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有任何觀賞魚飼養問題,可直接全網搜索養魚老道及關鍵詞,比如養魚老道、水質白濁,養魚老道、觀賞魚黑斑、腐爛病等。
今天遇到一位魚友咨詢孔雀魚的水黴病,寥寥幾句,也沒看到魚的具體狀态,确實根本沒有辦法細說。
就算是水黴病,被魚友誤判的情況也會有很多,這其中還會有一個嚴重與否的問題。
一、輕微的,可能隻是縮鳍、紮堆、體表有點菌絲 類似于這樣的孔雀魚,治愈的概率還是很大的,水黴病可不是什麼體表傷或者腸炎之類的小病,一旦發現了,确定了,還是需要及時予以幹預的。
比如說升溫、換水,一定是必須的,升溫可以抑制水黴的進一步發展,換水是為了稀釋水體中的黴菌。
然後,根據個人用藥的手法不同,有的魚友會喜歡用亞甲基藍,有的魚友喜歡用高錳酸鉀,也有魚友喜歡用慶大黴素,這個不一定,看個人習慣了。
亞甲基藍保證淡藍色,浸泡十五到二十分鐘,高錳酸鉀保證淡紅色即可,差不多也是這個時間點,大緻可能是百升水兩克左右吧。
至于說持續浸泡幾次,多長時間等問題,都是需要觀察的。
觀察觀賞魚的狀态,觀察它的疾病發展情況,比如說,肉眼可見的菌絲是不是還在繼續生長,是不是有所減輕。
如果感覺觀賞魚的狀态已經有明顯恢複,疾病的征兆也有所緩解,可以使用土黴素或者黃粉進行下一步的消炎或者靜養。
二、黴菌、綿菌也不一樣 水黴病有的是在體表生長菌絲,我們俗話說得長毛了,有的是綿菌,體表覆蓋一層棉絮。
二者輕微的情況,可能隻是個别的部位存在。
嚴重的,有可能全身都是了,或者整缸孔雀魚開始蔓延,這樣的話,治愈的概率幾乎為零,我們也不必浪費那個時間、精力和藥物了。
還有就是某些孔雀魚,已經開始嚴重地搖頭晃腦了,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遊動姿勢了,這個道理,就相當于菌絲已經侵入大腦或者神經了,隻是打個比方,也就是說,治愈的概率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另外還有孔雀魚的身體突然間出現段狀的環繞一周的掉色、腐爛,這是另外一種疾病,治愈的概率也是極低、極低,看到這樣的,直接撈出來淘汰就可以了。
其實這些疾病,并不是一定源于季節交替,都是由于我們平時管理不善,水溫、水質沒有很好地控制,也有可能是因為不斷購入新魚,飼養密度很大等等,如果适當注意,還是可以避免的。
治療魚病主要在套路,在道理、在自己的持續觀察,而不在藥物的固定用量。
一切全靠自己的觀察,一步一步慢慢來,可能之間的情況,随時都有改變,所有的問題,都要依據觀賞魚的狀态行事。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