”“泉州書社”“學生書社”……
這裡曾經是老泉州人愛逛的百貨店“九間”,現在已關閉,隻有留有一個店面門口依然寫着“泮宮百貨商店”。
△曾經老泉州愛逛的“九間”
△現在的泮宮百貨商店
在當時的“九間百貨”可以一站式購齊當時結婚用的“三大件”——自行車、縫紉機和手表。
我們泉州也有自己的雙子樓,這幢4層“豪華”大樓是泉州最早的的百貨商場——南國、建成百貨。
△南國、建成百貨公私合營時的慶典場面
△現在的南國、建成百貨
當時不少年輕人經人介紹後相親,少不了的便是一起逛逛南國建成,買些小禮物相贈,很容易陷入愛河,因此還有“南國建成,一見就成”的說法。
△南國、建成百貨當年的海報
【中山路存在過的百貨】
“鐘樓五交大樓”“女子五交商店”“南園百貨商場”“鐘樓百貨大樓(市百貨公司泉通商店)”“永康成百貨商場”“标準體育用品店”“富康百貨商行”“南川百貨商場”“南華泰洋百貨”……
再過幾個月,泉州中山路将迎來自己的百年。在過去99年裡,它一直是泉州古城的中軸線,未來也将繼續發揮核心街區的作用。“逛什麼”也随着群體的不同,逐漸變化,但始終不變的是那半城煙火,讓你樂活其中。(來源:鯉城文投)
#泉州中山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