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承德最大的小鎮

承德最大的小鎮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8-21 04:25:43

  

  上世紀70年代的承德西大街。 資料圖片

  □陳寶雲

  閱讀提示

  和北京周邊的其他城市相比,承德距離北京并不是最遠的,但因為群山阻隔,交通落後,至今仍是最不方便通達的城市。

  然而,在300多年前,随着避暑山莊的修建,清朝皇帝每至夏日,都會經當時最寬闊平坦的道路——皇家禦道,從北京前往承德避暑辦公。皇帝的到來,讓一個名叫熱河上營的小山村,很快發展成為清王朝的第二政治中心。

  到了清朝末期,皇帝不再前往承德,後來加之軍閥割據、日僞占領,這個城市由興轉衰。

  如今,承德再次因避暑山莊而興。它依托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園林、濃厚的曆史文化積澱,正在向“國際旅遊城市”的目标邁進。

  康熙在小山村構築“無形長城”

  承德位于長城古北口、喜峰口以外,古為塞外之地。

  清代以前,生活于此的多為北方少數民族,他們多數逐水草遷徙。明朝時建立過衛所,盡管也兼理民事,卻帶有軍事性質。特别是修築長城、衛所内遷以後,這裡便成了蒙古族遊牧的場所。曆史上也曾遺留下幾座古城,但由于年代久遠,牧民們又不大注重城池的保護與維修,漸漸被曆史的長河所淹沒了。

  承德市文物局副局長孫繼新介紹,滿族入關之前,生活于白山黑水之間,喜涼而怕熱。“入關後,大量滿族人來到北京。由于不适應夏天炎熱的天氣,許多人都患上了天花。順治皇帝就是因為天花,在25歲時早逝的。”孫繼新說,當時8歲的玄烨并不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之所以讓他繼承皇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得過天花,從而避免了因皇位頻繁更叠,對王朝統治造成影響。

  順治留給康熙的是個危機四伏的王朝。随着年齡的增長,康熙開始着手解決與邊疆各民族的矛盾沖突。如何教化和懾服曾是同盟軍的其他民族,康熙思慮良多。

  “1691年5月,古北口總兵蔡元上疏修複長城。”孫繼新說,對此,康熙下旨稱:“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衆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口、喜峰口一帶,朕皆巡閱,概多損壞,今欲修之,興工勞役,豈能無害百姓?且長城延袤數千裡,養兵幾何,方能分守?”

  康熙很了解北方遊牧民族的生活和習性,因此,他放棄了統治者沿襲千年的長城情結,“我朝施恩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也”,第一次跳出長城這道藩籬。

  崇尚騎射的康熙還是位喜好行圍的人,從登上皇位第4年後的43年裡,他在現圍場壩上地區設置木蘭圍場,讓八旗子弟每年都到此跑馬射箭。每次圍獵動辄萬人,沿途就要修建行宮。

  孫繼新介紹,1701年臘月,康熙率一隊騎兵出長城古北口百餘公裡,進入熱河地區的武烈水河谷,發現不遠處有一窪溫泉,水霧蒸騰。随行官員稱,溫泉名叫熱河泉,前方不遠即是熱河上營。康熙環顧四周,發現此地人迹罕至,景色優美,河流、湖泊、森林、山脈等多種地貌聚集,且四面山峰林立,形似朝揖。

  “康熙皇帝前半生以武力統一中國,國力強盛,一切讓他志得意滿,熱河的地形很符合他當時的心理狀态。”孫繼新說。

  七個月後的1702年夏季,康熙再次來到涼爽宜人、林茂水沛的武烈水河谷。“熱河處于北巡路線的中間地帶,離北京并不遠,各省奏折朝發夕至,可快速送抵。康熙踏勘了周圍山川形勢後,正式頒令興建熱河行宮。”孫繼新說,自1703年開始,熱河行宮開始動工興建。

  避暑山莊不僅是康熙避暑辦公的場所,還是一處與蒙藩上層首領際會溝通的離宮别苑。在避暑山莊裡,康熙和各兄弟民族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用自己的方式,構築了一道“無形長城”。

  而人員的彙聚,也使這個“名号不掌于職方,形勝無聞于地志”的小山村,慢慢有了城市的雛形。

  

  承德老三道牌樓。 資料圖

  “承受先祖德澤”,雍正取名“承德”

