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期末考試,同學們忙複習備考,老師們也在頭腦風暴,拿出壓箱底的功夫給學生寫期末評語。近日,南京市江浦實驗小學四(3)班的46名同學就收到了班主任夏光清的“年度漢字”創意評語,評語中既有誇贊也有期望,同時蘊含了《說文解字》的傳統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有創意!
他用46個“年度漢字”給同學寫期末評語
李瑾同學的2022年度漢字為“擔”:“擔(擔),形聲字。本義為‘用肩挑’,引申為‘承擔、擔負’。用肩膀挑的,不隻是擔子,還有責任和擔當。你讀書300本,背誦古詩詞200餘首,這是讀書的責任;你跳繩每分鐘170次,與舞蹈團共獲“桃李杯”江蘇賽區一等獎,這是團隊的擔當。你與同學合寫的作文集,一讀就引人入勝。你不惹事不生事,舉止大方得體,愛生活有正能量。那就勇敢地展開飛翔的翅膀,學成想要的那一束光。”
夏老師給同學們的年度漢字還有“适”“行”“能”“靜”“适”“習”“追”“定”“博”“奔”“恒”“道”“法”“韌”等。“采用年度漢字這種評語方式,是希望把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在評語中,相信孩子一輩子都會記得這個字。為了讓每個漢字能體現孩子的特點,我認真思考最适合的字,46個同學的評語花了整整一周的時間。”夏老師告訴記者,每個年度漢字評語中既總結了優點也提出了期望,例如,“适”有“适可而止”的意思,這個孩子比較愛鬧,容易過頭,希望他更加穩重。“奔”是一個會意字,有三隻腳在跑,代表跑得快。這位同學的特點是做事比較慢,希望他能提高效率。還有一位同學的年度漢字是“讀”,因為這位同學讀書多,但是比較淺,希望他能多思考,學會深度閱讀。
“夏老師有個特點,就是每學期的期末點評都非常有創意,曾經用詞牌名、詩歌、相聲等多種形式給孩子們寫評語,非常用心。今年給孩子們的年度漢字非常精準,非常貼合孩子們的平時表現和性格特征,同時也表達了對孩子未來的殷切期許。”李瑾的爸爸告訴記者,“擔”字體現了他家孩子愛讀書、愛學習,以及願意為班集體做事情的團隊擔當,同時孩子在攻克難題、深度思考上也有畏難情緒,“擔”字表達了夏老師對他勇攀高峰、勇挑重擔的期許。
“戲曲、宋詞、山東快闆……每學期夏老師的評語都有創新。每學期末,夏老師的評語都是家長和學生特别期待的事情,大家收到了都會迫不及待地轉發朋友圈。”劉從陽的媽媽告訴記者。
太厲害!
這個班學生會背數百首古詩詞,還會打太極拳
“你讀書331本,背誦古詩詞408首,會背《道德經》。會打太極拳老架一路、二路,太極拳賽獲全國一金一銀,素描過三級,跆拳道黑帶一段。”“你讀了420本書;會背古詩詞850首、小古文472課,如《嶽陽樓記》《蘭亭集序》《陳情表》等,會背《道德經》《論語》,真是一枝獨秀。每天堅持跳繩1000個,籃球社團表現突出,習作發表在《揚子晚報》。”……
在夏老師的點評中,你會發現每位同學都讀了很多書,會背很多古詩詞,而且數量驚人,還有很多同學會打太極拳。“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就堅持帶領孩子們閱讀背誦古詩詞。每天6點半,同學們就在家開始晨讀打卡。3年半堅持下來,我們同學背誦了《小學必背古詩文129首》《唐詩三百首》《千家詩》等,平時我還會給同學們推薦一些傳統文化書籍,例如《道德經》《山海經》《世說新語》,這學期推薦了《增廣賢文》《幼學瓊林》。”夏老師告訴記者,文言文書籍需要引導孩子們去閱讀,每節語文課他會拿出兩三分鐘帶孩子一起讀古文,講古文中的故事。例如,《幼學瓊林》中有這樣一句話“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原來律令是一個人的名字,是周穆王時代的人,傳說此人行走如飛,死後成為雷部的小鬼。這樣一來,同學們就明白了電影看到的“如律令”“急急如律令”意思就是“用像律令一樣的速度去迅速執行”。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漸漸愛上了讀古文。
“今年我家孩子的年度漢字是‘恒’,老師希望孩子學會忍耐和堅持,我覺得這也是貫穿他們四年語文學習的一個漢字。”劉從陽的媽媽告訴記者,從一年級開始,夏老師就帶領孩子堅持閱讀和背誦古詩詞。一年級背誦了129首古詩詞,難以置信的是,全班同學都背下來了。二年級疫情期間,夏老師讓孩子開始名著打卡,不可思議的是,二年級下來絕大部分同學都讀完了100本名著。三年級開始,同學們開始背誦文言文100首,三年級暑假大家開始背誦《道德經》。“真的很厲害!夏老師特别重視傳統文化的學習,在老師的影響和堅持下,孩子們已經有了深厚的傳統文化的積累,為他們今後的語文學習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也在德育方面起到了潤物無聲的作用。”
記者在評語中發現,不少孩子都會打太極拳,有的同學還獲得了全國比賽的金獎。夏老師告訴記者,學校每周五課後服務時間,他都會帶孩子一起學習太極拳,有時候課間也會一起練習。“太極拳能讓孩子們靜下來,提升孩子們的專注力。在學習太極拳的同時,我們也會給孩子滲透一些傳統文化,比如‘人老先老腿,樹老先枯枝’等。”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
校對 李海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