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最新高考一輪複習第一次考試卷

最新高考一輪複習第一次考試卷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9-14 11:06:44

  最新高考一輪複習第一次考試卷(一輪複習)(1)

  1.(湖北省武漢市2022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宋史紀事本末·太宗緻治》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時臣下,上書奏事,為防有洩漏,用皂囊封緘,故稱之。

  B.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宋代時樞密使由文臣擔任,權力範圍與宰相相當。

  C.磨勘院,宋初設立的官署。為隸屬吏部的铨選機構,負責京朝文武官考核。

  D.三代,中國曆史上夏、商、周三個朝代的合稱。最早見于《論語·衛靈公》。

  2.(山東省2022屆高三二輪複習聯考(二)) 《通鑒紀事本末》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诏,皇帝的命令文書稱诏書。漢以後,凡朝廷有大政事、大典禮,布告臣民者,概稱诏書。诏書也稱诏策、诏令、诏旨。

  B.羯,即羯族,在東晉十六國時期建立了後趙政權,是北方遊牧民族匈奴族貴族的奴隸軍隊。匈奴造反的時候,羯人強大,成為北方遊牧民族政權之一。

  C.晉,是中國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西晉為大一統王朝,東晉則屬于六朝一。陶侃屬于西晉時期。

  D.假節,假以符節,持節。是皇帝将節借給執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懾一方。晉代假節平時沒有權利處置人,戰時可斬殺犯軍令的人。

  3.(2022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二模) 《新五代史·列傳十九》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世宗,廟号,中國古代君主死後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号。

  B.文學,一般指經學或儒學,往往包含寫作方面的才能。

  C.僭亂,虛妄淆亂,犯上作亂。僭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義、器物等。

  D.玉钺,玉制的兵器,這裡指世宗送給王樸親屬的禮物。

  4.(黑龍江省哈爾濱市2022年高考模拟考試) 選自《晉書•吾彥傳》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 杖節,意執持旄節。古代帝王授予将帥兵權或派遣使者,以旄節為憑信。

  B. 陛下,對君王的尊稱。陛,帝王宮殿的台階。陛下,原指站在台階下的侍者。

  C. 孝廉,漢武帝時設立的朝廷通過考試來選拔、任命優秀人才為官的一種制度。

  D. 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簡稱,“公”為封爵之首,“卿”指高級長官或爵位。

  5.(2022年廣東省韶關市高三二模) 《通鑒紀事本末·武韋之禍》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中書舍人,官職名,唐朝時為中書省的屬官,诏書、敕書皆由其依皇帝旨意草拟。

  B.幽州,古代行政區劃,轄境包括今北京市全區、天津市部分區域及河北部分區域。

  C.笏,古代臣子朝見君王時所執的狹長闆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記事。

  D.先朝,一指前朝,多稱上一個朝代;另指先帝,在位帝王已死的父親。文中指前朝。

  6.(河北省唐山市2022屆高三二模考試) 《宋史紀事本末·卷一百三十郝經之留》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上表,文中是給皇帝上奏章。和道教法事中常見的“上表”“進表”意思不同。

  B.山東,文中指崤山、函谷關以東的廣大黃河流域地區,戰國開始有山東的稱呼。

  C.幹戈,“幹”為防具,“戈”為攻具,“幹戈”兵器的通稱,後來引申為戰争。

  D.陛下,對帝王的尊稱。“陛”原指帝王宮殿的台階。“陛下”指台階下的侍者。

  7.(2022屆陝西省西安市五區縣高三年級聯考(二)) 《資治通鑒·漢紀》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 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與老年相對;今稱介于童年與青年之間年紀的人。

  B. 麾下,原意為将帥部下,後來用于對将帥的尊稱,文中表示對将帥的尊稱。

  C. 國士,一國中才能最優的人物,或一國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文中指前者。

  D. 齋戒,古代祭祀時,由主祭人先數日沐浴、穿潔淨衣服、獨居素食戒酒等。

  8.(2022年陝西省寶雞市高考模拟檢測(三)) 《通鑒紀事本末·諸葛亮出師》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京兆:漢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稱,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後對都城轄域的謂稱。

  B.昭烈:三國時蜀漢開國皇帝劉備的谥号,劉備曾三次到南陽郡隆中請諸葛亮出山。

  C.文公: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在位文治武功卓著,與齊桓公并稱“齊桓晉文”。

  D.丞相:又稱相、相邦、相國,古代官名,是輔佐皇帝總理百政的官員,即百官之長。

  9.(2022屆山東省濟甯市高三二模) 《續資治通鑒·宋紀》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上元節,指農曆正月十五,因古人稱正月為元月,稱夜為宵,所以正月十五又稱元宵節。