  經過近90年的建設,避暑山莊成為一座占地564萬平方米、宮牆長達10公裡的大型皇家園林。康、乾、嘉諸帝每年大約有半年左右的時間駐跸其間。

  皇帝在承德避暑的同時處理朝中事務,有時還接見外國使節。在接見少數民族王公貴族、政教首領,處理民族問題等方面,比京師還要活躍。

  孫繼新說,因皇帝的頻頻光顧,且駐跸時間較長,随駕的王公大臣也紛紛圍繞山莊建造府邸,諸如伶府、誠王府、莊王府、五爺府、七爺府等。有時皇帝還賞賜他們園邸,如雍親王胤鎮就曾有康熙帝賞賜的獅子園。直至今天,還遺有位于裕華路附近的肅順府。這些府邸除住有王公大臣的家小,也有一定數量的守衛、奴仆等。

  承德建制始于雍正元年(1723年),初設熱河廳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繼位後,從未來過避暑山莊的雍正,取“承受先祖德澤”之義,改為承德州,自此始用承德二字為官方命名。

  乾隆年間,曾設熱河道、熱河廳、承德府。嘉慶十五年(1810年),設立熱河都統署。道光十七年(1837年),熱河地方官員、衙署統歸熱河都統署節制,承德成為清代省級行政單位的治所。

  孫繼新稱,與避暑山莊同時期建設的還有位于山莊東面和北面的12座喇嘛廟,俗稱“外八廟”。“它們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有的仿自西藏,有的仿自新疆,是多民族建築藝術交流與融彙的結晶。幾乎每一座廟都蘊藏着一段民族團結的曆史。許多民族曆史上的重大事件,諸如清廷平定達瓦奇、土爾扈特部萬裡東歸、六世班禅為乾隆帝祝壽等,都與之息息相關。”

  各廟除設有八旗官兵護衛外,其中很多還住有喇嘛。據道光十八年(1838年)統計,共有喇嘛1021名。

  《承德市城鄉建設志》責任主編陳寶森介紹,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開鑿西溝新河(今承德市區二仙居旱河),随之又修建大石橋等五座橋梁,從而拉開了承德城市建設的序幕。

  “承德逐漸發展成‘萬家燈火較前增,井邑紛阗有賣蒸’的都市。”陳寶森說,人口的不斷增多,促進了商業、手工業的發展。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在一道谕旨中寫道:“熱河地方朕每歲木蘭秋狝,先期駐跸熱河,數十年來見該處戶口日增,民生富庶,且農耕蕃殖,市肆殷阗……”“皇祖(康熙)詩雲聚民至萬家,今則不止于萬,俨成大邑矣。”

  由此可見,承德由一個小村落,因為避暑山莊的興建,至乾隆年間,已發展成為一個大都會。

  

  今日避暑山莊。 孫占軍攝

  建制興學确定城市地位

  随着農業、手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等的發展,承德文化教育事業開始興盛起來。

  孫繼新說,熱河興學始于乾隆三年(1738年),該年興辦義學,是為州學,生童250至260名。并規定科舉考試的學額,每年取文童6名、武童4名。乾隆七年裁承德州後,生童考試歸并密雲縣,在通州應考。到乾隆四十一年,開始醞釀在府署所在地(今頭牌樓路北)興建考棚事宜。準考的範圍也擴大了,規定“外來民人子弟凡身家清白,寄籍二十年者,俱準考試”。

  據91歲的承德文化名人尹忠介紹,當年熱河考棚在應試之年,各地來承德應試和陪試的有500多人,禦道(今西大街)前後街的商家生意格外興隆。廢除科舉制度後,該處考棚的院舍做了熱河中學堂的校舍。僞滿時期,曾作為熱河省立承德國民高等學校。承德解放後,在這裡辦過汽車修配廠和承德地區農機修造廠。如今,随着城市改造,考棚古建築遺迹已消失殆盡。

  孫繼新稱,承德府教育大發展的标志是興建熱河文廟。它始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落成于乾隆四十四年五月。文廟落成時,乾隆親詣行釋莫禮,并特為題寫對聯直抒胸臆:“有開乾隆必先冠古今而重教化,無思不服合内外以振文章。”

