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與吉平達成毒殺曹操的計策後,恰巧遇到家奴秦慶童與侍妾雲英在暗處竊竊私語,便勃然大怒,欲殺之。在董承夫人的勸說下,董承免了秦慶童一死,但也對二人的苟且之事作出了相應處罰——各打四十大闆,并把秦慶童關了禁閉。因此,秦慶童耿耿于懷,逃出董府以後投奔了曹操,把董承與王子服、吉平等人的事情一一向曹操講述了一遍。這讓曹操有了提防,進而導緻吉平毒殺失敗。這個情節實在平淡無味,簡直就是小兒把戲,但是這個情節裡有許多值得深究的現實意義。
先從董承杖打秦慶童說起:他到底該不該這麼去懲罰秦某呢?我認為董承做的是正确的。秦慶童身為董承的家奴,必須聽從一家之主的任何決定;不論是身份,還是禮儀,他都應該接受董承的四十大闆。在封建社會裡,家奴地位非常低,有時甚至不如主人懷裡的一條狗,還能有什麼喜怒哀樂呢?主人給一口飯,則自己吃一口;給自己一杯羹,則自己喝一杯!如果沒有董承,那麼秦慶童恐怕要站在喜馬拉雅山上喝西伯利亞的寒風了!因此,在這裡,秦慶童要知道感恩,不應該怨恨董承。有的時候,我們也時常犯這樣的錯誤:父母責罵我們幾句後,我們就懷着萬千的委屈與怨言,長大以後,翅膀硬了,就開始與父母講五千年的道理與人生哲理,最後取得了勝利,然而我們的父母業已滿頭白發。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就在這一個沒有意義的道理上糾纏過去了,忘記了父母養育之恩,忘記了比道理還有意義的親情!這是講理人永遠不知道的,也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道理。也許,我們素質提高了,讓各種道理都那麼地明晰,但是五千年過來了,我們的土地上真沒有與父母講理的一說!實際上,不與父母講理是一種尊敬,也是一種孝道。因為我們知道感恩,所以不與父母講理;因為我們的文化有孝道,所以也不可能與父母争出了矛與盾的強弱。可能,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是我們的規矩——“父母命,應勿緩!”。他們都是對的,包括一切有恩于自己的人;由此,我們放棄了追求所謂的“真理”,而回到了屬于我們的生活!
當然了,董承懲罰秦慶童一事在今天是錯的。畢竟,人與人之間要有一個最基本的尊重!這反映的是封建社會對人的迫害。秦慶童千錯萬錯,也不至于被杖責四十大闆;董承依仗自己的權勢簡直就不把人當人看了。即便在今天,也沒有幾個人能夠經得住那樣的刑罰,何況當時他說殺就要殺了秦慶童。可見,古時黎民的疾苦與上層人的“幸福”;一面是地獄,一面是天堂。水火交融的兩個世界,卻同處一世,自然會出現各種殘害與剝削!那麼,回到今天,我們是否要互相尊重一下,互相關心一下呢?封建社會的腐朽不是我們要學的,其背後的人性與聖賢留下的東西才是我們要深究的!然而,“熙熙攘攘利來利往!”,生活之中始終充滿着利益與人情,于是,有了董國舅,有了秦姓家奴,也就有了解不開的疙瘩!這完全與司馬光先生的“唯人為萬物之靈”相悖!我們需要追求财富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也需要追求人性以讓明天更加美好。财富始終是離不開人的;先有了人,而後才有了财富。在此,我感覺人是我們一生最大的财富,而财富隻是冰冷的一塊金條或破銅爛鐵。回看東漢的衰落,我們時刻都能夠發現東漢皇室的貪婪,即便漢獻帝劉協處于那種境地,依舊念念不忘他的江山,卻沒有一點反思!正由此,東漢給了十常侍、董卓、曹操等人一個機會,讓那些人有了可乘之機。試想一下:如果東漢皇室從漢和帝開始以人為本,那麼東漢還會淪落到漢獻帝時的那種境地麼?可見,利益是一把多麼鋒利的刀,人是多麼的重要!
最後,說一說因秦慶童高密于曹操而使得毒殺曹操計劃失敗。實際上,秦慶童在此事件中并非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隻是一個叛徒!曹操若想殺董承,即便沒有秦慶童的存在,也一樣會滅了董承;這需要曹操的判斷!文中之所以加這麼一個情節,其目的是要給我們講述叛徒的危害。秦慶童是董承的家奴,恰好聽到了董承等人的計劃;如果家人同心,那麼此事絕對不可能敗露。但是,秦慶童叛變了,讓曹操知曉了此事。而此事又與曹操、董承等人性命相關,最後,隻能出現一個結果要麼曹操活,要麼董承活!這引出了如何忠誠的問題:不論大事小情,自己家的事情要由大家一起解決,絕對不能通過外界來解決自己的問題。秦慶童嫉恨董承,可能因為被打得太重了,也可能因為董承拆散了他的姻緣;但是,這都是可以解決的,或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或是董承反省到自己的錯誤。畢竟,這是一件小事;而秦慶童向曹操高密則是一件關乎整個大家庭的大事。最終直接導緻了董承一族被滅,那時秦慶童浪子回頭再想當董承的家奴,也不可能了——家亡,則一切都是浮雲了。因此,我認為秦慶童犯的最大錯誤是叛變。他不以解決問題為方向,反而以自己的仇恨種子出賣了自己的家人;這是絕對不可取的。這讓我想起了偉人的《矛盾論》,讓我知道了内外的區别;忠誠就在這内外之間!、
上述内容是我對“家奴秦慶童向曹操告密,導緻毒殺曹操失敗”這一情節的分析;明日,繼續品讀羅先生的《三國演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