  B.主席,有主持筵席的意思,也用來稱呼主持筵席者,文中狄青曾令孫沔主持第二夜的宴會。

  C.三鼓,又稱三更,古人記錄夜晚時段的專用詞,相當于現在夜裡二十三時到次日淩晨一時。

  D.開封,是我國著名的古都,曾經作為北宋王朝的都城,有汴梁、汴京、東京、臨安等别稱。

  10.(山東省德州市2022屆高三二模) 節選自王夫之®《宋論》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嗣立,繼承君位,古代繼承君位多采用嫡長子繼承制。

  B.授钺,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以斧钺,與“持節”相同,表示授以兵權。

  C.嚆矢,響箭,發射時聲先于箭而到,文中用來比喻事物的開端。

  D.金缯,黃金和絲織品,文中指北宋向西夏請和繳納的金銀财物。

  11.(廣州2022高考二模) 《資治通鑒·唐紀》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山人,一般指隐居山中的士人,也可指山野之人或山裡之人,文中指後者。

  B.中書,文中指中書省,中國古代中樞官署名,是封建政權執政的中樞部門。

  C.墨敕,亦作“墨勅”,是皇帝親筆書寫、不經外廷蓋印而直接下達的命令。

  D.朝集使,是唐朝時每年各道派往京城朝觐皇帝并報告政務、财務情況的官員。

  12.(湖南省衡陽市2022屆高三二模) 《資治通鑒·齊紀六》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诏策,此處指诏書,是指封建時代皇帝下的命令或發表的言論;有時诏策還指封建社會科舉取士的制度,即由皇帝親自在殿廷主持考試,錄取人才。

  B.累遷,多次升官,指按照國家規定的考核标準來一步步提升品級,如果是越級升遷,則稱為“超遷”,古代表達職位升遷的詞語還有進、起、拔擢等。

  C.六宮,古代皇後的寝宮,包括正寝一,燕寝五,合稱六宮。也用來稱後妃所居之處或泛指後妃。文中此處指的就是魏高祖的皇後及妃嫔等後宮人員。

  D. 懸車,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故稱“懸車”。有時年老請辭也說成“乞骸骨”,意為請求讓骸骨歸葬故鄉,回老家度晚年。

  13.(2022年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考模拟測試(二)) 《通鑒紀事本未·西域歸附》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檄書,也稱檄文,中國古代官府往來文書的文種名稱之一,可用作曉谕或聲讨。

  B.承制,古代傳承制度,即皇帝或王侯按照血統關系來傳承名号、爵位及财産等。

  C.都護,含有“總監護”之意,官名,西漢時期設置的駐守西域地區的最高長官。

  D.假司馬,舊時官名的“假”字有輔佐、代理之意,假司馬即副司馬或代理司馬。

  14.(山東省泰安市2022屆高三二模)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伺察,古代有偵視、觀察之意,也有觀測之意。文中意思是偵視。

  B.爪士,爪牙之士,指衛士或禁衛軍将上,文中意思指戍邊将士。

  C.行在,古代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後來則泛指帝王巡幸所居之地。

  D.檢校:晉時為職官名,隋唐時其官位高于正官,屬非正式官銜。

  15.(山東省淄博市2022屆高三二模) 《台灣通史·施琅列傳》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中國,泛指中原地區,與“莅中國而撫四夷”和“李憑中國彈箜篌”之意相同。

  B.提督,武官名,此處為清代提督軍務總兵官的簡稱,沿江海地區常設水師提督。

  C.日中,又稱日正、中午,指11時至13時之間,也就是十二時辰中的“午時”。

  D.禦袍,指古代皇帝所穿的錦袍。“賜禦袍”是皇帝對臣子昭示恩寵的一種手段。

  16.(2022屆安徽省高考沖刺卷(二)) 《通鑒紀事本末·秦并六國》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從親,合縱相親。戰國時期,山東六國為了共同抵抗秦國而合縱結為聯盟。

  B.箕帚之妾,持箕帚,以供掃除之妾,常用以謙稱自己妻子,文中是張儀謙稱秦女。

  C.庶長,指妾所生之長子,也可指春秋時秦國官職,掌軍政大權,相當于卿。

  D.請平,指戰敗投降。文中指在遭到多國進攻後,楚國退兵,向秦國投降。

  17.(山東省棗莊市2022屆高三二模) 《國語·越語下》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 分)( )

