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機關事務重點保障工作經驗交流會

機關事務重點保障工作經驗交流會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2-03 20:06:29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緻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機關事務工作為機關運轉和政務運行提供資金、資産、資源和服務保障,是國家治理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标的建議》和重要講話,為推進機關事務治理現代化、更好地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職能作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機關事務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和黨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于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對标“十四五”時期“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目标要求,牢固樹立治理思維、治理理念,把機關事務工作放在國家治理的高度去認識、去定位、去謀劃,全面依法履行職責,着力提升機關事務保障和管理效能,為黨政機關高效運轉、提高施政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一、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

  機關運行保障對象涵蓋各級黨政機關,保障的效果效能既影響機關自身運轉效率,也輻射政務運行質量和公共服務能力。機關事務工作的理念和導向、能力和水平,直接關系黨政機關的運轉效率,關系政府的施政效能,關系黨的領導水平、執政水平,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提升。機關事務部門必須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擔當,深刻認識、認真履行職責使命,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以政治建設為統領,狠抓事業謀劃、工作落實和制度完善,建設牢固樹立和踐行“四個意識”的政治機關,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行政機關,有力保障黨政機關規範高效運行的服務機關。

  機關事務重點保障工作經驗交流會(着力提升機關事務工作保障和管理效能)(1)

  2020年以來,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積極推動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試點工作。公物倉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國務院國資委、生态環境部等部門将本單位閑置的辦公設備家具近4000件納入示範倉管理,全國政協辦公廳、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從公物倉調劑配備辦公設備家具700多件,節約資産購置經費600餘萬元。圖為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運行模式和功能示意圖。 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供圖

  機關事務部門要始終把“兩個維護”作為首要任務,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強化政治機關意識教育,持續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指導推進機關事務工作的思路舉措,推動理論武裝向廣度深度拓展,切實把“兩個維護”體現在行動上、落實到工作中。始終堅決貫徹落實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推進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等方面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堅決落實過緊日子要求,規範和完善黨政機關國内公務接待、辦公用房、公務用車等管理制度,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确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落細、見行見效。始終堅持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黨員幹部的終身課題,紮實踐行忠誠、為民、務實、奉獻、創新、效能、節約、廉潔等工作要求,鞏固深化主題教育成果,形成長效機制。

  二、統籌加強集中統一管理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實現“國家行政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發揮,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等目标。機關事務管理體制,其實質是機關運行保障資源的管理模式和配置方式,直接反映了機關事務治理能力和水平,對提升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至關重要。改革開放40多年來,機關事務工作始終與國家改革發展大局同頻共振,堅決擁護改革,主動參與改革,積極投身改革。1983年,中央提出,要逐步解決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的問題,拉開了機關事務管理改革的序幕。機關事務工作堅持後勤服務社會化方向,引入市場競争機制,轉變服務保障方式,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行政運行成本,逐步實現從内部封閉、分散保障到市場導向、集中統管轉變,逐步建立了适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和機關運行保障需要的機關事務管理體制。中央和國家機關将機關事務管理職能和後勤服務職能在機構上分離,組建了專門後勤服務機構,開放機關後勤服務市場,加大向社會購買服務力度。2019年,中央國家機關後勤服務外包率達到69.5%。很多地區利用建設行政中心多部門集中辦公的契機,打破“小而全”模式,實現了基于市場化的集中統一管理,保障效能、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按照中央要求,退役軍人事務部、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國家醫療保障局等新組建部門不再設立單獨的後勤服務機構,由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統一提供後勤保障。我們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創新服務保障模式,完善工作機制,按照統一項目、統一标準、經費歸口、資源共享的原則,為新組建部門提供4大類16項後勤服務,探索建立組織、經費、運行、評價、監督等5項工作機制,有力保障了部門平穩有序運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會同新組建部門建立聯防聯控機制,指導督促社會服務機構嚴格落實防控措施,統籌做好集中辦公區疫情防控和服務保障工作。

  實踐證明,以市場化、社會化為基礎,對機關運行保障實行集中統一管理,既精簡了機構人員、節約了行政資源,又規範了服務類型、提高了工作效能,是後勤改革的方向。要堅定不移推動集中統一管理,按照優化協同高效原則,進一步完善機關事務部門機構設置,優化職能配置,推動機關運行保障所需資金資産資源歸口管理、統籌配置、集約使用,逐步實現事權統一、權責明晰、運行順暢、保障有力。積極穩妥推進中央和國家機關事務管理改革,堅持“政事分開、管辦分離,機構精簡、職能優化,管理内置、服務外購,統分結合、保障有力”,構建機關事務主管部門集中統一管理、各部門負責日常運行管理、後勤服務通過市場化方式供給的機關事務管理新格局,推動機關運行保障更均衡、更優質、更高效。

