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稱為元日。又因為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
這一天,人們淩晨起來祭祖、拜神、焚香、放炮仗,意為“搶春”,敬拜天地神明,為新一年祈福。然後晚輩們成群結隊的給長輩們去拜年,大家互相說着祝福的話,歡聚一堂。
正月初二,回娘家
是一種很有特色的習俗,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會帶着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
其中又以新婚夫婦走娘家的規矩多。比如說帶的禮物都要是成雙成對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正月初三,禁忌多
傳說中,正月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
入夜後必須早早熄燈就寝,以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并在家中各處撒鹽與米,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
正月初四,迎竈神
按照傳統習俗,這是諸神降臨人間的日子,
要供上三牲、水果、酒茶,拜諸神。若是經商之人的話,應該閉門歇業,民間認為若不這樣做的話,會導緻虧待諸神,引起諸神不滿。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吃餃子。
由于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
正月初六,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
在這一天送走窮鬼。反映了中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正月初七,人類的生日
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于第七天造出了人,
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民俗專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祈福納吉和求平保安的願望以及對“人”本身的尊重。
正月初八,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裡養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
初八放生,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
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
擺天壇,衆人上香,誠心祈禱,人們都會祭拜玉皇大帝,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祈禱在新的一年要風調雨順,平安大吉。
正月初十,石頭的生日,
這一天不準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否則日後會傷了莊稼。。
正月十一,請閨女,請女婿
正月十一是嶽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
正月十二搭燈棚
從即日起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
選購燈籠,搭蓋燈棚。有童謠雲:“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正月十三,竈下點燈
南通舊時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
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并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舉,即正月十三上燈之日吃圓子,正月十八落燈之日吃面條。
正月十四,試花燈。
在古代,為了準備正月十五的上元宵節,中國民間和朝廷都會在這天搭建燈棚,懸燈結彩,并做一些遊藝節目的預習活動,稱為“試燈”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至于市面上賣燈籠的小販,早就準備了各式各樣的花燈,準備販賣,稱為“燈市”。
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跷、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