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成長計劃#“冷在三九,熱在三伏”,過了夏至以後這天是一天比一天熱,但是這不過是酷暑的序幕,夏天最熱的時候還是要從今年的7月16日入伏開始。
每年夏至的第三個庚日過後開始入伏,今年的“三伏天”從7月16日開始,一直到8月24日出伏,一共是為期40天的伏天。
今年的入伏是陰曆的6月18日,按照中國的傳統文化,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因此今年的“三伏天”也被稱為“母伏頭”。
按照民間的說法,“母伏”要比“公伏”熱,看來今年這40天的“三伏天”可能會有“上蒸下煮”的“桑拿天”。
過“三伏天”在民間一直是特别講究的,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都要做出調整,因為“三伏天”高溫高濕,人的身體很容易受病,所以大家講究“冬病夏治”和“祛濕除邪”,其中入伏的第一天很多地方就有要喝一碗湯的習俗,所以也有了“入伏一碗湯,不勞神醫開藥方”的民間俗語。
入伏後因為天氣炎熱濕氣重,大家在入伏這天吃些用溫熱食物熬煮的湯品,可以幫助祛除濕氣,排除體内的寒氣,也有一種說法就是“天氣炎熱要以熱制熱”,也就是吃熱性食材熬煮的湯來抵禦炎熱,頗有一種“以毒攻毒”的意味。
“入伏一碗湯”指的是什麼湯 入伏當天喝羊湯是很多地方的傳統習俗,我們這裡沿海的漁民這天也會熬煮上一大鍋羊湯分食,直到喝得汗流浃背把汗出透為止,在炎熱的夏季渾身出一身透汗,會覺得神清氣爽,通體特别的舒坦,所以入伏的當天很多的羊湯館都人滿為患。
羊肉屬于溫補性的食材,而且羊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天熱時用羊肉熬湯趁熱喝,可以補充身體因為流汗流失的微量元素,也可以幫助身體祛除濕氣,所以才有“入伏一碗羊肉湯,不勞神醫開藥方”的說法。
熬制羊肉湯要想好喝,有4個關鍵點要牢記 1.熬羊湯時選用的水
湯品的味道跟水質有很大的關系,熬羊肉湯直接用自來水味道肯定要差一些,最好是選用礦泉水或純淨水,這樣熬出來的羊湯才會湯鮮味濃,如果用自來水需要把水靜置一段時間,以便去除水中的氯氣。
2.熬羊湯時所用的火候
熬羊湯跟熬制其它湯品需要小火慢熬不同,熬羊湯要始終用大火熬煮,因為羊肉的脂肪含量比較高,隻有用大火才會加速羊肉中脂肪的乳化,這樣熬出來的羊湯才會像牛奶一樣乳白厚重。
熬羊湯的時候是不能蓋蓋熬的,隻有敞開鍋蓋來熬煮,才會把羊肉中的腥膻味道随着蒸汽揮發出去,這樣羊湯的味道才會特别醇厚,而且沒有異味。
3.熬羊湯時所用的調料
羊肉本身就是特别鮮的食材,用來熬羊湯時是不能添加太多的香料的,否則香料掩蓋了羊湯的香味,會使羊湯喝起來怪怪的,因此熬羊湯是适合用減法的,香料選擇的越少越好。
熬制羊湯時有一味香料可以起到去腥増鮮的作用,這味香料就是我們比較常見的白芷,白芷可以去除羊肉的腥膻味,還可以增加羊肉的鮮味。
4.熬羊湯所選用的羊肉
山羊肉
熬羊湯最好選用一年以上的山羊,因為山羊的脂肪含量少,而且它的肌肉纖維比較粗,熬制羊湯時可以久煮不散,而且越熬會越有味道。
山羊和綿羊是特别好分辨的,羊肉表面有一層白色油脂的,羊肉的顔色為淺紅色或淺粉色的為綿羊,而羊肉的肌肉纖維特别粗,羊肉的顔色為深紅色的就是山羊。
分享一道簡單易做的家庭版的羊肉湯
所需食材:羊排肉、山藥、白芷、蔥姜、紅棗、香菜、料酒、白醋、鹽、胡椒粉
1.羊排肉入清水中浸泡,中間多換幾遍水,直至水變得清澈。
2.羊排涼水入鍋,水開後撇淨浮沫,然後往鍋中分次淋入清水,邊淋邊撇浮沫,直至煮羊排的湯變得清澈。
3.鍋中加入蔥姜、料酒和白芷,保持大火猛煮,鍋中湯汁始終處于“菊花心”的沸騰狀态,一直把羊肉煮爛,湯汁變成奶白色後加入山藥和紅棗。
4.鍋中的山藥軟爛以後,加入鹽、白醋和胡椒粉調味,撒入香菜和蔥花出鍋即可。
熬煮羊肉湯時最好有骨頭和肉一起熬,而且要記得一次加夠足量的水,避免中途添水影響湯汁的味道。
入伏以後多喝點湯湯水水的可以及時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而羊肉湯滋味醇厚,營養價值也比較高,喜歡這一口的人不妨在家裡試着做起來,多喝這碗湯也有防暑祛濕的好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