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健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健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3 05:07:58

  健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正式試點滿兩年)(1)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而被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期護理保險正在進行有益的嘗試。

  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醫療保障領域深入貫徹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戰略舉措,也是補齊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制度安排。

  目前,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仍處于試點階段,其制度設計、服務體系、評定标準、管理流程等都在探索之中。對此,失能家庭的真實反饋如何?試點擴大滿兩年以來,各地已探索了哪些經驗?

  破解“全家失衡”難題

  2018年,北京市石景山區啟動長護險前期試點。家住石景山區八角街道的趙先生成為了北京市首批享受到長護險的重度失能老人。因患有多發性腦梗和糖尿病足,趙先生右腿截肢,左腿皮膚紫绀并伴有潰瘍。申請長護險後,以前需要頻繁住院的趙先生有了護理人員定期上門進行專業按摩護理。

  2020年9月,國家醫保局、财政部印發《關于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正式啟動為期兩年的擴大試點,在第一批試點城市基礎上新增了包括北京市石景山區在内的14個試點區域。

  目前,長護險制度在石景山區正式試點已滿兩年,惠及3500多名重度失能人員。“舉例來說,洗澡對普通人來說不是問題,對失能老人來說卻是大問題。”北京市石景山區醫療保障局局長李鳳芹對記者表示,長護險解決了很多老人家屬做不了的事情,減少了對失能老人的二次護理傷害,在落地過程中很受失能老人和家屬的歡迎。與此同時,護理質量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重度失能人員就醫的頻次,節約了醫保基金。

  對于失能老人而言,長護險的來臨意味着生命質量的提升;而對于他們的親屬來說,長護險還緩解了不少經濟和事務性的負擔。石景山區醫保局曾對400戶重度失能人員家庭展開走訪調研,結果顯示,89.75%的失能人員與親屬或護理人員同住,70%的重度失能人員每天至少需要3個小時的照護,62.25%的失能家庭需要投入3000元以上照護費用,51.5%的失能家庭成員無法正常工作。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老人和家屬都在日複一日地經曆着正常家庭難以體味的艱辛。很多家庭照護者作為失能老人的老伴或子女,本身也是老年人,照顧起來感到力不從心;同時,照料失能人員是一項長期不間斷的工作,很多照護者的個人生活和職業發展都會受到嚴重阻礙。

  目前,各試點城市都在積極嘗試切合本地實際情況的長護險政策,待遇給付方式也不盡相同,但大部分試點城市都是以提供上門服務為主,部分城市還向失能家庭發放護理補貼。以石景山區選擇居家護理的城鎮職工為例,每名重度失能人員每月除享受12個小時的上門護理服務以外,還會得到一定金額的家屬護理服務補貼,總體待遇保障水平在全國處于前列,減輕了失能家庭的經濟壓力與照護負擔。

  商業長護險待擴圍

  盡管長護險制度能夠為重度失能家庭提供最基本的托底保障,但失能老人需要的是全天候寸步不離的照料。試點政策提供的每周幾個小時的上門護理,對于很多家庭照護者的意義或許僅僅是喘息的空間。

  目前,長護險政策堅持保障基本的原則,低水平起步,在保障範圍上也重點聚焦群衆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度失能老人長期護理保障問題,隻有部分試點城市将失智、中度失能人員及年輕人納入給付範圍。

  除了在給付條件上存在較大差異,各試點城市還在失能評估标準、待遇标準、服務項目、籌資機制、保障的範圍和深度等方面進行了多樣化探索,長期護理政策呈現碎片化特征。目前,49個試點城市中有20個試點城市覆蓋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29個試點城市隻面向城鎮職工。

  考慮到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資金籌資能力、護理服務可及度和群衆需求等方面的客觀差異,目前政策明确試點階段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起步,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基本護理保障需求;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随試點探索深入,綜合考慮自身實際,逐步擴大參保對象範圍,調整保障範圍。

  去年發布的《醫療保障法(征求意見稿)》已納入長護險,這是長護險首度獲得法律層面的清晰路徑。有專家認為,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是一項重大制度創新,也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目前基本政策尚未定型,還需在試點中加大探索力度。

