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邊境口岸城市,多元文化在此交融共生。近年來,珲春市大力挖掘各鄉鎮鄉土文化、民俗風情資源,積極推進民俗風情遊。
◆◆朝鮮族民俗
傳統朝鮮族舞蹈有長鼓舞、象帽舞、農樂舞、扇舞等。伽倻琴、洞箫、長鼓、手鼓是朝鮮族的傳統民族樂器。朝鮮族男子喜歡摔跤、踢足球、女子喜歡跳闆和蕩秋千。
情系圖們江-許先行攝
洞箫
珲春市密江鄉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大鄉。密江朝鮮族洞箫音樂被國務院、原國家文化部列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該鄉還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朝鮮族洞箫藝術之鄉”等國家級榮譽。
張明攝
自14世紀開始,洞箫用于音樂實踐,便成為朝鮮民族的傳統樂器,堪稱朝鮮族民俗藝術中的一朵奇葩。之後洞箫一直流傳于朝鮮民間,深受民衆喜愛,洞箫愛好者衆多,普及面也很廣。
洞箫之鄉-王來會攝
洞箫的音色情調傷感,低音區沉悶,中音區柔和優美,高音區尖銳,聲音持續不斷,強弱自如,能生動地表現出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
舞蹈
象帽舞作為一種傳統的娛樂形式,曆史悠久。象帽舞現在已發展成為一種綜合性的民間藝術,它把音樂、舞蹈、演唱融為一體,具有相當的技巧和豐富的内涵。
相傳它是由古代朝鮮族人民在耕作時,将大象毛綁在帽尖上左右搖擺用來驅趕野獸的侵擾演變而來;也有人說它源于古代朝鮮人在狩取野獸等食物後,甩動發髻以示慶賀的一種表達形式。
民俗體育
秋千、跳闆和頂壇競走則是朝鮮族婦女的體育運動。
關于跳闆的起源,有種傳說:封建時代,女孩足不出戶,為了能看到院牆外的世界,便在院子裡架起了壓闆,起先讓孩子一頭坐一個,一上一下壓着玩,後來孩子們覺得站在闆上看得遠,跳起來看得更遠,于是便産生了跳闆。
跳闆-張明攝
每年的中秋時節,朝鮮族人民聚居的村屯都要自發地舉行一次體育比賽,摔跤則是其中的一項重要賽事,參加摔跤項目的小夥子們,個個頑強勇敢,骁勇骠悍。比賽場上龍騰虎躍,熱鬧火爆,四周觀衆心情振奮,群情激昂。
打糕
打糕是朝鮮族著名的傳統風味食品,因為它是将蒸熟的糯米放到槽子裡用木槌捶打制成,故名“打糕”。
甩豆
甩豆又稱尤茨,玩法看似簡單,其中大有奧妙。一般可四個人來玩,兩人一組,四個人輪流甩,那豆子用白色的大芸豆制作,每顆豆子上刻着不同的花紋,用以區别。
張明攝
朝鮮族婚禮
朝鮮族十分重視人生儀禮中的冠、婚、喪、葬四大儀禮。青年男女隻有舉行過冠笄之禮後,才可以選擇配偶。托媒說親也嚴格按納彩、問名、納吉、納币(納征)、請期、親迎六禮程序進行。随着改革開放以來,朝鮮族婚禮删繁就簡,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既簡單又喜慶的結婚儀式。
雞叼紅辣椒寓意早生貴子
一口吃下一個雞蛋搶彩頭
載歌載舞,歌舞助興
朝鮮族婚禮-權志勇攝
◆◆滿族民俗
珲春是滿族的發祥地之一,滿族人口較多,占全市總人口的9%,占全州滿族人口數的三分之一。為了恢複和發展滿族的民族傳統、弘揚少數民族文化,珲春市在1984年和1985年先後成立了楊泡和三家子兩個滿族鄉。
剪紙
珲春市楊泡滿族鄉剪紙文化具有悠久的曆史,其作品生活氣息濃厚,粗犷中蘊含着細膩,表現手法熱烈奔放,該鄉上到古稀老妪,下到不滿十歲的孩童幾乎都能信手剪出表現力極強的作品來。
楊泡滿族鄉百人剪紙活動-張明攝
2008年,楊泡滿族鄉傳統剪紙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該鄉被命名為“剪紙之鄉”。
俄羅斯友人學習剪紙-張明攝
舞蹈
《剪紙舞》将剪紙文化與滿族舞蹈結合,現場演繹的十二生肖、魅力珲春等剪紙作品充分展現了滿族文化藝術的獨特魅力。
薩滿舞
楊泡滿族鄉民俗藝術館
楊泡滿族鄉民俗藝術館,承載着悠久的文化曆史,展示着多樣的滿族文化。
來源:醉美珲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