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村是由六個大自然村合成的一個大村,現劃分為東西兩個大村,這個村在新時器時代己有人居住,明時設鎮,取名鳳城鎮,清時設管帶,駐一營清兵,是一個千年古鎮,時過千年,一些民風民俗仍然保留着。
春節剛過,适逢疫情,不準出門,中午過後偶去鄰居“大老知”老楊頭家,正逢楊頭給其兒子傳授紅白喜事禮儀程序,遂坐下傾聽。
說起“大老知”其實就是農村中紅白事的總執事的人,也叫“大老總”、“大老執”“總執事”,一般由村中德高望重,熟知紅白事的禮儀的人擔任,老楊頭,因其姓楊,師承其父(其父是個清末老秀才),文化程度高(老高中生),會看日子,為人精明能幹,做事果斷,熱心,雖已六十有五,但己在紅白事中執掌“大老知”近四十年,六個自然村的紅白事都少不了他。與我同輩,稱其為兄。“大老執”是紅白事中的無冕之王,不論多麼複雜的事,他都得擺平,而且必須擺平。所以老楊哥不論走到哪裡,都很受人尊重。
言歸正傳,聽老楊哥說一下喜事的流程:先選結婚的日子,男方根據男女雙方生辰八字擇吉日,或選法定節假日就親朋休息日結婚,就不需要考慮農曆的日子。擇定吉日,男方買禮品去女方家送娶貼,告知女方,雙方商定結婚的日子。擇日後雙方為婚事進行準備。結婚前三天或一個星期(具體時間不定)男女方家長都要請大老執及一幹執事之人(辦事工作人員)上場吃禦席(有的地方叫前席或閑習),一是品評宴席質量,二是安排喜宴工作事項。宴席中雙方家長先表示謝意,然後大老總開始安排當日喜宴流程,工作人員各職位及分工。宴席後,大老總再和家長商讨當日喜宴宴請賓客人數,以便前日及當日的家宴及喜宴的桌數及人數,婚前男女雙方晚上準備事項等。
禦席是當日婚宴質量的标準
婚禮當日,大老總是最忙的一天,早晨和一幹執喜的人提前到場,安排工作。喜事流程較為簡單一般流程為:新郎接親,堵門環節,求婚宣誓流程,全家和新人拍照流程,改口敬茶儀式,出嫁環節,敬茶儀式,證婚儀式,迎賓儀式,拜堂儀式,叩頭謝禮儀式(長輩給紅包),敬酒流程,入洞房流程。除去以上流程中間需要注意的細節有:新人入場順序,女方來賓(娘家人)座次及陪客人員安排,女方來賓家長定回門事宜,其餘辦事人員如何各司其職,如何完成任務。一場婚宴,大老總事無巨細,詳細安排,盡力圓滿辦完婚宴。
說完喜事流程,老楊哥喝了口茶,說道:喜事還好安排,難就難在白事的安排上,整個喪事辦下來和打一場仗沒區别。為何?他說:咱接着拉。
白事為什麼麻煩,從主家家裡人咽氣前一刻,大老總被行大禮請到喪主家,一直忙到亡故之人入土為安,才算完成任務。
大老總到喪主家之後要先安排喪主家屬給喪主穿衣,喊路,送倒頭紙,安排家人給喪主親朋送信,給喪主見最後一面,諸事忙完。喪主入殓火化。擇日出殡。同時安排喪主家屬(孝子)大禮叩頭懇請周圍鄉鄰幫忙(喪事幫忙人員)。另外安排喪事大廚,喇叭班子等事宜。
出殡前日,和喜事一樣,主家要請大老執及一幹執事之人(辦事工作人員及家族人員)上場吃禦席(有的地方叫前席或閑席),一是品評宴席質量,二是安排出殡工作人員的工作事項。宴席中喪主先表示謝意,然後大老總開始安排當日出殡工作流程,工作人員及家族人員各職位及分工,第二天要張榜。宴席後,大老總再和家長商讨當日要來賓客的人數,喪主親戚及朋友人數,以便前日及當日的家宴及正席的桌數及人數。大老總要具體算出桌數,便于安排大廚準備席桌。
我們這(魯西南)一帶,出殡有的三日之内出殡,有的擇日出殡,年齡大的為喜喪,子女為表孝順,多請喇叭班子或歌舞團,當天非常熱鬧,即使年輕的,有的也辦場。喪事一般兩天,第一天為開門,第二天喪主入土,兩天辦完。有的也有辦三天的。
第一天開門流程:中午開門孝子及小輩行李,拜榜,下午潑湯(讓亡人喝湯,到本地土地廟那裡進行),辭靈,填搭子、送盤纏、鬧靈棚。安排人員墓地打坑。
第二天上午,領客:第二天上午全部是領客,來追悼的親朋好友為亡人行三拜禮九叩之禮。(禮節拜法後面叙述)。下午,賓客及所有人員正席吃完,三點左右(這要根據墓地遠近開始準備)淨面,掃棺材,系喪木架子,出棺材,進行路祭(下葬前的最後一次祭拜,出棺材後,選一指定地點,主家親朋及所有來哀悼的人員中的男客人行三拜九叩之禮,直至活動結束),路祭完後起棺,墓地入土(棺材入土細節不再贅述)。
