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曆又叫皇曆,在古代是由皇帝頒布的曆法(明、清兩朝由欽天監呈送皇帝閱後刊印頒發),辛亥革命以後推翻了帝制,才把“皇曆”改成“黃曆”。在現代,黃曆的主要内容包括:公曆、農曆和幹支曆三套曆法,并附加大量與趨吉避兇相關的規則和内容的曆書。
其中的幹支曆,是中國文化所獨有的。相傳上古天皇氏時代發明天幹地支,在後來的傳承中,把幹支名稱簡化為一個字,分為十天幹,十二地支。
十天幹是:
1 甲 2 乙 3 丙 4 丁 5 戊 6 己 7 庚 8 辛 9 壬 10 癸
十二地支是:
1 子 2 醜 3 寅 4 卯 5 辰 6 巳 7 午 8 未 9 申 10 酉 11 戌 12 亥
十天幹以甲開始的單數序列為陽幹,雙數序列為陰幹。十二地支又以子開始的單數序列為陽支,雙數序列為陰支。十幹和十二支按照陽幹配陽支、陰幹配陰支的規律依次相配,組成記錄幹支曆的60個基本單位:
01.甲子 02.乙醜 03.丙寅 04.丁卯 05.戊辰 06.己巳 07.庚午 08.辛未 0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醜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醜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醜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醜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而黃曆延續至今,在民間愈發流行,也許是因為曆書中包含了大量與吉兇趨避或生活禮俗相關的内容,當中“益”“忌”的指導性描述迎合了國人對擇吉思想的笃信,更是成為了看重婚喪嫁娶,破土遷居的好彩頭人們的生活指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