  三、大力推進标準化信息化

  标準化、信息化是提高機關事務工作質量、推進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路徑,對提升保障和管理效能具有整體性、變革性、重塑性作用。在标準化方面,全國已經組織開展了兩批機關事務标準化試點工作,确定了22個試點單位,出台機關事務國家标準7項、新立項兩項,各地區共出台128項地方标準,成立了全國機關事務管理标準化工作組,工作機制更加完善,标準體系日益健全,标準化實施效果逐漸顯現。标準化已經成為健全機關事務管理制度的重要載體、提升機關事務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标準的理念、規範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在信息化方面,全國29個省(區、市)完成了公務用車“全省一張網”平台建設,18個省(區、市)初步建成辦公用房管理系統,19個省(區、市)建設了公共機構節能管理系統,有的地區整合建設了機關事務大數據中心和一體化平台,為黨政機關統一提供機關事務信息化服務。“智慧後勤”亮點頻出,一些地區和部門将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到辦公區運行保障、住宅區物業管理中,着力構建“智慧機關事務平台”“機關事務雲”“機關事務網上辦事中心”,管理智能化、智慧化水平得到較大提升。

  機關事務重點保障工作經驗交流會(着力提升機關事務工作保障和管理效能)(2)

  黨的十八大以來,機關事務部門建立健全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制度體系和标準體系,組織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創建,推動機關運行成本進一步降低,在全社會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圖為2020年5月12日,在江蘇省如臯市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啟動現場,市民在“養成節水好習慣,樹立綠色新風尚”條幅上簽字。 視覺中國供圖

  要堅持以标準化、信息化賦能機關事務管理實踐,推動機關事務工作更加規範、更富質量、更有效能。以标準化建設促進規範化管理,加強全國機關事務标準化工作的系統規劃、統籌謀劃、指導協調,大力推進國家标準立項,編制《機關事務管理基礎術語》《機關辦公區域物業服務評價規範》,健全機關運行保障實物定額标準、支出定額标準、後勤服務項目标準等,推動國家标準、地方标準、行業标準銜接協調,構建高質量的機關事務标準體系,确保完成《機關事務标準化發展規劃(2018—2020年)》目标任務。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精細化水平,努力實現從管理科學化、數字化向智能化、智慧化飛躍。建設全國機關事務數據直報系統,整合辦公用房、公務用車、公共機構節能、機關運行成本等主要業務模塊,促進信息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共用、業務一網通辦。加快推進中央國家機關“智慧後勤”建設,開展“智慧機關”“智慧社區”試點。加快标準化信息化“兩化融合”,編制機關事務信息資源互聯互通标準規範,為各省(區、市)機關事務部門構建“全省一張網”提供技術支撐。加強統籌規劃,完善頂層設計,編制《政務運行保障數字化建設規劃》,作為機關事務“十四五”規劃的子規劃,探索建設全國“機關事務雲”,逐步實現全國“一張網”,構建機關事務管理的“大平台”。

  四、加快完善機關運行保障制度體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職責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推進機關事務法治建設,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機關運行保障制度體系,是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要求、推進機關事務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涉及機關事務法治建設的力度、速度、效果明顯提升,在已出台《公共機構節能條例》《機關事務管理條例》基礎上,中央層面制定印發了《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黨政機關國内公務接待管理規定》《黨政機關辦公用房管理辦法》《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等,各地也制定完善了相應的配套制度,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落實、促進節約型機關建設、提高機關事務管理法治化規範化水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對照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對照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機關事務管理制度建設還要進一步補短闆、強弱項。一要加快推進機關運行保障立法。國家機關由機構要素、人員要素和物質要素三部分構成。目前,我國法律體系中有專門規範機構設置和組織編制的,如《中國共産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等黨内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等法律,《國務院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也有規範機關工作人員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等法律規章。要按照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安排,制定一部全面規範機關運行所需物質要素的法律制度,加快推進立法工作,通過立法明确機關運行保障相關管理職責、保障事項、基本制度,推動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逐步實現機關運行成本可控、質量提升、績效可比、監督有力。二要健全配套制度體系。圍繞機關運行和政務保障要求,逐步完善資産、資源、資金統籌和辦公用房、公務用車、公務接待集約管理的配套制度,形成以機關運行保障法為統領、以綜合性法規及專項法規為主幹、以規範性文件為延伸、以各類技術标準為支撐的機關運行保障制度體系。三要強化制度執行。把尊法守法的理念、原則貫穿到保障和服務管理的全流程、各環節,确保各項工作在制度和法治軌道上有序運行,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五、持續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

