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埃德蒙
要論2008年以後中國影迷最喜歡的好萊塢導演,非克裡斯托弗·諾蘭莫屬。
傳統的好萊塢江湖已開始分崩離析,馬丁·斯科塞斯一方面在和漫威較勁,另一方面擁抱網飛。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以監制為主,科波拉仿佛隻活在影迷的記憶裡。
無他,四大幫派他們老了,時代變了。
黑幫、足壇、歌壇、影壇,包括好萊塢在内,都是後浪拍死前浪的生态。
你盤踞這個勢力範圍再久,都有交出權杖的那一天,就看你選擇平穩過渡還是流血政變了。
中國影迷對于好萊塢的傳統江湖并沒有太多感情,喜新厭舊,他們選擇用腳投票,諾蘭是他們的新寵。
在最新的豆瓣TOP250裡,諾蘭的《盜夢空間》排名第9,《星際穿越》排名第13,《蝙蝠俠黑暗崛起》排名第27。
放眼世界影壇,還有某位導演的三部作品都排名前三十麼?沒有。國内、國外都沒有。
包括上述四大導演也沒有能三部擠進前三十。
嚴格意義上來說,上述這三部都是典型的商業片,宏偉的場面、一線的演員,起承轉合的好萊塢劇情,一流的視聽享受,就是缺少靈魂。
與漫威的爆米花不同,諾蘭的商業片并不低估觀衆的智商,他會講一個好故事,邏輯嚴謹,抽絲剝繭,諸多細節,讓觀衆慢慢體會。
他不怕觀衆看不懂,而是憑一己之力,把觀衆的觀影門檻提高。
一刷感受試聽,二刷試圖看懂劇情,三刷琢磨演員表演,四刷發現還有細節彩蛋,五刷發現自己還沒看懂……
中國影迷在院線裡看了太多的無腦的好萊塢大片,換種新口味,一下子被吸引了。中國出現了力量龐大的諾蘭粉,期待諾蘭的每一部新片,到上映之前觀影氣氛會達到最高峰。
諾蘭兩年前來内地宣傳《敦刻爾克》,享受的也是好萊塢巨星的待遇。十個保镖合圍,日程排滿,人聲鼎沸。
《蝙蝠俠黑暗崛起》直接提高了漫改電影的檔次。雖然這部漫改電影也是典型的二元結構,蝙蝠俠VS小醜,英雄VS反派(Boss)。
觀衆卻發現,諾蘭在電影裡探索大反派小醜的内心世界,讓觀衆第一次覺得蝙蝠俠也沒那麼可愛了。反派并不那麼刻闆弱雞,而是人格豐滿,配角希斯·萊傑拿到了奧斯卡男配,他的英年早逝讓這部漫改電影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
拍了三部蝙蝠俠之後,英國導演諾蘭在好萊塢有了更多的自主權,開始創作全新的科幻電影《盜夢空間》,再一次提高了觀衆觀影的門檻。
觀衆們出了電影院都傻了,在豆瓣上打五星的同時質問自己,這到底在夢裡還是在現實呢?
盡管萊昂納多還沒有拿奧斯卡,演技沒啥突破。盡管瑪利亞歌迪亞隻是個花瓶,表演單一,讓人煩悶。盡管也沒啥思想表達,隻是講萊昂納多在妻子的意外離世裡走不出來而已。
但是有劇情啊,燒腦的劇情啊。
夢境穿越這種劇情讓你探讨三天,你也不會膩歪的。
而《星際穿越》呢,讓諾蘭的名聲達到了鼎沸。
《星際穿越》也是諾蘭在内地院線最賣座的一部。
它是合家歡的電影,成年觀衆們可以帶着小朋友接受諾蘭大神的黑洞科普演示。
諾蘭是請了專業的物理學家助陣的,科幻電影裡的各種奇觀是有據可查的,小朋友完全可以不怕被諾蘭帶跑偏。
諾蘭給你展示的外星球的奇觀讓無數觀衆刷了三遍,其中有很多人看了不止一遍,巨幕場也經常滿員,一票難求。
至于奧斯卡影帝馬修·麥康納和女明星安妮·海瑟薇,你完全可以忽略。
經曆了《敦刻爾克》的不溫不火之後,諾蘭這次隔空帶來了新作《信條》。
院線方和觀衆也很期待,它能和國産大片《八佰》比翼齊飛,早日實現大盤票房過百億的目标。
可是,熟悉諾蘭觀影之路的朋友細細想來,應該不會這麼樂觀。
《信條》再一次向觀衆展示了觀影的門檻,還提出了“你無需看懂,隻需感受”的口号。
果然,第一批觀影的觀衆們很少有人敢說能一遍看懂的。
與之前不同的是,二刷三刷的聲音弱了很多。
豆瓣評分已經降到7.8分,是諾蘭所有電影裡豆瓣評分最低的作品,離最低票房5億的預期越來越遠。
我們會說,是這屆觀衆不行,跟不上諾蘭的節奏。
從夢境穿越,到星際穿越再到時間逆行,諾蘭跑出了一個個科幻的概念,前兩次觀衆都欣然接受,這一次觀衆不買賬了。
因為“回到過去”這個概念,周星馳的大話西遊裡用過,黃易的《尋秦記》裡用過,《終結者》裡用了好幾次,更多的爛大街的“穿越時空的愛戀”影視劇裡用了無數。
諾蘭的《信條》拓展了“時間逆行”的維度,用了“祖父悖論”這個概念,加上諜戰片的外殼,跟觀衆講述“即使知道宿命的存在,但還是得努力生活”的道理。
隻要你掌握美國諜戰片《007》、《諜影重重》、《碟中諜》的“拯救世界”的套路,接受諾蘭的“時間逆轉”的設定,《信條》劇情的主線就很簡單了。
你如果要推敲細節,看懂每一場戲,那一刷肯定是不夠的。
諾蘭這幾年的電影都是為IMAX服務的,力臻完美的視聽享受,把諾蘭的商業電影魅力發揮到極緻,當然你得動腦子欣賞。
諾蘭的弊病也在于此,演員表演并不出彩,缺乏主題深層次哲學表達,隻玩概念,不求思想。
這樣的諾蘭會離奧斯卡越來越遠,學院派們也不會認可諾蘭的作品。
《蝙蝠俠》還有希斯·萊傑撐場面呢,其他的電影隻有奇觀了。
好萊塢是最不缺奇觀的,奧斯卡是喜歡展現社會弊病并尋求出口和突破的那些電影的,韓國的《寄生蟲》就是最好的對準評委口味的例子。
諾蘭風格的商業片,奧斯卡評委們是不喜歡的,估計這次重量級獎項估計提名都沒有,技術類獎項但可以考慮。
我們希望仍然處于壯年的諾蘭能有所突破,從惠特曼和博爾赫斯的作品裡汲取更多的靈感,而不是隻談概念,不談内涵。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