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
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館都會舉辦各種宣傳、紀念活動,使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文化,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功能。
今年的主題是:“緻力于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旨在努力将不同身世和背景的人們通過典藏文化聯系在一起,共築融洽和諧。
作為一個博物館愛好者,今天總要有所表示才行。
一、博物館日的由來“博物館”一詞,源于希臘文“缪斯庵”(museion),原意為“祭祀缪斯的地方”。缪斯是希臘神話中掌管科學與藝術的九位神女的通稱,她們分别掌管着曆史、天文、史詩、情詩、抒情詩、悲劇、喜劇、聖歌和舞蹈,代表着當時希臘人文活動的全部。
約在公元前5世紀,在希臘的特爾費·奧林帕斯神殿裡,有一座收藏各種雕塑和戰利品的寶庫,它被博物館界視為博物館的開端。
在其後相當長的時間裡,博物館隻是供皇室或少數富人觀賞奇珍異物的收藏室。
歐洲第一個公共博物館始自法國。1793年法國大革命之後,盧浮宮被改造成公共博物館,屬于全體人民。
之後,博物館的功能有了新的發展,人們對博物館的認識也發生變化。
1880年,英國博物館學者魯金斯發表了《博物館之功能》的論文,強調博物館應成為一般公衆受教育的場所。
這就是大英博物館,馬克思經常來研究和寫作的地方
1946年11月,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法國巴黎成立。
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衆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并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确定活動主題。
2007年8月24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在維也納召開的全體大會通過了經修改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章程》,章程對博物館定義進行了修訂。修訂後的定義是:“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向公衆開放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為教育、研究、欣賞的目的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質及非物質遺産。”
我國博物館事業是近代以後才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最早的博物館是外國人創辦的:1868年法國人最早在上海創辦了上海震旦博物院,以後英國人、美國人、日本人陸續在上海、成都、台灣、旅順等地創辦了博物館。
1895年,上海強學會提出,我們要重視辦博物館,建立收藏、展覽鐵件、輪車、水電、火器及各種電學、化學、光學、天文、地理、物理、醫學、礦物、動植物等各種類型的實物、标本,“博覽兼收,以為益智集思之助”。
1905年,江蘇南通人張謇創辦我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設自然、曆史、美術三個部室,附屬于通州師範學院,開啟了中國文博事業之先河。
據報道,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已備案博物館達5535家(其中非國有博物館1710家)。
二、我是怎麼變成博物館迷的?多年前,我第一次到國家博物館參觀,無比親切地近距離看到了那些通過書本已經谙熟的文物。
雖然谙熟,但還是感覺無比震撼。尤其是第一次看到三星堆這個銅面具的時候,那種震撼的感覺一直在心裡(就像明天将要談到的,我第一次去西湖景區那種感覺一樣)。
我們的祖先,按照他們對世界的理解,親手打造出它來;曾經對之頂禮膜拜,或者用它與天地神靈溝通。
不知什麼時候,它被深埋在了地下。穿越幾千年歲月,如今,它與我面對面,帶着遠古時代的神秘信息。
這是時候就會感覺得到,我們身上也有一些來自遠古時代的印記,在回應它。世間的事情,暫時都忘記了。
——這就是面對文物時的奇妙感受。在它們面前,時間、空間都失去效力,就仿佛進入一個時空隧道。
一個有曆史感的人,必然不會錯過任何一個近距離接觸古人的機會。
下圖是明孝端皇後的鳳冠(攝于國家博物館)
每到一個城市,最正确的打開方式,理所當然是先去看博物館。估計現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會有自己的博物館了。
在街頭小巷,你能感受到一個地方的氣質;隻有在博物館裡,你才真正了解到城市氣質的來源。
文物不是死的、被動的。很多文物正在改寫文化史。比如說清華簡,它直接給我們提供了原始《尚書》的某些篇章,給幾千年來的争議來個實錘。
清華簡《保訓》(攝于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所以,還有比博物館更有趣的地方嗎?
現在博物館正在“雲化”,很多珍貴的藏品都已經上網了。對于我來說,這種網上觀文物的事情,隻能算是應急狀态下(比如說查資料)的措施。
博物館,不到現場去看,就沒有多大意思。
關鍵是,你到了現場才會發現,那裡有那麼多“不正經”的文物。不去博物館,你永遠想象不到你會碰到什麼。
三、那些“不正經”的文物如果說,來到博物館,隻是印證那些在課本上見過無數次的文物圖片,那就大錯特錯了。
博物館裡不光有那些高大上的、一本正經的文物,還有很多奇葩的、各種不正經的文物。
鷹形陶鼎,仰韶文化,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是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之一。每次看到這位老兄都覺得有點滑稽,這不活脫脫地就是一個背着手、趾高氣揚的村幹部嗎!(攝于國家博物館)
科舉考場規則極嚴,但不作弊是不可能的!這是古代考生夾帶的小抄(攝于國子監博物館)
在湖北博物館見到這個長得像雷震子的家夥,造型滑稽可樂,私下命名為“鳥人”(攝于湖北博物館)
兩位神仙,一起跷二郎腿、挖鼻孔?(攝于故宮博物院)
論賣萌,還是南京博物院的文物比較擅長:
給你比心(攝于南京博物院)
不甘寂寞,偏要搶個鏡(攝于南京博物院)
這些文物,你們是要氣死達爾文嗎?(攝于南京博物院)
嗨!(攝于南京博物院)
是緊張等着打屁股嗎?還小心翼翼回頭看(攝于甯夏固原博物館)
據說意大利人在二戰期間負責搞笑;看完來自意大利的這個小坦克,真的想笑(攝于軍事博物館)
這笑容,是不是很有感染力?(攝于成都博物館)
歪嘴和尚(恩施博物館)
其實,這種公然刻畫文物者,自古就有(西安碑林博物館)
不知為何如此傷心?(攝于國家博物館國色初光青海陶器展)
皮一下,很開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攝于國家博物館)
興隆溝出土的紅山文化陶人,被學術界譽為“中華祖神”;但怎麼看都像張學友(攝于赤峰敖漢旗博物館)
快樂的二師兄(攝于國家博物館萬裡同風展覽)!
百科和展覽說明上說,這兩件亞醜钺“威嚴”,我可看了總是想笑呢(攝于山東博物館)
最後,送上來自望郡吉安的錦鯉一枚,祝朋友們吉祥如意!(攝于首都博物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