  A.五湖,一般以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洪澤湖為五湖,文中特指太湖。

  B.大夫,古代官階名稱,大夫分為上、中、下三階,後成為對一般任官職者的稱呼。

  C.不穀,古代帝王自稱的謙詞;孤朕寡人等也是古代帝王自稱的謙辭。

  D.四封,四面疆界,四境之内。封的意義和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相近似。

  18.(遼甯省丹東市2022屆高三總複習質量測試(一)) 《通鑒紀事本末》第二十八卷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中國,古代指我國中原地區或在中原地區華夏族所建立的政權:在文中可視為特指唐朝,中國人則指唐朝人。

  B.突厥,是古代活躍于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同匈奴、鮮卑等都是中國曆史上重要的遊牧民族。

  C.吏部,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之一,主管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俸饷等;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

  D.癸酉,文中指“癸酉日”,采用的是幹支紀日法。古人将天幹與地支按固定順序組合,既可紀日,也可紀年、紀月。

  19.(廣東省湛江市2022年普通高考測試(二)) 《通鑒紀事本末·匈奴和親》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胡,文中指“匈奴”。因胡地在北,越地在南,胡越可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B.什二三,意為“十之二三”。什,指由十個單位合成的一組。

  C.械系,用刑具把犯人鎖起來。械,這裡指枷鎖和鐐铐之類的刑具。

  D.侯,古爵位名。春秋時期有公、侯、伯、仲、男五等爵位。

  20.(2022屆陝西省榆林市高三三模) 《通鑒紀事本末·卷九》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 尊号,古代尊崇皇帝、皇後的稱号。也叫徽号,尊号可以在生前使用。

  B. 掾,原為佐助之意,後為副官佐或官署屬員通稱,文中是指官署屬員。

  C. 家客,即門客。是指古代有身份和地位的人收養的有學問有技能的人。

  D. 宗族,由同一血統關系結合在一起的族群,或指有相同宗教信仰的群體。

  21.(河南省2022屆高三4月聯合考試) 《資治通鑒·唐紀十二》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都督,古代的軍事首長的官名,都督官職興于三國,其後發展成為地方軍事長官。

  B.敕書,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的文書。敕最早是由西漢的戒書發展而來的。

  C.京兆,西安的古稱,周朝王畿之後對都城轄域的謂稱,後用以指稱京都(國都)。

  D.稽首,古代跪拜禮,跪下并拱手至地,頭也至地。九拜中的一種,常為祭天地所用。

  22.(安徽省蚌埠市2022屆高三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查考試) 《宋史·晏敦複傳》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度牒,國家給僧尼正式頒發的證明性文件,憑此可以明确其出家人的身份。

  B.中旨,通常指皇帝诏谕,本文中指不經中書門下而由内廷直接發出的敕谕。

  C.台谏,台官與谏官的合稱,唐宋時常常指的是專司糾彈、職掌建言的官員。

  D.姜桂之性,比喻年紀越大性格越耿直。姜,生姜,性辣;桂,桂花,芳香。

  23.(2022年湖北省高三(4月)調研模拟考試) 《明史紀事本末·六十二》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倭,我國古代對日本人及其國家的稱呼。元末到明中葉多次在朝鮮和我國沿海搶劫騷擾的日本海盜,稱為倭寇。

  B.經略,官名。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掌管一路或數路軍政事務。

  C.兵部,與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工部并稱六部,兵部掌管武官選用及兵籍、兵械、軍饷、車令等。

  D.羽檄,古代軍事文書,插鳥羽以示緊急。傳遞軍情一般都寫在“檄”上,如果在其上插雉羽,則表示萬分危急。

  24.(廣東省深圳市2022屆高三二模) 《貞觀政要》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3分)( )

  A.俸祿,朝廷給予各級官吏的薪酬。形式主要有實物、糧食、錢币等。

  B.治書侍禦史,唐初為禦史大夫的副職,管理賦稅、俸饷等财政事宜。

  C.還第,即回家。古代往往指官吏因辭職或被解職而返回自己的私宅。

  D.帷幄,指室内懸挂的帳幕,常代指天子的近側或将帥的幕府、軍帳。

  25.(2022年廣東省茂名市高三二模) 《通鑒紀事本末·高帝滅楚》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洛陽,位于洛水之南,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東周、東漢和西晉均建都于此。

