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總說如果不想長期養寵物,就别給它們取名字,因為一旦有了名字,就有了感情。綽号也是一樣。在NBA七十年的曆史裡,能在我們記憶中留下印象的運動員全名少之又少,但是大多數球員的綽号,卻還在熠熠生輝。
今天就來考考大家,球員綽号背後的故事,你到底知道多少?
多米尼克-威爾金斯 “人類電影精華”(Human Highlight Film)
“人類電影精華”這個綽号可不是到了NBA才有的,早在高中就有人這麼叫威爾金斯了,原因自然是因為他強大的身體素質和精彩的灌籃表現。
最開始,韋伯其實是不叫“土豆”的,而是“Sputnik”,是蘇聯發射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當時韋伯剛出生,頭特别大,他爸爸的朋友就随口說了一句,“你兒子的頭跟顆衛星似的。”這個綽号就這麼來了。後來因為鄰居小朋友們都發不好“Sputnik”的音,所以就簡化為了“Spud”(土豆)。記住啦,韋伯的綽号英文版可不是potato哈!
勒布朗-詹姆斯 “小皇帝”(King James)
高中時期,詹姆斯的背後就有了一個大大的“Chosen One”(天選之子)的紋身。這個說法來源于《聖經》,西方基督徒有末世情結,認為混亂的世界總會有一個被上帝選擇的英雄來拯救。當2003年詹姆斯以狀元的身份被騎士選中時,克裡夫蘭人都将他視為球隊的“救世主”。此外,全球最權威的《聖經》英文一本就是英王詹姆斯一世(King James)下令翻譯的。
朱利葉斯-歐文 “J博士”(Dr.J)
在高中打球時,歐文喜歡叫他的朋友“教授”,而相對應的,他的朋友們也就喊他“博士”。在ABA的時候,這個外号又被歐文的一大波支持者沿用了下來。
格蘭-安東-裡弗斯 别名:"道格" (Doc)
裡弗斯的名字原來并不是“道格”!有一次他穿着J博士的球衣去了籃球夏令營,助教就喊他“Doc”(博士),其他隊友也就跟着這麼叫他,結果叫着叫着,就變成了現在這個“以假亂真”的名字了。
克萊德-德雷克斯勒 “滑翔機”(The Glide)
“滑翔機”的稱号來源于德雷克斯勒超常的滞空時間,且看上去飄逸無比的上籃動作。他的名字克萊德(Clyde)和滑翔機(Glide)發音也很相近。
肖恩-坎普 “雨人”(The Reign Man)
1990-91賽季,坎普因為他出色的彈跳力以及恐怖的第一步爆發力,獲得了“Reign Man”的綽号,意思是統治者。又因為坎普在菜鳥年就說過他喜歡西雅圖的氣候,就像他喜歡電影《雨人》一樣,于是有了“Rain Man”的綽号。而恰好“Reign”與“Rain”發音相同,所以後者也這麼流傳了下來。
哈基姆-奧拉朱旺 “大夢”(The Dream)
“大夢”的綽号也是在大學時期就有了。有的說法是在奧拉朱旺在大一的時候,籃球解說員Dick Vitale給他起的。也有一個說法是他的大學教練在看到他将球運過半場後完成了扣籃的動作讓他感歎“像夢一樣”(looked like a dream)。
克裡斯-安德森 “鳥人”(Birdman)
中國球迷第一次聽到這個綽号一定覺得這是在罵人吧!
