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崇尚團圓和喜慶的中國人便十分重視傳統文化和傳統節日。“二月二,龍擡頭,大家小戶使耕牛”。農曆的二月二日,有龍擡頭節,青龍節,春耕節之稱。驚蟄過後,便是這天。每當這天來臨的時候,北方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都會以吃豬頭肉、雞蛋,理龍頭,編龍繩等方式寄托着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每年,中國人為了迎接春節的來到,從臘八節開始一直忙忙碌碌,先是購置年貨,打掃房間,喜氣洋洋過春節,再到初一至十五過元宵,最後直到二月初二的來臨才标志着春節慶祝的結束。現如今,由于環境方面的需要和政策方面的要求,傳統的放煙花,壘旺火等習俗被嚴令限制,于是,很多人便覺得這年味越來越淡了,越發不滿意隻能坐在家裡看春晚,吃餃子,搶紅包。這年味是真的愈來愈淡了嗎?
和多數的人一樣,我也是從小生在中國,長在中國。度過了二十多年的春夏秋冬,寒來暑往,我深深地明白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多少個年頭,他們辛辛苦苦賺錢,在外奔波打拼,隻為了春節一刻和家人的團圓。自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等禁令的公布,我和很多人一樣,内心有種小小的抵觸,也覺得這樣的春節年味會變淡,會變得不是那麼喜慶和熱鬧。但仔細想想,事實并不是這樣。面對愈演愈烈的全球變暖和空氣質量下降等全球性問題,同是地球人,我們都是命運共同體,作為一位中國公民,我們應義無反顧地支持和響應黨和國家的政策,積極努力踐行。同時,沒有煙花爆竹的年并不是沒有年味的,相反,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看春晚,線上搶紅包,群發祝福等形式同樣喜慶和熱鬧。雖然形式不同,但情意依舊,祝福依舊。
正值21世紀二十年代初的鼠年,本該像往年一樣舉國歡慶,家家喜氣洋洋團團圓圓,可是适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的發展與蔓延,人民深陷其中,民不聊生,年味早已蕩然無存。二月初二,是結束也是新的開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相信中國人民不久會戰勝病魔,度過難關,開始新的生活!
謝謝大家的點贊和支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