  B.周公,西周初期大政治家。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姓姬名且,也稱叔且。

  C.天府,指土地肥沃物嚴富饒形勢險要的地方。後來天府之國專指四川。

  D.賜姓,分賜國姓、賜他姓、賜惡姓幾類,文中指以國姓賜予功臣以示褒寵。

  26.(湖南省十六校2022屆高三第二次聯考) 《尚書·虞書·臯陶谟》《史記·五帝本紀》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五典,就是“三綱五常”中的“五常(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B.谟,意為謀劃。谟是《尚書》六種文體(典、谟、訓、制、誓、命)之一。

  C.三年喪,是臣為君的三年喪期,對臣的服飾、言語、飲食等方面要求嚴格。

  D.大理,是古代官名,主管天下刑罰獄訟,相當于今天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27.(山西省晉中市2022年3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模拟考試)《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再拜,古代一種隆重的禮節,拜兩次,表示恭敬之意。書信中用為對平輩或朋友的敬語。

  B.西域,漢朝以後,對玉門關、陽關以西地區的總稱。又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專指蔥嶺以東。

  C.戊子,是幹支之一,順序為第25個,文中用來紀日。古代幹支可以紀年、紀月,也可以紀日。

  D.畿内,畿,本義指國都四周的廣大地區,後指京城所管轄的地區。畿内就是指京城管轄的地區。

  28.(衡水市2022屆高三模拟考試) 《通鑒紀事本末·匈奴和親》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胡,文中指“匈奴”。因胡地在北,越地在南,胡越可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B.什二三,意為“十之二三”。什,指由十個單位合成的一組。

  C.械系,用刑具把犯人鎖起來。械,這裡指枷鎖和鐐铐之類的刑具。

  D.侯,古爵位名。春秋時期有公、侯、伯、仲、男五等爵位。

  29.(廣東省惠州市2022屆高三模拟考試) 《通鑒紀事本末•霍光廢立》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大鴻胪,朝廷掌管禮賓事務之官,掌管事務有如掌管諸侯及藩屬國事務等。

  B.國,是王或侯的封地、食邑。範仲淹“則有去國懷鄉”中的“國”即此義。

  C.血食,古代用牲畜的血來祭祀,故名。此處指不能讓漢朝的宗廟祭祀斷絕。

  D.紀事本末,以曆史事件為主體,完整地叙述一個曆史事件始末的史書體例。

  30.(山東省德州市2021-2022學年高三4月聯合質量測評) 《舊(新)五代史·趙鳳傳》下列關于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黥,又名為墨黥,是一種在人臉上刺字并塗墨的刑罰,文中指防止士兵逃跑的措施。

  B.皇後,又稱椒房、坤極、梓童,是皇帝的正妻,統攝六宮,母儀天下,地位極顯赫。

  C.太保,古代三公之一,職位次于太傅;亦指輔導太子的太子太保,與太尉共掌兵權。

  D.蓍筮,指古人用筮草占蔔吉兇以便趨利而避害,如《氓》中“爾蔔爾筮,體無咎言”。

  31.(廣西南甯市2022屆高中畢業班第二次适應性測試) 《宋史紀事本末·金人渡江南侵》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行在,也稱為“行在所”,古代天子所在的地方,常常用來專指帝王巡幸所居住的地方。

  B.臨安,古代指臨安府,是南宋的首都,原為五代時期吳越國的西府,現在是陝西西安。

  C.爵,爵号,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周代将爵位分為五等:公、侯、伯、子、男。

  D.郎官,官名,古代為議郎、中郎、侍郎等官員的統稱,戰國始有,本為君主侍從之官。

  32.(2022年雲南省第二次高中畢業生複習統一檢測) 《通鑒紀事本末·漢通西南夷》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夷最初指中國古代東方擅長使用弓箭的部族,後泛指中原以外的少數民族。

  B.天子是古代臣民對帝王的尊稱,因帝王“受天命而立”,故稱其為上天之子。

  C.禦史大夫為秦朝所設官職,與丞相、太尉合稱為三公,負責管理錢糧賦稅。

  D.身毒道是西漢時期開發的通往印度的通道,被稱為西南陸地的“絲綢之路”。

  33.(2022屆廣東省梅州市高三二模)(節選自陸遊《南唐書卷三·後主本紀》和歐陽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後主,最早出自《三國志》。劉禅被稱為蜀漢後主,後來人們将被俘的割據政權末代君主稱為後主。

  B.侍郎,郎官的一種。本為宮廷近侍,自唐代以後,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皆以侍郎為主官。

  C.車駕,本指馬駕的車,後也指帝王所乘的車。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于是常用“車駕”代稱皇帝。

