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漢鼎好醫友
近年來,我國老年黃斑變性患病率不斷上升,這是一種嚴重影響視力的退行性眼底疾病,又稱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為第三大緻盲性眼病,與白内障、青光眼并列。
AMD源于視網膜中心位置的黃斑區細胞退化,其病理特點為黃斑部視網膜及其下的營養結構視網膜色素上皮和脈絡膜發生病變,并導緻患者視功能障礙和中心視力進行性下降。對AMD患者來說,我們所看到的的直線,在他們看來往往是彎的,例如門框或燈柱變形或彎曲。
在我國50歲以上的人群中,大約每6個人就有1人患有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而且通常都是雙眼先後發病。現年70歲的鄭大爺,如今也遭遇了這種眼病。一個月前,他發現自己視力變差了,看東西變形,于是就到當地醫院檢查,右眼OCT顯示黃斑區色素上皮脫離;眼底血管造影提示右眼黃斑區熒光滲漏,高熒光,醫生考慮是右眼老年性黃斑變性。後來通過漢鼎好醫友中美遠程會診平台,美國眼科醫生Peter J Joson, M.D.也對鄭大爺的眼底情況進行了遠程評估。
Joson博士解釋說:“患者OCT和熒光造影結果符合色素上皮層漿液性脫離,這常與黃斑變性相關,也可能與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相關。鑒于患者年紀及左眼的玻璃體疣,我認為他色素上皮脫離的主要原因應該是黃斑變性。”
不過Joson博士也指出,在OCT觀察到的圓頂狀病竈周圍無褶皺比起有褶皺的病竈通常提示預後更差;熒光血管造影上的強熒光病竈與低熒光病竈相比,預後也更差。但是漿液性的色素上皮脫離通常比血管性的預後更好。
為更好的保護左眼,Joson博士建議患者應該增加魚肉(或者服用Omega-3魚油補充劑)以及綠葉蔬菜的攝入,保持紫外線防護/戴太陽鏡。如果AREDS2維生素配方可以獲取的話,應該每天服用兩次。
據Joson博士介紹,目前美國治療老年黃斑變性的标準方式是使用抗VEGF(血管内皮生長因子)抗體治療。根據臨床試驗,這是第一種抑制破壞性新血管形成的治療方法,可使90%以上的患者保持視力。但在臨床實踐中這個百分比接近50%,原因之一是患者未得到充分治療。因為這種疾病通常需要每4到6周治療一次,這對于一些老年患者是很難維持的。
據最新研究顯示,科學家們已經開發了一種新一代載體可以插入眼睛的細胞内,這種遺傳物質會制造一種類似于抗VEGF藥物aflibercept的分子。一旦進入細胞,DNA序列就會開始生成aflibercept蛋白。
到目前為止,該項研究的1期臨床試驗已經登記了12名接受單次基因治療濕性AMD的患者。在研究之前,這些患者平均接受了35次抗vegf注射。而自從進入基因治療試驗以來,有6名濕性AMD患者已經至少6個月不需要繼續抗vegf注射。科學家們希望基因療法能提供一種潛在的“一次性治療”,幫助患者從幾乎每月一次的眼部注射中解脫出來。
漢鼎好醫友提醒:
老年黃斑變性患者很難在早期通過自行檢查發現病情,建議50歲以上人群每年定期進行一次眼底檢查,以盡早發現病變并采取積極幹預措施。對于濕性黃斑變性,老年朋友可通過阿姆斯勒(Amsler)表在家進行快速自查。
▼ 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
步驟:
1.把方格表放在視平線30厘米之距離,光線要清晰及平均
2.如有老花或近視人士,需配戴原有的眼鏡進行測試
3.用手遮蓋着左眼,右眼凝視方格表中心黑點
4.重複步驟1-3檢查左眼
當凝視中心黑點時,發現方格表中心區出現空缺或曲線,就可能是眼底出現毛病的征兆,請盡快找眼科醫師做詳細檢查。
參考資料:
h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