整個出殡過程中,較熱鬧的要數行三拜九叩之禮(籠統說的,具體不同人行不同的禮節)。行禮之人和喇叭班子較勁及行錯禮,往往惹得圍觀的人笑聲一陣接一陣。
一、大八拜
行法:a、作揖,跪下,叩頭;站起,再作揖,跪下,叩頭;……如此重複四次(四揖四頭)。b、作一揖,到祭桌跟前墊子上跪下,進行撚奠。即行禮人跪在祭桌前,右首執客将香、酒、筷子、紙等依次遞給行禮人,行禮人再将這些東西依次遞給左首另一執客。撚奠程序為八下:三把香、三杯酒、一雙筷子、一刀紙。c、撚奠完畢,站起後退一至兩步。作揖,跪下,叩頭;站起,再作揖,跪下,叩頭;……又如此反複四次(四揖四頭,同撚奠前做法相同)。
此禮在撚奠前分别作四個揖叩四個頭,撚奠後又分别作四個揖叩四個頭,因每次都是作一揖叩一頭,前後共八揖八頭,故稱“八勤”,或“四勤四勤”“雙四勤”,俗稱“孝子禮”。此禮最重,常為至親晚輩行禮用之,如逝者的兒侄等。
二、中八拜
行法:a、中八拜在撚奠前的四次作揖叩頭與大八拜相同。b、所不同的是撚奠之後。即站起,後退,作揖,然後跪下,連續叩四個頭,中間不起身。因每次叩頭不像大八拜那樣站起一揖一頭,故謂之“懶法”。前邊是“四勤”,後邊是“四懶”,故稱“四勤四懶”。此禮為較親晚輩用之,一般都以此法行禮。
三、小八拜
行法:撚奠前的四個頭用懶法,撚奠後的四個頭仍用懶法,故稱“四懶四懶”。此禮為遠親晚輩用之。
四、大四拜
行法:撚奠前作倆揖叩倆頭,每次都是站起作揖,跪下叩頭。撚奠後,還是作倆揖叩倆頭,仍然是每次都站起作揖,跪下叩頭。此禮為同胞兄(嫂)弟姐妹用之。
五、中四拜
行法:撚奠前作倆揖叩倆頭,每次都站起作揖,跪下叩頭。但撚奠之後的禮法變了,變為懶法,即作一揖後,跪下連叩倆頭。此禮節為平輩較親的兄(嫂)弟姐妹用之。
六、小四拜
行法:撚奠前的兩個頭用懶法——作一揖,跪下連叩倆頭,撚奠之後的兩個頭同樣用懶法——作一揖,跪下連叩倆頭。此禮一般不常用,用于遠親平輩,比“懶四叩”禮稍重。
七、懶四叩
行法:行禮人走到供桌前,作一揖,便跪下撚奠。撚奠完畢,起身後退,再作一揖,用懶法連叩四個頭,故稱“懶四叩”。此禮節最輕,一般為遠親平輩。以“死人為大”的說法,客人為晚輩行禮也可行此禮,比“小四拜”禮稍輕。
八、“四勤四懶” “懶四叩”
若兩代或三代人一起行禮時,可以将“中八拜(即“四勤四懶”)”和“懶四叩”禮合并使用。即長輩行“懶四叩”,晚輩行“四勤四懶”。具體行法為:a、上場後,長輩在左前方面向右站立,(别忘了,須在向跪棚的行完附加禮以後)晚輩行“四勤”禮。b、等晚輩行完“四勤”禮後,長輩上場,集體作揖,跪下,長者一人上前撚奠。c、撚奠畢,大家一起行“四懶”禮。幾代人一起行禮的,使用此法行禮者較多。
以上為通用主體禮節。除此以外,行禮還有諸如“二十四拜”“十二連勤”“十二串堂”“八拜六叩”“三祭酒”“三上香”“十三太保”“大祭奠”“小祭奠”等多種禮節,但一般都不大采用了,所以這裡不再贅述。
以上禮節較為繁瑣,現在多數人禮數已簡化,有的行鞠躬之禮。有的按禮數執行也多簡化,殡葬也是人生禮儀最後一件大事。傳統殡葬流程繁瑣苛刻,人們總希望亡故的親屬到陰間能得到安甯,所以特别重視治喪,在悼慰亡靈的同時,也标榜自己的孝道,有的規模越來越大,花費越來越高,禮俗也越加複雜,實際上違背了“厚養薄葬”的古訓。
老楊哥喝了兩壺茶,濤濤不絕講完了紅白喜事的禮節和流程。我們聽得暈暈乎乎的,總算說完了,聽起來都複雜,那麼兩天完全執行下來,就更複雜了,除了流程要完整,還要應付紅白喜事中的各種突發事情,作為大老總必須擺平。要順順當當把事情辦完。即操心又費力。難怪老楊嫂說,老楊哥幫人辦完事要歇兩三天,才能歇過來。這也看出農村大老總,紅白喜事的辦事能力,不得不讓人佩服,無冕之王,不是假的。
以上聽大老總講述,歡迎評論,關注!
圖片部分來自網絡,侵權聯系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