  D.浮屠,梵語音譯,也作“浮圖”“佛圖”。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佛教、和尚、佛塔等,文中指佛教。

  34.(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協作2021-2022學年高三3月聯考)《宋史·司馬光傳》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緻仕,官員年老辭官退休,一般退休的年齡為七十歲,如有病患則可提前退休。

  B.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時君主常常祭祀社稷,後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

  C.華嶽指西嶽華山,五嶽之一,與東嶽泰山、北嶽衡山、中嶽嵩山、南嶽恒山合稱五嶽。

  D.南郊,封建社會郊祀的一種,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築圜丘以祭天。

  35.(2022年陝西省高三教學質量檢測)《通鑒紀事本末·孫氏據江東》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 校尉,中國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職,始置于秦朝,為中級軍官,屬官為丞與司馬。

  B. 長吏,官名,地位較高的縣級官吏,該官執掌的事務不一,多為幕僚性質的官員。

  C. 相,輔佐最高主政長官的人,文中的“彭城相”,就是輔助彭城最高主政者的人。

  D. 盟主,古代諸侯會盟的領袖或主持者,後泛指同盟領袖或倡導者。文中指盟兄弟。

  36.(2022屆天津市高中畢業班4月複習質量檢測)《通鑒紀事本末·卷三十四》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留後,官名,始于唐代宗年間,文中是魏博節度使缺位時代理的稱謂。

  B.版籍,指戶口冊或領土、疆域,“申版籍”指向朝廷索要人口和土地。

  C.專地,擅自處置領地,唐至德年後節度使專地以抗上令,始有藩鎮之禍。

  D.道,古代行政區劃名,唐代曾分天下為十五道,唐末演變為節度轄區。

  37.(2022屆湖南省益陽市高三二模(4月調研))《通鑒紀事本末卷第三十三,藩鎮連兵》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除,“除官”即“解除官職”,李密《陳情表》“除臣洗馬”亦指解除官職。

  B.卿,三公九卿,高級官員名,能跟随皇帝左右參與決策,本文所用即此意。

  C.顔真卿,創顔體楷書,書法家,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

  D.小心,指的是小心應對,唯唯諾諾,本文中的古義與現代漢語意不盡相同。

  38.(重慶市高2022屆高三學業質量調研抽測(第二次))《唐史》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冠族”即冠蓋之族,就是指仕宦之家,顯貴的豪門世族。文中意指王方慶出身高貴。

  B.《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斷代史,體例上基本承襲《史記》,作者是東漢的班固。

  C.“吏部尚書”是六部中吏部的最高長官,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封勳等事務。

  D.“三禮”是儒家經典《儀禮》《周禮》《禮記》的合稱,對我國曆代禮制影響深遠。

  39.(成都石室中學2022屆高考專家聯測卷(五))《資治通鑒卷十三·漢紀五·太宗孝文皇帝上》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太尉,古代朝廷掌管軍事的最高官員,統帥天下兵馬,其地位高于執掌政務的左右丞相。B.社稷,社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兩者均為古代社會重要的祭祀對象,故用社稷代指國家。

  C.季父,即年齡最小的叔父,古以伯、仲、叔、季來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季排行最小。

  D.藉田,古代帝王親耕的土地;每年春耕之始,由帝王在藉田舉行親耕儀式以勸勉農耕。

  40.(廣東省佛山市2022屆高三教學質量檢測 (二))《宋史紀事本末•李綱輔政》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朔,農曆每月的末一天,“朝菌不知晦朔”的“朔與文中的“朔”同義。

  B.巡幸,舊時帝王巡視各地。文中是對高宗害怕金軍入侵而逃跑的委婉說法。

  C.車駕,本指馬駕的車,也指帝王所乘之車,因用為帝王代稱,文中指高宗。

  D.兩京,兩個京城的合稱。有多種說法,文中指宋東京開封府和西京河南府。

  41.(河南省示範性高中2021-2022學年高三下學期階段性模拟聯考(二))《宋史•辛棄疾傳》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節度使,唐代始設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時,朝廷賜以旌節而得名。初設于邊防重鎮,唐末内地普遍設置,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B.建康,是南京市在六朝時期的名稱,是東吳、東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六代京師之地,因此,後人稱南京為“六朝古都”

