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缥缈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這是蘇轼的一首名詞《蔔算子》。現在通行的各個版本的詞選中都有一個小序:“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據史料記載,此詞為公元1083年(神宗元豐六年)初作于黃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岡縣東南,蘇轼另有《遊定惠院記》一文。由上可知這首詞是蘇轼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被貶黃州後,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蘇轼是樂觀曠達的,能率領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但内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3、上阕寫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見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漏斷”即指深夜。在漏壺水盡,更深人靜的時候,蘇轼步出庭院,擡頭望月,又是一個多麼孤寂的夜晚呀!月兒似乎也知趣,從稀疏的桐樹間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間。這兩句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誰見幽人獨往來,缥缈孤鴻影。”周圍是那麼甯靜幽寂,在萬物入夢的此刻,又有誰像自己這樣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隻孤單飛過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産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鴻之影嗎?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極富象征意味和詩意之美地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物我同一,互為補充,使孤獨的形象更具體感人。
4、下阕,更是把鴻與人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是直寫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獨的時候,總會四顧,回頭的尋覓,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獨,“有恨無人省”,有誰能理解自己孤獨的心呢?世無知音,孤苦難耐,情何以堪?“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栖息,隻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這裡,詞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缥缈,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谪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願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