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街道社區治理創新工作方案

街道社區治理創新工作方案

職場 更新时间:2024-11-17 19:19:23

  魯網8月27日訊(記者 孫曉文) 8月14日下午,在夏末秋初的宜人時節,魯信長春社區黨委會議室裡愛心彙聚,暖意融融。當天,社區黨委組織慈善一日捐活動,黨員們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慷慨解囊,共捐助5300餘元善款,為慈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近年來,魯信長春社區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紮實構築基層戰鬥堡壘,勠力打造“惠風長春”黨建品牌,積極推進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自治、法治、德治一體化的新型治理體系建設,黨群同心共同助力品質城市建設的時代課題。

  黨建引領,打造社區“和”文化

  參觀過魯信長春社區黨建示範點的人都知道,“和”文化成為貫穿“惠風長春”黨建品牌的靈魂與主線。該社區以黨風促民風樹家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喚醒社區發展的“紅色基因”。探索建立“組織聚合、黨員導和、群團促和、鄰裡睦和、共建謀和、司法調和”的“六和”工作機制,努力實現“沒有陌生人、沒有紅臉人、沒有孤獨者、沒有局外人”的工作目标。以創新型服務體系引領“八小工程”建設,讓問題在基層解決、服務在基層拓展、民心在基層聚集。

  為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魯信長春社區秉持“亮、踐、做、樹”四字方針,通過公開黨員信息、踐行黨員“一句話承諾”、協助開展好網格内工作,帶頭樹立良好風氣等,充分發揮黨員在轄區發展中的“領頭雁”作用。

  據魯信長春社區黨委副書記趙瑞峰介紹,該社區列出了清晰的組織架構圖,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黨員聯系和服務群衆工作網絡;共建議事會成員單位列表也很明了,進一步完善了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實現社區黨組織有效覆蓋、有效管理。

  黨群攜手,推進“三治”融合

  為将“185”新型社區治理體系落到實處,社區黨委根據社情創新提出了“三四五工作法”,即三必訪、四必到、五必報。其中,三必訪是困難家庭必訪、孤寡老人必訪、社區矯正人員必訪;四必到是突發事件必到、居民求助必到、鄰裡糾紛必到、志願服務必到;五必報是發現設施受損必報、發現安全隐患必報、發現違章建築必報、發現黑惡勢力必報、發現正能量事件必報。以此為抓手,積極推進“三治”融合,創新基層發展新業态。

  據了解,魯信長春社區住在16号樓的黨員顔國防非常熱心主動,她樓上住着一位80多歲的獨居老人,一有空,她就會上樓驅寒溫暖,送點好吃的,陪老人聊天解悶。黨員牽頭,踐行孤寡老人必訪的工作法,傳播愛心,把鄰裡關系處理得十分融洽。

  另外,針對突發事件必到這一做法,網格員王韶華去年底及時救人的事迹就是最好的證明。當時,他在魯信長春社區14号樓附近發現一位環衛工人被轎車撞倒在地,且腳部受傷比較嚴重。随即,他第一時間撥打了120。在等候救護車趕來的過程中,他在傷者耳邊輕聲安慰,告知傷者救護車很快就會到達。與此同時,他向周圍居民詢問了傷者家人的電話,并打電話通知了其家人前來。大約15分鐘後,救護車趕到了現場,他協助醫護人員一起将傷者擡上了救護車。救護車駛走之後,他繼續留在現場進行交通疏導,避免圍觀居民太多而影響到小區的正常交通。

  街道社區治理創新工作方案(金家嶺街道魯信長春社區新型治理體系取成效)(1)

  黨員帶頭,促進社區文化長春

  “黨建示範點建成後,近年來黨員變化非常大,凝聚力更強,積極性更高,黨員和居民都會主動過來參觀了解社區上牆的内容,融入社區大家庭。”魯信長春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常允金說。

  為了搭建與居民溝通的橋梁,社區黨委總結成立了“講幫評樂傳”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員帶頭,積極講好基層故事,煥發紅色精神的時代魅力,促進社區文化長春。