  C.夷獠,是古代對西南少數民族之稱。古代漢族自稱為華夏,把華夏東、南、西、北四方的少數民族分别稱為夷、蠻、狄、戎。

  D.長短句,古代文體,在宋代以後,是舊體詩詞中詞的别稱,但是在北宋時期,卻是詞的本名:在唐代,長短句還是一個詩體名詞。

  42.(2022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高三二模)《通鑒紀事本末·武帝伐匈奴》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 屯田:漢代以來,曆代政府利用地方駐軍或者招募農民來開荒種地,以取得軍饷。

  B. 斥候:偵察。與《蘇武傳》“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餘人”的“斥候”含義不同。

  C. 蓍龜:“蓍”指蓍草,“龜”指龜甲,古人用來占蔔兇吉,因此“蓍龜”指占蔔。

  D. 亭隧:又叫“亭燧”,指的是古代修築在邊境上的烽火亭,用作偵伺和舉火報警。

  43.(四川省德陽市2022屆高三下學期4月第二次診斷考試)《聽雨軒筆記》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巡檢,是巡檢使的簡稱,縣級負責社會治安的官員,受所在縣令節制。

  B.浮梁,地名,在現在的景德鎮北面,瓷器和茶葉都是當地的傳統特産。

  C.署,衙門,官吏辦公的場所。在文中“暫署”是暫時借縣篆的衙門辦公。

  D.巨室,大宅;大的房屋,也指名望高勢力大的世家大族。文中是第二個義項。

  44.(2022年高考語文第一次綜合模拟評估卷(新高考版))《通鑒紀事本末》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高皇帝,簡稱“高帝”,為開國皇帝的谥号之一,文中指秦始皇。

  B.和親,文中是指中原王朝統治者與外族或者外國達成的政治聯姻。

  C.南夷,指南方的少數民族,因當時這些地方的人多未開化,故稱。

  D.郎中,漢代專指帝王侍從官,其職責主要為護衛、陪從、建議等。

  45.(河南省平頂山等三市2022屆高三4月檢測) 《元史·李稷傳》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起居注,是我國古代負責帝王日常生活和記錄其言行的官職。

  B.省台,朝廷諸省和禦史台的并稱。亦泛指中央政府。

  C.服阕,古喪禮規定,因父母死亡,服喪三年,期滿除服,稱“服阕”。

  D.緻仕,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作“緻仕”,也稱為“緻事”“緻政”“休緻”等。

  46.(山東省實驗中學2022屆高三二輪複習測評考試)《資治通鑒·唐紀》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諸官之長稱仆射。

  B.稽颡,古代一種跪拜禮,屈膝下拜,雙手朝前,以額觸地,表示極度的虔誠。

  C.緻仕,也稱“休緻”,辭去官職。一般緻仕的年齡為六十歲,有疾患則提前。

  D.癸卯,傳統幹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40年。前一位是壬寅,後一位是甲辰。

  47.(遼甯省2022年高考統一考試模拟試題(一))《通鑒紀事本末·豪傑亡秦》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決獄:獄字以兩犬以言相争來指訴訟案件,引申為監獄。決獄指判決關進監獄。

  B.符玺:玺指印章,秦以後專指天子符印;符指皇命的憑證,都是皇權的象征。

  C.通侯:秦漢以爵位賞有功者,通侯最高;初稱徹侯,後因避漢武帝劉徹諱而改稱。

  D.裨将:裨,此處讀pi,本指祭祀時穿的次等禮服,引申為副的。裨将即副将。

  48.(河北省保定市2022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試)《明史紀事本末·江陵柄政》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萬幾,指帝王日常處理的紛繁的政務;泛指執政者處理的各種政務。

  B.“稼穑”,“稼”指收獲谷物,“穑”指種植莊稼。後來泛指農業生産勞動。

  C.丁酉,丁為天幹,酉為地支,天幹地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是紀日。

  D.有司,泛指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因稱職官為“有司”。

  49.(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第一中學2022屆高三下期周考(六))《通鑒紀事本末·梁魏争淮堰》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女牆,城牆上面呈凹凸形的短牆,也叫女垣、睥睨,是古代城牆上的傳統防禦建築。

  B.表,是古代臣下呈給帝王的一種文書,如諸葛亮的《出師表》和李密的《陳情表》。

  C.癸亥,在本文中指天監十四年九月的某一天。癸是十地支之一,亥是十二天幹之一。

  D.使持節,魏晉南北朝時是代表皇帝掌地方軍政的官職,節是古代用來做憑證的東西。

  50.(河南省頂級名校2022屆高三4月聯合考試)《資治通鑒·唐紀十二》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都督,古代的軍事首長的官名,都督官職興于三國,其後發展成為地方軍事長官。