關于“鳥人”的外号來源也有多個說法。一是因為安德森在夏季聯賽中總是高高躍起嘗試封蓋對手的投籃,所以得到了“鳥人”的稱号。另一種是說他在一次訓練時完成扣籃後,雙手張開做了大鵬展翅的動作,從而被隊友叫做“鳥人”。不論原因是哪個吧,安德森也算是為了這個稱号花盡心思,不但在雙臂上紋了一對翅膀,在他的脖子兩側還分别有“Free”(自由)和“Bird”(鳥)的紋身。
丹尼斯-羅德曼 “大蟲”(The Worm)
羅德曼的場内外生活如此豐富,你一定覺得他的綽号來頭也特别有趣吧?其實一點也不,“大蟲”的外号從小就有了,原因就是他媽媽覺得羅德曼在玩彈球機的時候扭來扭去特别像一隻蟲子……
卡爾-馬龍 “郵差”(The Mailman)
馬龍的整個職業生涯不僅表現穩定,且極少缺席比賽,19個賽季裡,共出場1476次,場均上場時間37.2分鐘,從未在一個賽季中場均上場時間低于三十分鐘,就和郵遞員送信一樣風雨無阻。
皮特-馬拉維奇“手槍”(Pistol)
“手槍”的這個綽号是馬拉維奇的高中同學給起的,因為當時的他投籃時總是從腰部或者臀部起手,動作很像在掏腰間的左輪手槍,所以有了這個外号。
保羅-皮爾斯 “真理”(The Truth)
皮爾斯的外号來源于奧胖的一句賽後評論。2001賽季的一場比賽中凱爾特人107-112輸給湖人,但皮爾斯在那場比賽中19投13中砍下了42分,奧胖稱贊皮爾斯的表現說,“我知道他打得不錯,但沒想到這麼好。保羅-皮爾斯就是真理。”
安芬尼-德翁-哈達威 “便士”(Penny)
哈達威的奶奶說話語速很慢,她總是喜歡喊自己的孫子“Pretty”(英俊),但是哈達威的小夥伴總是聽岔了,從而變成了“Penny”(便士)。另一個說法是,哈達威在高中時曾被隊友嘲笑他的球技“一文不值”,不值一美分,所以哈達威就給自己取了這個綽号。
喬治-格文 “冰人”(The Iceman)
不管在多麼激烈的對抗或是緊張的環境下,都能保持冷靜的球風。
伊塞亞-托馬斯 “微笑刺客” (The Baby Faced Assassin )
托馬斯曾是80年代底特律活塞“壞小子軍團”的領軍人物,一名NBA教練曾如此評價伊塞亞-托馬斯,“因為他會先朝你微笑,然後給你緻命一擊。”憑借燦爛笑容和鐵石心腸,托馬斯赢得“微笑刺客”的綽号。
科比-布萊恩特 “黑曼巴”(Black Mamba)
這個綽号來源于科比自己和耐克的創意。曼巴蛇,是非洲毒蛇中體型最長、速度最快,也是全世界最緻命的蛇之一。而球場上的科比就和黑曼巴一樣,速度快,攻擊性強,是天生的殺手。
阿倫-艾弗森 “答案”(Answer)
有兩個說法,一是剛進NBA時,許多人覺得艾弗森太年輕而不能承擔責任,并且當時很多的負面報道,認為出身黑人貧民,街頭長大的艾弗森是個問題少年。于是當地媒體給他起了個外号:QUESTION(問題),但好在艾弗森最後證明了自己不是問題,而是答案。
另一個說法是,自稱是艾弗森老友的賈米爾-布萊克曼稱“答案”這個外号最早是他給艾弗森取的。當時加入NBA的年輕球員為了盡快被球迷熟識都開始诶自己取綽号,艾弗森也決定效仿,在衆多備選綽号中艾弗森最終還是選擇了“答案”作為自己的綽号。随後過了沒多久,艾弗森就在自己的肩膀上紋上了“答案”的字樣。
德懷恩-韋德 “閃電俠”(Flash)
韋德的這個外号來自于取名達人奧胖。在英語裡有這樣一個常用的表達法“Flash to the basket”(閃沖到籃下),當奧胖在某場比賽中看到韋德擺脫了三名防守人突破到籃下的時候,他想出了“閃電俠”這個外号。
埃爾文-約翰遜 “魔術師”(Magic)
“魔術師”的這個外号在約翰遜十五歲的時候就有了!當年他高二,在一場比賽中拿下了三雙後,當地的一名體育記者給他取了“魔術師”這個外号,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加裡-佩頓 “手套”(The Glove)
佩頓一直被認為是防守能力最好的控衛,在西區對決裡,他多次成功防住了斯托克頓、那是、哈達威……因為在1993年的西部決賽裡佩頓成功限制了太陽後衛凱文-約翰遜,佩頓的堂兄評論他的表示是,“像手套罩着籃球”。
這位的外号來源就不用我們科普了吧......
沙奎爾-綽号屆扛把子-奧尼爾
除了我們最為熟悉的因為本名而衍生出來的“鲨魚”(Shaq),奧胖還給自己起過花樣百出的綽号:大下水道、大傳道者,大仙人掌,柴油機,大亞裡士多德……
由于自己的綽号實在太多,奧尼爾自己都不能全部記住,所以他幹脆給自己起了一個新的概括性綽号——“大一切”(The Big Whatever)。
如果非要找在綽号界能和奧胖一争高下的,那恐怕隻有中國球迷了。
一個來自東方的漢化力量......
霍華德 —— 霍二叔
穆托姆博 —— 穆大叔
喬丹-希爾 —— 犀利哥
托尼-道格拉斯 —— 道哥
蘭德裡 —— 神鳥
克裡斯-保羅 —— 三炮
德懷恩-韋德 —— 大腮幫
勒布朗-詹姆斯 —— 老北京
揚尼斯-阿德托昆博 —— 字母哥
梅塔-沃爾德-皮斯 —— 慈世平
最後,現在大家是不是都以為下面這位叫“黑人問号臉”? 歡迎補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