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市中棚改項目趨向北部對城市發展意味着什麼?
最近一段時間市中區前嶺、北山宿舍等片區陸續進入拆遷階段,全區數個拆遷項目同時上馬,而且其中多數位于市中區北部,今年的這輪動作或許将給市中區未來的城市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前嶺片區進入拆遷倒計時。
土拍收入為棚改提供強力支持
如果仔細對比今年和往年的情況,很多人會發現市中區城市建設的發展在明顯提速,特别是舊城棚戶區拆遷改造方面力度尤其大,項目尤其多。大概數一下就有三角花園東南片區、火車站北片區、東方紅市場片區、前嶺片區、北山宿舍片區以及三中西側建材市場片區等。其中大多數項目都位于市中區的北部。
東方紅市場片區進行拆遷。
在分析這一現象之前我們需要先回顧一下之前的背景。
進行棚戶區改造不僅需要對拆遷戶進行補償,而且需要對道路、市政管網等大量的基礎設施進行更新,需要的費用十分巨大。而這兩年昂揚發展的房地産市場為棚改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今年5月,碧桂園拍下市中區聯通換乘中心北側地塊,價格高達10.75億。緊接着,恒大集團又拍下了安僑學府美郡項目西側地塊,價格也達到了8.84億。這還隻是市中區土拍的一部分,土拍獲得的資金為市中區的棚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碧桂園與恒大所拍地塊位置。
北輕南重局面已到必破之時
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市中區的發展重心主要在西部,經過多年的快速建設,東湖片區已經發展成為一片整潔現代生态的宜居區域,然而市中區北部的很多地方卻依然十分破舊,環境亟待改善。
其實市中區北部的發展的滞後存在多種原因,其中重要的一點便是穿城而過的鐵路線造成的“籬笆效應”。綿延的鐵路線造成的阻隔讓城市的發展重心隻能居于一側,而另一側則處于劣勢地位。
穿城而過的鐵路線
但顯然偏沉的發展局面既不利于局部地區居民生活品質的提高,也不利于總體的城市發展提升。實際上政府方面也在竭力破解這一發展難題,最重要的就是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勝利路立交、青檀北路立交、中興大道等工程的建成大大提高了北部城區的通達程度,同時也為接下來的棚改創造了基礎條件。
青檀北路立交的通車大大方便了南北方向的交通。
專業市場、物流等産業優勢條件顯現
另一方面,随着時間的推移城市發展的整體布局也在發生着變化。在過去,各種業态均聚集在南部,北部城區一直缺乏産業的支持。而随着城市的發展,各種批發市場首先出現了撤離核心城區的趨勢,前有盛北商貿城後有新果品批發市場,各類大型市場在加速向北部聚集,加上相對靠北的香港街市場片區及一些物流園區北部城區已形成了在專業市場、物流等方面的産業優勢。
新果品批發市場已開始建設。
同時要看到,棗木高速延長線正在緊張建設中,未來将與棗臨高速相交,實現與經濟重鎮臨沂的快速通達。棗莊東站已經于2016年恢複了客運業務,并且還将建設新的站房。
棗木高速東延工程正在建設中。
鐵路方面棗莊東站将建設新的站房。
如此一來交通條件的優勢催生了産業的發展,棚戶區改造将帶來煥然一新的居住環境,宜居宜業的兩個條件都在逐步滿足,可以想象未來北部城區落後的發展狀況将逐漸改善,并且将逐步形成自身的發展特色,市中區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也将大大改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