  熱河文廟位于現承德市區西大街二牌樓路北,曾破損嚴重。2011年6月,重新修建後,我國三大文廟之一的熱河文廟再現往日容貌。

  尹忠說,小學時,他曾多次參加文廟内的祭祀活動。“據說,皇帝親詣行禮或遣官行禮時,樂章照北京太學所奏,香帛、祭品照緻祭山東阙裡之例。由地方官緻祭時,所用樂章、祭品等照直隸省學宮辦理,等級很高。”

  文廟落成後,乾隆還将《聖祖詩文全集》《世宗詩文全集》《乾隆禦制文集》及武英殿刊刻的禦纂欽定書籍等92部376函貯于文廟尊經閣内。

  在動工興建文廟的第二年,熱河同知伊桑阿在闆棚街興建了秀峰書院。道光六年(1826年),知府海忠又建振秀書院。此後,承德其他各縣也陸續興建書院,灤平有灤江書院,豐甯有鳳山書院。

  學校、考棚的興建,大大促進了塞外文化事業的發展。至《欽定熱河志》編纂告成,“畿輔東北一大都會”正式載入史冊。

  承德教育的興辦和發展,與其作為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曆史地位密不可分。正是這種特殊的地位,使清政府對承德文化教育的開發給予了特别的關注,最終使承德從一個曆史上沒有臯比之傳、弦誦之聲的荒略之區,創辦發展起了有官學、書院、義學在内,以承德府學為地方最高學府,以熱河文廟為其教育思想集中體現的相對完整的學宮體系,從而在承德營造出學庠漸起、禮樂弦頌日興的人文環境。

  “國際旅遊城市”助力現代新城

  承德在清代作為第二政治中心長達一個多世紀,其政治中心地位的确定和維持,是城市興起和發展的決定因素。但正是對皇帝駐跸的過度依賴,使得1861年,慈禧在承德通過發動辛酉政變奪取皇權,下令“停止熱河一切未盡工程”後,至清朝滅亡,皇帝再沒有來過承德。“承德自此開始近一個世紀的衰落。”陳寶森說。

  俄國旅行家波茲德涅耶夫1893年來到承德,他在見聞中稱:“隻是在有曆代皇帝前來巡幸之時,承德府才得以興旺發展;皇帝一走,它就成為一個幾乎是不值得一提的地方,就是提高它的行政地位也是隻能賦予它以微弱的生氣。”盡管這位旅行家還稱,街裡仍有124個商鋪,但無法掩蓋承德蕭條的景象。

  陳寶森說,從1861年至1911年,承德限制商人往來,城市建設沒有什麼發展。從辛亥革命到1945年,承德在舊軍閥、日本侵略者統治下,大量文物被盜賣、劫運,古樹遭砍伐,古建築遭破壞。

  1946年至1948年,承德處于戰争拉鋸地帶,古建築園林和文物由于遭到國民黨軍隊的嚴重破壞,城市滿目荒涼。

  到1948年11月承德解放時,這座清初形成的山城,建成區隻有6平方公裡,人口(包括農業人口)僅5萬餘人,沒有一條柏油路,沒有一條下水管線,沒有一棟像樣的樓房,百餘條街巷都是土路。

  “舊時的承德市區範圍,基本都在避暑山莊周圍,北到普甯寺,西到頭牌樓,南到翠橋,東到磬錘峰,現在都在承德老城區範圍内。”陳寶森說。

  1956年1月,1928年成立的熱河省建制撤銷,承德也結束了28年的省會曆史,成為河北省的省轄市。

  1982年,承德被列為“全國首批24座曆史文化名城”。1994年,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當下之承德,置身于京津冀區域加速發展的大勢下,已經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承德着眼于破解城市發展空間狹小瓶頸,堅持以産興城、以城帶産、産城融合,通過建設灤河72公裡城市經濟發展帶、機場臨空經濟産業區、雙峰寺水庫皇家康養休閑區和大黑山國際滑雪度假區“一帶三區”,加快打造特色鮮明、布局科學、功能清晰、集約發展的現代新城。

  2016年,承德市共接待中外遊客4636.58萬人次,其中,接待境外遊客32.4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06.58億元。

  到2016年,承德市建成區面積已擴大到117平方公裡。今後5年,承德市将加快實施“一帶三區”城市發展戰略,拓展城市空間,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将達到130平方公裡、人口達到100萬以上。

  今年5月31日,承德普甯機場正式通航,為承德建設“國際旅遊城市”插上了騰飛的翅膀。2019年,京沈高鐵計劃通車,屆時,制約承德發展的交通瓶頸将徹底被打破,這座因山莊而興的旅遊名城,必将加快其重新崛起的步伐。