  多次強調,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今年8月,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是機關事務工作的重要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機關事務部門建立健全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制度體系和标準體系,在辦公運行、會議差旅、公務接待、政府采購、後勤保障等方面行簡約、倡儉樸、戒奢華,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提高資金資産資源使用效率,推動機關運行成本進一步降低。深入學習貫徹生态文明思想,積極推進全國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态環境保護工作,組織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創建,在全國範圍内建成3600多家示範單位、180多家能效領跑者、3萬多家節水型公共機構。與2015年相比,2019年全國公共機構人均綜合能耗下降9.96%、單位建築面積能耗下降8.08%,人均用水量下降12.07%,預計到今年年底将圓滿完成“十三五”既定目标任務。幹部職工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态意識不斷增強,機關節儉文化日益深入人心,在全社會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機關事務重點保障工作經驗交流會(着力提升機關事務工作保障和管理效能)(3)

  機關事務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生态文明思想,積極推進全國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态環境保護工作,幹部職工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态意識不斷增強,機關節儉文化日益深入人心。圖為吉林省省直第一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進行垃圾分類小遊戲。 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供圖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世界經濟形勢複雜嚴峻。在這樣的背景下,财政收支矛盾更為突出,黨和政府過緊日子的要求尤為迫切。機關事務部門要堅守節用裕民之道,把過緊日子的要求落實落細,努力以盡可能少的支出、盡可能小的成本,保障黨政機關高效運轉。開展機關運行成本統計、分析、考核和質量評價,逐步實現機關運行成本核算科學化、開支标準化、效益最大化。抓好《節約型機關創建行動方案》組織實施,推動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統籌推進綠色建築、綠色出行、綠色食堂、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持續做好機關節水、節電、節糧、節油、節紙等工作,力争到2022年70%的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達到節約型機關創建要求,引導帶動全社會形成崇尚生态文明、踐行綠色發展的濃厚氛圍。

  六、在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上下功夫

  多次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是事業發展最寶貴的财富。推動機關事務工作高質量發展,提升保障和管理效能,歸根結底靠的是人的能力、水平、作風,靠的是一支忠誠幹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職工隊伍。機關事務部門要多渠道吸引人才、優化培訓,加強基層和實踐鍛煉培養,進一步提升幹部職工的專業思維、專業素質、專業水平。同時,積極推進機關事務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北京大學設立了國家機關事務研究中心,在政府管理專業碩士中開設了機關事務管理課程;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了國家機關運行保障研究中心,招收從事相關研究的博士後;清華大學也拟成立國家機關運行研究院;廣東、四川、湖北、雲南等地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成立10餘個機關事務研究中心。各研究中心圍繞學科專業建設、法規政策研究、人才培養培訓等方面開展一系列工作,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為機關事務工作創新發展提供理論武裝和智力支持。

  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機關事務部門要把人才隊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樹立整體人才觀,抓好公務員、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使用和管理,加強隊伍的思想淬煉、政治曆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健全系統内幹部交流互派、人力統籌調配機制,組織多層次、跨地區的挂職交流、基層鍛煉、委培代培,提升人才隊伍整體水平。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廣泛開展技能競賽、崗位練兵、業務比武、評比評優等活動,選樹先進集體、模範人物、工作标兵、技術工匠、崗位能手,讓專業化成為機關事務工作者的形象和名片。積極引智聚力,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務實合作,深化機關事務基礎理論研究,健全學科體系,加強高層次、高水平人才培養,推進高端智庫建設,為事業發展廣泛彙聚智慧力量。

  機關事務工作直接服務機關、服務幹部職工,涉及人、财、物,必須持續抓好紀律作風建設,為推動機關事務工作高質量發展、提升保障和管理效能提供堅強保證。要認真學習貫徹關于全面從嚴治黨重要指示批示和講話精神,持之以恒正風肅紀,聚焦重點領域、關鍵崗位和關鍵環節,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推動内部巡視、審計常态化、全覆蓋,築牢風險防控的堅固防線。強化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的監督檢查,堅決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切實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營造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清風正氣。

  來源:《求是》2020/22

  作者:中共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黨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