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順其自然之道經典語錄

順其自然之道經典語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2:42:17

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常常讓我們焦頭爛額。這時,我們時常能聽 到旁人說:不要太拼命了,應該順其自然,享受當下的美好。的确,很多事情的控制權并不在我們手中,擔憂和焦慮也是徒勞的。但這類勸誡存在怎樣的缺陷呢?

哈佛大學幸福課的授課人、心理學教授泰勒·本-沙哈爾認為,過于依賴此類建議,會讓我們的人生進入誤區。在下文中,沙哈爾解釋不同生活情境中的“選擇”如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積極改變。

順其自然之道經典語錄(順其自然過好當下)1

下文經出版社授權摘編自《選擇幸福》, 作者:[美]泰勒·本-沙哈爾,譯者:倪子君,版本:中信出版集團2022年3月。

你可以選擇

要知道,擁有選擇自己人生道路的權利是一項神聖的特權。使用它。活在無限的可能裡。

——奧普拉

最近我注意到,似乎大部分關于如何應對現代生活壓力的話題都在建議,我們應該停止焦慮,不要太拼命,應該順其自然, 過好當下的生活就好了。有時這些建議不錯,既然很多事情的控制權并不在我們手中,那麼擔憂、焦慮也是徒勞的。同時,過度關注未來,隻會使我們無法享受當下的美好。然而,此類建議卻存在嚴重的缺陷:“過好當下的生活”有可能使我們忽略自己最神聖的特權,也就是選擇的能力。“過好當下的生活”看似能把我們從壓力和掙紮中解救出來,實際上它有一個不良後果,那就是會阻止我們主動把握自己的人生,活出美好。

當“過好當下的生活”之類的勸誡成為我們不去選擇的許可證時,他人的選擇就成了我們生活的主導:一成不變地生活,被動地過日子,而不是主動地創造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實際上, 若要擁有幸福的生活,我們必須主動選擇走那條有選擇的路—— 這是一切選擇的基礎。我們首先需要相信,生活中的可能性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然後努力探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每個人都有感到困惑的時候。我們或許很不情願為一個不懂得尊重他人的老闆工作,但由于我們需要那份工資,而且找工作也不容易,因此我們别無他法。我們的親密伴侶或許已經讓我們感到冷漠、陌生、毫無愛意,但由于我們害怕孤獨,所以一直走不出來。

順其自然之道經典語錄(順其自然過好當下)2

[美]泰勒·本-沙哈爾(Tal Ben-Shahar),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哲學和組織行為學博士。沙哈爾博士開設的“積極心理學”和“領袖心理學”課程曾被哈佛學生推選為“最受歡迎的課程”,他本人也被評為“最受歡迎的哈佛導師”。他的課程兼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被衆多企業家和高管們譽為“摸得着的幸福”。沙哈爾博士目前緻力于個人及組織機構的優勢開發、領導力提升等研究工作。出版了《幸福的方法》《幸福的方法2》《選擇幸福》《幸福超越完美》等暢銷作品。

當然,還有許多讓我們感到困惑的因素。我們或許認為自己的生活還不錯,無論是個人還是事業,但同時又感到似乎還缺少了什麼重要的東西。我們或許會發現許多值得感恩的事情,但同時又感覺到這種領悟還不夠,因為我們的内心并沒有感到興奮或受到激勵。最終,無論是身處厄運還是紅運當頭,我們都會感到困惑,并且無法從中掙脫出來。

但是,在感到困惑的時候,我們更要走那條有選擇的路,更要努力尋找改變生活的新方法——我們隻能從内心找到打開心靈牢獄之門的鑰匙。這樣的環境也會讓我們發現,或許客觀限制會影響我們的生活,但我們的思維模式也有無法推卸的責任:選擇的可能性總是有的,所以我們一定可以找到正确的方法,或多或少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對選擇的探尋,也就是對改變的探尋。

認識選擇的力量。坐下來,好好回想、分析、思考一切可能性。向自己提一些尖銳的問題:我要做什麼才能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我要去哪裡?我怎樣才能到達目的地?把你的選擇寫下來, 然後和你信任的人讨論。對“我别無選擇”這種答案說“不”。

選擇并不容易。選擇除了需要努力,還需要勇氣。選擇需要慎重和策略,而不隻是順應潮流;選擇是去探索未知的領域,而不是滿足于走過的路徑;選擇是願意去奮鬥和嘗試失敗,而不是沉迷于安全和熟悉的舒适區。新的選擇并不一定可以消除你的困惑或其他問題,但主動挖掘新選擇的心态可以提高你解決問題的概率,并且幫助你發揮更大的潛力,讓你變得更成功、更幸福。

你的選擇是什麼?是隻想“過好當下的生活”,被動地屈服于困境,還是選擇主動創造你想要的生活?這是一個你随時都在面臨的選擇,而這個選擇也決定了你能否受益于本書,以及書外無限的可能性。本書将幫助你打造你想要的生活。