  社區的德心堂多功能活動室裡鋼琴、乒乓球台、字畫很多都是社區黨員、居民無償捐贈的。依托活動室近一年來社區組織開展了黨員教育、居民學校、人口學校、父母學堂、科技講堂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開展各種培訓學習兩百餘次,講座四十餘場。黨群融合,攜手共進,大家勠力同心,真正實現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文明風尚。

  街道社區治理創新工作方案(金家嶺街道魯信長春社區新型治理體系取成效)(2)

  “八小工程”榮譽牆

  “小名人”

  王家村社區王本松

  心懷大愛,熱心公益

  今年50歲的王本松是青島高科熱力有限公司的一名廚師,九年間堅持義務獻血48200多毫升,是一個心懷大愛、熱心公益,愛崗敬業、心存孝心的模範。

  從2009年開始,王本松在自己堂弟的影響下加入了無償獻血的隊伍。從2009年第一次獻血至今,王本松一共獻血48200多毫升,其中包括58個單位的血小闆,1800毫升全血,相當于把自己全身的血液捐獻了9遍,他曾經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和銀獎。在他的帶動下,妻子和女兒也熱心公益事業,王本松還帶着她們參觀血站,增加對獻血的了解。妻子和女兒都支持他繼續義務獻血。

  2001年11月,王本松成為了青島高科熱力有限公司的一名大廚。自此,他以單位為家,兢兢業業,把同事當成家人,每天如同為家人做飯一樣用心服務。

  冬季采暖時,來食堂吃飯的員工中午一度達到300人,晚上150人。所有的飯菜全部出自王本松之手,王本松17年的大廚生涯,他從來沒有請過假。在内心深處,他熱愛這一份工作,認真負責的态度讓同事們深受感動。

  王本松一心撲在工作上,家裡人也非常理解和支持。他在扮演父親、丈夫的角色時,沒有做到完美,但是作為兒子,他的舉動讓人點贊。王本松的父母已經年邁,因為與他住在社區裡面的兩個方位,為了能每天見到父母,他每天6點鐘起床,首先來到父母家中,陪他們說說話,喝喝茶,這已經是多年來形成的習慣。每天早晨,二老都會早早将水燒好等着兒子的到來。下班後王本松還會去父母那看一眼,然後把自行車放在老人家中,才回到自己家。

  街道社區治理創新工作方案(金家嶺街道魯信長春社區新型治理體系取成效)(3)

  “小鄉賢”

  午山社區王蘭英

  善良賢惠,辛勤持家

  午山社區居民王蘭英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家庭婦女,她又是一位秉承着中華民族幾千年優良傳統的賢妻良母。在社區,她是一位遠近皆知的好妻子,好母親,提起她的事迹人們無不啧啧贊歎。與她的名字不同,她既沒有蘭馨慧質,也沒有靓麗風采,但人們都說她的心地如水一樣柔情,似藍天般明淨。

  街道社區治理創新工作方案(金家嶺街道魯信長春社區新型治理體系取成效)(4)

  25年前,王蘭英與丈夫相親相愛幸福的結合在一起,多少年來風風雨雨,辛勤操持着一個大家庭,她孝敬公婆,團結兄弟姐妹,幾十口人的大家庭在她的影響下以孝為先和睦美滿。1994年王蘭英丈夫的大嫂因病去世,撇下了一雙年僅5歲和9歲尚未成人的兒女。1996年,王蘭英的老公公因病去世,而拖着殘疾之身及一雙兒女的大哥雪上加霜,由于心病難醫,積勞成疾,1997年,不幸去世。兩個孩子成了孤兒,王蘭英把兩個孩子接到了自己的家裡,讓兩個孩子與自己的兒子睡在一個房間,這樣原本就從此他們變成為一家人。

  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王蘭英辛辛苦苦的維持着這樣一個六口之家,每天洗衣、做飯、收拾家務,伺候老人、接送三個孩子上放學幾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内容。經過她多年的細心照料,現在兒子已經結婚成家,侄子考入了崂山二中,侄女考入威海職業學院成為了一名大學生,她為家庭、為社會培養出了有用的人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