  相關

  老承德街的胡同

  被稱為承德“活地圖”的尹忠老人說,老承德街雖然地域面積不大,但街巷地名并不少。其中,隻有少數是始建時即取名的,大多數原無正式定名,而是人們根據附近景物、地形、住戶姓氏,逐漸叫起來的。

  老承德街的胡同名稱由來可分為十類:

  一是以清代皇子、皇族、王公大臣的官府以及活動地點定名,有瑺王府、莊王府、佟王府、五爺廟、七爺府、和珅府等。

  另南營子大街路東是清廷官員的聚集區,當年有舒、鐘、蔡、富、蘇、陳、馮、張幾大姓的滿族八旗和内務府官員及後輩在此居住,但由于混居在一起,不好以哪一家的姓氏來命名,于是用南營子頭條、二條、三條、四條、五條胡同來區分。還有都統署東側的胡同,被分為東一條、東二條、東三條、東四條。

  二是以官署、學府、銀庫、駐防兵營的建築位置定名。當年熱河考棚舊址,西側胡同叫中學堂系胡同,西大街路北熱河道尹署附近,總稱為道尹署門。文廟西側的承德府學教授署,市民把這裡地名叫老師衙門。火神廟後街有清代的銀庫建築,此地叫銀庫胡同。

  三是按早先在此居住的商界和文化名人姓氏定名。如葛家胡同、馬家胡同、穆家胡同,再就是溫家溝、潘家溝、柴家溝、趙家溝、吳家溝、孟泉溝、王家花園、勞家園子、曹家園子。像西大街的四人溝,因為有四姓在這條溝裡住,不能都挂上姓,隻好叫作四人溝。

  四是以商家鋪号名定名。如義泰興胡同、永興隆胡同、協成泰胡同、聚順永胡同、永聚德胡同、三義号胡同、廣興店胡同、養生店胡同等。

  五是以經商種類或是按某一種行業集中在一個地址,多家門店占據這條街巷而命名的。如糧市街、草市街、馬市街、皮襖街、闆棚街、鴨子圈(後叫東興市場)、窩瓜園、韭菜溝、南菜園子、火藥庫溝、鐵匠爐胡同、駱駝場子胡同(在于家溝裡)等。

  六是以寺廟祠堂、宗教活動地址定名。因老承德街廟宇特别多,俗稱廟城,所以一些名稱不僅是寺廟名,也是當地的地名。如高廟、城隍廟、文廟、火神廟、山神廟、酒仙廟、藥王廟、忠義廟、三義廟、會龍山、鐘鼓樓等。

  七是以景物建築或地形特征定名。像山莊的幾座“門”,在這些“門”的附近也有民居,所以它也成了地名,如麗正門、德彙門、小南門、碧峰門、流碑亭門、惠迪吉門。再比如大石橋、二仙居橋、通濟橋、太平橋、虹橋、斷橋子(現翠橋)、五雲橋、迎水壩、流水溝、小溪溝、牛圈子溝、石洞子溝。

  以地形的特征定名的有,糧市街的耳朵眼胡同,火神廟街的壇子胡同,南興隆街的辘轳把胡同,陝西營街的小梁胡同,枯柳樹街的臭水坑。

  八是以排列、對稱或占道大小不同、位置不同而定名。如頭道、二道、三道牌樓;頭道、二道、三道、四道、五道溝,大、小于家溝,大、小榛子溝,大、小佟溝,大、小北溝;南、北興隆街,上、下營房,上、下二道河子。

  九是以居住民族或來住者原籍而定名。如上二道河子居住過厄魯特蒙古達什達瓦部官兵,那裡就叫蒙古營;二仙居的陝西營,就是當年清朝陝西原籍的綠營兵的兵營駐地。

  十是以諧音而定名。如西大街監獄的西側有座橋,原本叫西虹橋,曾經斷過,叫斷虹橋。後來人們看見由監獄去上二道溝刑場要過這座橋,以諧音取名斷魂橋。

  而今随着城市化的發展,承德市區新建街巷更多了。為加大對地名文化挖掘、保護、傳承力度,承德市區又新增了丹霞路、元寶山路、暢遠東路、安遠路、釣魚台路等。

  整理/陳寶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