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由周梅森編劇,沈嚴、劉海波執導,靳東、闫妮、黃志忠領銜主演,陳曉特别出演的現實主義電視劇《突圍》正在東方衛視熱播,作為聚焦國企改革的熱門大劇,該劇因為主創陣容的豪華備受關注。因為《人民的名義》等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廣為人知的著名作家周梅森28日接受了媒體微信群訪,他表示一個作家,要有勇氣正視矛盾,不能在矛盾面前閉上眼睛,裝作看不見。
《突圍》的創作輕車熟路
作為作家有這個責任義務
周梅森透露,在《人民的名義》拍攝期間,小說就已經開始創作了,“做這部小說,應該在我的創作中,是很順利的一部。因為這個積累時間較長,幾十年的生活積累,讓我找到了靈感,所以說這個小說半年多就寫完了。”而談及影視化的過程,周梅森認為從編劇到導演再到演員都是非常優秀的,包括靳東、黃志忠,合肥籍演員陳曉等等,都讓周梅森覺得滿意,而他尤其提到石紅杏的飾演者,自己點名要求片方選擇的闫妮,“是令我震驚的。因為我想描繪的這麼一個女主角的形象,不是那種刻闆的,千人一面的,冷冰冰的,霸氣的,那種模式化的那種,我需要一個感情豐富的,一個有人間煙火氣,而且能夠适應劇情的這麼一個女主角,事實證明闫妮選擇的是對的。”
至于聚焦國企轉型,周梅森直言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在國企,自己是從小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我覺得作為一個作家,我有責任和義務,把這段曆史寫出來,它一直是我非常惦記的一個題材,很多東西促使我把這段非常深刻的歲月故事講出來。《突圍》的創作,對我是輕車熟路的。這些人物,都是在我腦海裡已經浮現很久的。”周梅森坦言創作上并沒有太大的難度,倒是更強調一個作家的使命感,“我想這個時代,總要有一部分作家,關注我們的改革開放,關注這個社會的各種矛盾,因為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變革時期,面對着千年未有之變局。我覺得,必須有一部分作家關注現實生活,關注老百姓關注的那些問題,不能裝作看不見。所以盡管有很多的磨難,但是我覺得我作為一個改革開放時代作家,有這個責任和義務,從事我的這種職業勞動吧。”
沒有工業化的套路重複
直斥行業水軍“套路”闫妮
“說到《人民的名義》的成功帶來的壓力,我覺得沒有什麼壓力,因為我是一個作家,作家總是在尋找,總是在創造,作家本質上是不能接受電視劇工業化生産和套路的重複。因此寫《突圍》的時候,我就知道,這不是一部案件推動型的作品。”而談及劇中故事發生地又是“京州”,而且人物也有交叉,周梅森直言不會有什麼“京州宇宙”這樣的工業概念,“作家總有自己的文學領地,像莫言寫高密,福克納寫的小鎮,蘇童寫的鳳陽街,京州,漢中,實際上是我虛構出來的一個我的文學領地,我會把我的新舊故事,一個又一個故事,裝到這片領地裡去,就不要重新再虛構一個地方。”
耿樂和闫妮飾演的牛俊傑和石紅杏這對夫妻很受歡迎,也存在争議。周梅森站穩立場再次強調了兩個問題,“首先,劇本提供了基礎,我可以負責任告訴大家,台詞全是劇本原有的,我不會允許演員現場發揮,導演沈嚴也不會允許他們現場發揮,全是劇本原有的;其次我為什麼一再強調闫妮的好,我發現我們的行業中,有些情況是很不正常,就是有些行業水軍,這一階段對闫妮的潑髒水式的攻擊,是我看了很痛心的,所以說我要特别強調一下闫妮的表演。”
我們創造民族輝煌的一頁
不能在矛盾面前閉上眼睛
《突圍》中的企業和人物沒有原型,周梅森表示自己的小說創作都沒有過原型,包括《人民的名義》,但總有人對号入座自己也沒有辦法,“《突圍》我沒有寫任何哪一家企業,我實際上是綜合了各家企業的故事,綜合了各式人物,就像魯迅講的,鼻子在浙江,耳朵在山東,眼睛在上海,是這麼一種作品,它畢竟不是紀實文學,它是電視劇,它是小說,是虛構的問題。”周梅森直言,《人民的名義》播出時,自己就面臨很多這種“像不像”的壓力,“作為我來說,我是力圖,力求講真話,起碼不講假話,這樣的話就可能會和一些審查官員的看法,形成沖突。”
周梅森表示,實際上從《人間正道》開始就一直面臨這種壓力,包括《國家公訴》也進行了800多處的修改,“幾乎每一部作品都不順利,這個我也是有思想準備的。但是正因為有這種難度,我覺得很多人放棄了,但是我覺得我必須堅持,如果說我再放棄,我想類似《人民的名義》、《突圍》這樣的作品,就要絕迹了。”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在周梅森看來,最重要就是要把握住這個時代的本質,“一方面我們創造了,中華民族最輝煌的一頁曆史,我們同時也面對着千年未有的變局,在這麼一個崛起的年代,各種社會矛盾都會暴露出來,這都很正常的。要有勇氣正視,正視這些矛盾,不能在這些矛盾面前閉上眼睛,我想真實,是作品的生命。如果說現實題材,都變成了好人好事的記錄,那麼我相信這個市場,和老百姓也不會喜歡的。”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 記者蔣楠楠(配圖由采訪對象和制片方提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