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電鏊子烙煎餅

電鏊子烙煎餅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8 22:10:51

  烙煎餅

  文/姜普明

  煎餅是我們家鄉的特産,一日三餐的主食,為了生計,曾經不停的為它忙碌。

  “普明,起床推磨了”,此時的我睡的正香,磨磨蹭蹭,老娘已經叫了數遍。十來歲的年齡段,是最貪睡的時候。

  等到老娘發火了,才拖拖拉拉迷迷糊糊的起床。此時,天還沒有亮,瓦盆裡頭的地瓜米已經讓姐和媽推完了大半。其實從頭天下午開始,老娘早就把地瓜幹提前用水泡好,後半夜起來用菜刀剁碎。接着先叫醒姐姐開始一起推磨,等到叫我的時候,是不得不的辦法,這時她們都已經累的沒了力氣,确實需要幫手。因為還沒有睡足的緣故,腦子一直混沌中,走着走着眼皮又合上了,一瞌睡就掉磨棍,好處是不在乎把面糊弄髒。到最後,閉着眼睛轉呀轉,轉的不知道東西南北。最初學推磨的時候,剛開始不适應,不知道怎麼推,用兩手扶着,使不上勁,磨棍和身體配合不起來。還會出現頭暈、翻心,有時還會嘔吐,一段時間之後,逐漸習慣。再後來,磨棍放在小腹上,邁腿的節奏和磨棍配合默契,無需再用手扶。

  推磨是需要出大力的,不是一件好活,每次推磨都不下兩個小時,圍着磨盤一圈又一圈,不知道要轉多少圈,枯燥單調,又乏又累,一年四季都是如此。過去有句話叫“有錢能使鬼推磨”,說明出大力的活都想讓别人多幹,讓自己少幹。

  再後來,家裡的經濟條件有些改善,用上了小毛驢,再也不用推磨了。套上小毛驢,用捂臉子給它罩住兩眼。一開始,小毛驢和我一樣,不聽話,不學活,撩蹄子,使性子,沒少挨打。總之不撐人訓,慢慢的沒了脾氣,上了套路,活也幹的很出色。這個時候,我也沒有輕松多少,雖然不再推磨,但是娘又安排我學習烙煎餅。原來這些活是幾個姐姐的,之後她們都陸續出嫁,這活自然就挨着了,沒有辦法,也逃脫不了。之前對烙煎餅認識上有偏差,認為這是女人的活,後來觀念轉變,覺得老爺們也一樣能幹好。

  烙煎餅這活更是好不到那裡去,煙熏火燎,常被煙火搶的眼淚帶着鼻涕,非常難受。鍋屋裡沒有柴火了,趕忙提上筐頭子,跑到場屋子掏上滿筐麥稭,還有麥糠、樹葉之類,這些都是烙煎餅上好的原料,燃燒起來火苗性溫、綿軟,不像木頭火那樣幹烈。

  先用油褡子把鏊子擦洗幹淨,用火柴點燃麥稭,柴火盡量少放中間,靠兩邊散着放,火不能太大,大了容易把地瓜糊子烙煳。起初蹲在旁邊看着學,之後伸手摸上兩把,試探着去适應。一開始滾面糊手掌經不住熱鏊子烙,小手被烙的生疼,疼也得硬撐着,試不上幾回,也就慢慢适應了。剛學活的時候,煎餅烙不成型,要麼不熟很囊,要麼火大燒糊了,需要自己琢磨,聽着旁邊大人的指揮,以後便熟能生巧。

  面糊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幹,用兩手上合成橢圓型的面團,從鏊子邊上開始翻滾,轉到鏊子的中心位置,然後再用篪子一遍遍的将面糊刮均勻 ,等到邊上往上翹起,再用篪子把邊上挎一下,用兩手輕輕揭起,一張煎餅就完成了。等把面糊全部烙完之後,還可以到鹹菜缸裡掏出兩個腌菜疙瘩放到鏊子下面,用餘火悶熟,撥開外皮,裡面的鹹菜味特别的鮮香。還可以切點白菜或者是韭菜,加點花生油和碎鹽粒子,攤到煎餅上,卷成卷,用刀切成幾段,吃起來味道更是絕美。我們當地叫塌煎餅,後來的塌煎餅,食材漸多,可以根據口味需要加工制作。

  新烙出的煎餅最香甜了,酥脆松軟,熱乎乎、香噴噴,大蔥蘸大醬,一大口咬下去,脆爽可口。當時,家裡常挂在嘴邊的口頭禅,大蔥蘸大醬,撐使姜夫樣,那是我的一個叔伯爺爺。夏天的時候,醬缸裡的蛆在不斷遊動和翻滾,用勺子舀出來,照樣享用,有時候還從鹹菜缸裡撈出死老鼠也不覺着是事。

  下午放了學,第一件大事,就是跑到家裡,悄悄掀開煎餅盆,偷偷拿出一個,用手指抿上點花生油,撒上一點碎鹽,吃起來特别的香。那個時候可卷的食材稀缺,不像現在食材豐富多樣,萬物皆可卷。

  有時候,家裡煎餅不足一頓飯了,來個圖省事的辦法,把粉碎好的地瓜面合成面糊,把它拍成薄薄的餅子,貼到大鍋内側,中間熬上湯菜即可。這種吃法現在比較稀罕了,前幾年還在同事自家開的東北風味地鍋雞品嘗過,找到了過去那種感覺。

  每到快過年的時候,農村裡最忙了,小年前後,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着烙煎餅,烙煎餅是長活,一連烙上好幾天,需要儲備很多,烙上幾大摞,一直吃到來年的春上,接連幾天下來都累的腰酸腿疼。

  上個世紀50至70年代,人口高速增長,農村家家戶戶都準備一盤磨,基本隔不了幾天就磨一次地瓜糊子。我家的那盤石磨,從我記事的時候就在使用,一直到了八十年代,村裡通了電,村裡集體上了一台磨面機,從此之後那盤磨便閑置在那裡,僅磨盤下面給雞當窩用。

  如今,在我們沂蒙山區老家,依然保持着使用石磨這一傳統加工方式,磨面糊改用了電機代替,烙煎餅用的是電鏊子,節省了很多人力,隻有滾糊子還是采用人工操作,使煎餅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口感和風味,并且做成了地方品牌,且小有名氣。一些勤勞的家庭依靠加工煎餅緻富,也不是自賣自誇,從展現地方名吃上更加體現了沂蒙人祖祖輩輩一脈傳承的那種吃苦耐勞、艱苦創業、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革命戰争年代,沂蒙人把煎餅推上了前線,推出了一片新天地。如今,沂蒙人又把這一傳統的地方土特食品發揚光大,将各色花樣的新煎餅推上了世界,讓它久負盛名。除了五谷雜糧,還添加了蔬菜、水果之類,變換着各種花樣,呈現着不同的口味。

  遠在他鄉,隻要看到吃煎餅的人,十有八九是山東人、沂蒙山區的人。從沂蒙漢子吃煎餅時那臉上所展現的青筋暴露表情,足可看出山東人的豪氣、英氣和義氣。

  吃煎餅,長個、健壯,出門受歡迎。

  作者簡介:

  姜普明,筆名大江流影,山東莒南人,山東省寫作學會會員,作品散見于各級報刊及公衆号。第二屆青未了金融散文三等獎。

  電鏊子烙煎餅(烙煎餅)(1)

  壹點号 紫 蘇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