  有專家提出,社保體系下的政策性長護險存在局限,難以滿足居民更高層次、更多元的護理保障需求。而商業護理保險作為社保長護險的重要補充,能夠通過靈活的保單設計較好地滿足群衆多層次的護理需求、提升整體保障能力,同時也能為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積累經驗和數據。

  但是,商業長護險市場目前發展相對緩慢,保費規模小、保障功能弱,并且在定價、核保、理賠和風控等方面的能力較為薄弱。數據顯示,2020年商業護理保險費收入約122億元,僅占健康險保費的1.5%左右。愛心人壽長護險項目負責人馬輝表示,産品宣傳不到位、評估系統不成熟、标準的經驗數據缺乏、帶病體的投保産品開發難、産品價格較一般産品較高、是否有稅收優惠等問題都是制約商業長護險發展的堵點。

  “我們期待出台相應的政策支持試點城市探索推行普惠制商業護理險。”馬輝建議,應通過開發由政府指導的低價、短期的補充型商業護理險,與政策性長期護理保險相銜接,為失能老人再補充一份護理的保障。目前,已經有城市嘗試探索在“惠民保”産品中增加長期護理給付責任,這有助于降低補充型商業長護險在開發、推廣和運營方面的難度。例如,廣東省江門市在“邑康保”中增加照護服務保險金責任,天津“惠民保”在保單有效期内為參保人提供2次上門護理服務。

  行業發展亟需規範

  今年52歲的護理員張洪霞從事養老護理行業已經有13年。2018年3月,在上海市将長護險試點工作推廣至全市後,她從河南來到黃浦區的護理站,考了醫療照護證,專門服務長護險項目的失能老人。“我現在一天上門照顧9個老人,每個老人一個小時是65元,老人隻付6元5角,基金補貼58元5角。”張洪霞介紹,在上海,對參保人員在評估有效期内發生的居家上門照護的服務費用,長期護理保險基金的支付水平為90%。

  喂老人吃飯,幫老人剪趾甲,陪老人聊天、讀報紙……張洪霞還會在短視頻中記錄護理老人的點滴日常。偶爾,她還會背上女兒給她買的便攜卷鋼琴,在床邊彈給老人聽。

  不過,能像張洪霞這樣想的護理員卻不多。養老護理員年齡普遍集中在50歲左右,少有年輕護理員願意踏足養老行業。馬輝告訴記者:“如果養老護理産業的收入待遇、勞動權益保障,以及優秀人才政策落地的問題沒有明确解決,那麼年輕人就不太會積極進入護理領域。”

  目前,北京市有近10萬失能失智人員,全市推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後,養老服務人才的匮乏問題亟待解決。石景山區創新探索“鄰裡互助”服務新模式,鼓勵試點區域内鄰裡之間為重度失能老人提供長護險服務。這有助于減少護理員的大規模流動,成為培育本土養老服務人才的途徑之一。

  “在偏遠地區、農村缺護理員怎麼解決?考慮到這些情況,我們就做了這個嘗試。另外,例如農村還有一些四五十歲的過剩勞動力,參與‘鄰裡互助’能讓他們在幫助别人的同時,也給家裡提高一點經濟收入。”李鳳芹介紹,“鄰裡互助”護理服務人員經培訓考核通過後将與長護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簽約,接受統一管理。

  李鳳芹期待北京市能盡快全面推開長護險試點制度,“石景山區的人群和全市還有不同,比如地域面積小,沒有農業人口。這個試點要拿到全市可能還會遇到一些問題”。北京市全市推開後,也将極大緩解當前試點面臨的政策宣傳力度受限、待遇保障範圍有限、區内外群衆訴求難以協調等壓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推行長護險制度的背後,需要的是整個養老産業規範化的發展。”馬輝認為,目前國内養老服務市場仍處于早期高速發展的階段,未來還需要經曆逐步規範提升的過程。“我們作為商保經辦公司,怎麼幫助國家的産業政策落地和參與好社會管理?”馬輝表示,商保經辦公司除了要做好服務者和基金監管者角色以外,更有責任做好養護産業規範發展的助力者、引導者角色。(記者 楊然)

  來源:經濟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