  B.敕書,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的文書。敕最早是由西漢的戒書發展而來的。

  C.京兆,西安的古稱,周朝王畿之後對都城轄域的謂稱,後用以指稱京都(國都)。

  D.稽首,古代跪拜禮,跪下并拱手至地,頭也至地。九拜中的一種,常為祭天地所用。

  51.(2022屆湖南新高考高三第二次聯考)《通鑒紀事本末·曹操篡漢》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

  A.典軍校尉,西園八校尉之一,軍中最高級别的軍官,掌管京師附近的兵權,多由皇帝的親信擔任。

  B.蒙塵,本義是蒙受塵垢。現多比喻美好的人、物受玷污或埋沒,文中比喻帝王失去政權,流亡出奔。

  C.五伯,一作“五霸”,即春秋五霸,指春秋時的五諸侯之長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

  D.九錫,古代天子賜給諸侯、大臣的九種器物,為最高禮遇。後因朝臣篡位多先邀九錫而成篡位的代稱。

  52.(2022屆陝西省高三二模(教學質量檢測二))《宋史紀事本末·太祖代周》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恭帝,多指谥号為恭的中國皇帝,但實際多為後朝給前朝末帝的谥号,略帶貶義。

  B.朔,為一月之始,農曆每月的初一,也可指淩晨,清晨,和晦日的意思是一樣的。

  C.乙巳,幹支之一,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文中為幹支紀日,指的是乙巳日。

  D.禅代,帝位的一種禅讓和接替,文中趙匡胤的帝位接替與堯舜禹時期的禅讓不同。

  53.(河北省石家莊市2022屆高中畢業班教學質量檢測(二))《通鑒紀事本末·河決之患》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九河,相傳大禹治水時位于黃河下遊的九條大河。禹疏九河,疏導黃河水東流入海,至漢代九河故道早已淤塞,蹤迹難尋。

  B.中二千石,漢代官員薪俸等級。這裡的“石”是古代容量單位,與《馬說》中的“一食或盡粟一石”中的“石”意思相同。

  C.冀州,相傳大禹治水的時候,将天下分為九州,冀州為九州之首,主要在今天的河北省,所以河北簡稱“冀”。

  D.光武,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年号。古代稱呼皇帝可稱廟号、谥号、年号,如漢高祖是廟号,隋炀帝是谥号,乾隆是年号。

  54.(湖南師範大學附中2022屆模拟試卷(一))《史記·高祖本紀》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符:古代朝廷封官、傳命或調遣兵将的憑證,分為兩半,各執其一,以便驗證真僞。

  B.棄市:古代将受刑罰的人在街市示衆,讓民衆共同鄙棄之。文中的“棄市”指死刑。

  C.關中:古地名。文中指函谷關或潼關以東的地區,大緻與戰國末年秦國的疆域相當。

  D.陛下:陛,指帝王宮殿的台階;陛下,原指站在宮殿台階下的侍者。文中是對帝王的尊稱。

  55.(安徽省合肥市2022年高三第二次教學質量檢測)《金史紀事本末·世宗緻治》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唐虞,是唐堯與虞舜的并稱。也可以指堯與舜的時代,古人以之為太平盛世。

  B.上元,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其活動包括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提到的“修禊”。

  C.台憲,指前文的禦史台,從秦朝起為監察性質的機構或官職,負責監察百官。

  D.宗室,指同一祖宗的貴族,即國君或皇帝的宗族。又稱為皇族、帝宗、天潢等。

  參考答案

  1.C (磨勘院不是隸屬吏部的铨選機構,而且不負責武官考核。)

  2.C(陶侃屬于東晉時期。)

  3.D(玉钺是對短兵相接時近身搏殺武器石钺的玉禮化,象征王權)

  4.C【解析】“通過考試”錯。孝廉,并非是通過考試來選拔的,而是由地方長官推薦而來。

  5.D(“先朝”在文中應指“先帝”)

  6.B (文中“山東”指的是太行山以東地區,和戰國時不同。)

  7.B(“原意為将帥部下,後來用于對将帥的尊稱”錯,舊時對将帥的尊稱。也稱将帥的部下。)

  8.D【解析】秦惠文王在公元前334年設置相邦。自秦武王開始,設左丞相、右丞相,作為相邦的副手。秦統一以後繼續保留左、右丞相,秦二世又增設中丞相。漢承秦制,設置相國,同時丞相依然是相國的副手。漢初各王國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國中各設相國。三國以後是輔佐皇帝總理百政的官員,即百官之長。

  9.D(臨安是杭州的别稱。)

  10.B(“與‘持節’相同”錯)

  11.A(文中指前者,即“隐居山中的士人”。)

  12.B 【解析】“起”即“起複”,指原已去職的官員被重新起用。

  13.B承制,謂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

  14.B(結合“天子爪士,而籓校辱之!”可知此處“爪士”為“衛士或禁衛軍”,而非“戍邊将士”)

  15.A(“李憑中國彈箜篌”的“中國”即國中,指在國都長安城裡。)

  16.D(“請平,指戰敗投降”。請平,指戰敗投降)

  17.C(“朕”是自稱詞,不是謙詞;士死曰“不祿”,不是古代帝王的謙稱。)

  18.C(“俸饷”非吏部掌管,由戶部掌管。)

  19.D(應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0.D【解析】“或指有相同宗教信仰的群體”錯誤,宗族沒有這種意思。故選D。

  21.D 【解析】“九拜中的一種,常為祭天地所用”錯誤,“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父時所用”。

  22.D(“姜,生姜,性辣;桂,桂花,芳香”錯。姜一般是老的辣,桂樹越久,散發的味道也非常香。)

  23.C(軍饷為戶部管轄範圍。)

  24.B(“管理賦稅、俸饷等财政事宜”錯。協助侍禦史掌奏事、判台事。)

  25..A【解析】“位于洛水之南”不對,應為“位于洛水之北”。古代地理上以山南水北為陽,反之為陰。

  26.B(《尚書》六種文體分别是:典、谟、訓、诰、誓、命)

  27..A(“平輩”錯,應該是“尊長”。)

  28.D【解析】應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9.B (去國,是離開京城的意思。)

  30.C(“與太尉共掌兵權”錯。)

  31.B(“陝西西安”應為“浙江杭州”。)

  32.C(“禦史大夫的職責是輔佐丞相,監察百官”。)

  33.B【解析】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之副。

  34.C(南嶽衡山、北嶽恒山)

  35.D(“文中指盟兄弟”錯,文中指“會盟的領袖或主持者”。)

  36.B(“‘申版籍’指向朝廷索要人口和土地”錯誤,“申版籍”在文中指向朝廷申報軍民戶籍。)

  37.C(A.“‘除官’即‘解除官職’,李密《陳情表》‘除臣洗馬’亦指解除官職”說法錯誤,除官應該指授予官職,李密《陳情表》“除臣洗馬”亦指授予官職。B.“本文所用即此意”說法錯誤,本文是君稱臣,相當于“你”。D.“本文中的古義與現代漢語意不盡相同”說法錯誤,是相同的,都有謹慎的意思。)

  38.B(“《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斷代史”錯,是“紀傳體斷代史”。)

  39.A(“其地位高于執掌政務的左右丞相”錯誤。文中說太尉周勃因誅殺諸呂的功勞而被封賞,調任右丞相,可知“丞相的官階和地位應高于“太尉”。)

  40.A(“朔,農曆每月的末一天”錯誤,朔,是農曆每月第一天。)

  41.C(“ 把華夏東、南、西、北四方的少數民族分别稱為夷、蠻、狄、戎”錯。應是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42.B(“與《蘇武傳》‘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餘人’的‘斥候’含義不同”錯,含義一樣。)

  43.C(“暫署”是暫時代理的意思)

  44.A(“文中指秦始皇”錯誤。從上文“蓋天下始畔秦也”和“及至”來看,文中的“高皇帝”絕非秦始皇,而是指漢高帝,即劉邦。)

  45.A(“負責帝王日常生活”錯,隻管記錄而已。)

  46.C【解析】一般緻仕的年齡為七十歲。

  47.A (決獄僅指判決案件。)

  48.B (“稼”指種植莊稼。“穑”指收獲谷物。)

  49.C(“癸是十地支之一,亥是十二天幹之一”錯,應為“癸是十天幹之一,亥是十二地支之一”)

  50.D (“九拜中的一種,常為祭天地所用”錯誤,“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父時所用”。)

  51.A(“最高級别的軍官”錯誤,應該是中級軍官。)

  52.B.(“和晦日的意思是一樣的”錯,晦日,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意思不同。)

  53.D(光武是劉秀的谥号。漢高祖是谥号,隋炀帝是廟号。)

  54.C (“關中”是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的地區。)

  55.B(“其活動包括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提到的‘修禊’”,“禊禮”,古代習俗,于陰曆三月上旬的巳日,人們群聚于水濱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實際上這是古人的一種遊春活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