順其自然之道經典語錄(順其自然過好當下)3

《楚門的世界》劇照。

找到自己的使命

這才是生命中真正的喜悅——投身于自己認為偉大的目标。

——蕭伯納

在我們醒着的時候,差不多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公司度過的, 但許多人在每年上千個小時的工作中很少能發現其中的意義和價值。如果找不到工作的意義,那麼我們有兩個選擇(除了讓自己變得不幸福):找一份有意義的工作,或者在現有的工作中找到意義。

并非所有人都擁有完美的工作——一個能夠體現自己的價值、人際關系融洽、環境舒适的工作。但就算我們的工作不是那麼理想,我們還是有許多選擇。無論你是首席執行官還是銷售人員,是投資銀行家還是物業人員,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選擇權(即便不是完全的控制權),讓我們可以選擇關注工作中的某些元素,繼而決定我們在工作中的感受。比如說,我們可以提醒自己,自己的工作其實具有改善他人生活的力量;我們可以關注那些使自己感到興奮的工作内容,以及我們與同事和客戶之間有意義的交流;我們可以感恩自己在工作中的個人成長和專業性成長。如果現有的職位無法讓我們找到個人價值,那麼我們至少可以告訴自己,這份薪資确實為自己和家人提供了經濟保障, 并且為自己在工作外參與有意義的活動奠定了經濟基礎。

有一天,一個人走到工地旁邊,問工人他們在幹什麼。第一個工人說他在砌磚,第二個工人說他在建一堵牆,第三個工人說他在蓋一座神聖的教堂。

心理學家埃米·瑞斯尼斯基和簡·達頓的研究指出,我們的思維模式(我們的關注點)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自己在工作中的體驗。瑞斯尼斯基和達頓在研究中跟進了一些醫院的保潔人員, 他們發現其中一組認為工作就是打工——僅僅為了掙點兒工資, 并且覺得工作很無聊,沒有意義;另一組卻将工作看作一種使命,并且在工作中充滿了投入感和敬意。他們後來還發現,兩組保潔人員的做事風格也不一樣:第二組保潔人員與護士、醫生以及探望者之間的交流更多,也會确保自己和他人交流時帶給對方快樂。總的來說,他們看到的是工作中更深刻的意義:他們不隻是在打掃衛生,更是為病人的健康以及醫院順暢的運作做出自己的貢獻。

事實上,兩組人的工作内容是一樣的。那些在工作中關注自己是否實現了積極的改變,以及是否為病人的康複做出了貢獻的人,确實比其他保潔人員更幸福。此外,他們甚至比一些醫生幸福,因為這些醫生和第一組保潔人員一樣,也未能發現工作的意義。

研究人員在理發師、工程師以及餐廳員工身上也發現了類似的模式。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那些選擇将工作看作打工的人與将工作看作使命的人相比,都過得不太幸福,對生活的滿意度也較低。研究的結論是:“在最嚴格和最乏味的工作中,員工一樣可以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今天,許多企業都要求員工寫述職報告,要求他們強調自己工作中的技術層面。然而,這樣做強化了将工作看作打工的概念。與其如此,為什麼不讓員工強調那些使他們感到有意義的事呢?換句話說,與其讓員工寫一份述職報告,不如讓他們寫一份“使命感報告”。

順其自然之道經典語錄(順其自然過好當下)4

《機器人總動員》劇照。

學會說“不”

在該拒絕的時候你要說“不”,這要比為了滿足别人(或者更糟的,為了避免麻煩)而随口答應對方好得多。

——甘地

“不”是字典裡最好讀的字眼之一,但它也是許多人最難說出口的字眼之一。我們通常會因為想要滿足别人、不讓别人失望,或者擔心他人失望會引發自己内心的憤怒而答應他們。但我們忽視的是,有時候答應别人其實就是在對自己說“不”。若要變得更幸福、更成功,我們就必須更多地關注自己的意願。這意味着要學會說“不”——無論是對人還是對機會,這并不容易。這也意味着應暫時放下他人的利益,選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對我而言,說“不”很難。在我非常忙碌的一段時間,曾經有一次,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我實然感到惡心、頭暈。我當時正在出差,回到家後,我立刻和醫生預約就診。而在去看醫生之前的那幾天,我一直期望醫生會查出一些和壓力相關的問題,并且讓我減少工作量。我甚至還想象,在醫生确診後,我将打電話給項目合作夥伴,告訴他們我必須暫停工作的情景。

順其自然之道經典語錄(順其自然過好當下)5

《奇迹男孩》劇照。

在接下來的兩天裡,我終于想通了這些胡思亂想的含義。原來,工作中有一些項目并不是我想參與的,而我之所以會參與(盡管我可以随時退出),僅僅是因為我不會說“不”。更嚴重的是,我已經到了甯願付出巨大的代價(生病),都在盼望着能有一個人來幫我說“不”(醫生的命令)的地步。在我想通了這一點後,我終于找到了傾聽自己内心的聲音、關愛自己的勇氣。後來我打電話給那些合作夥伴,并且滿懷歉意地告訴他們,我要退出項目。

想想看,有沒有什麼項目或活動,退出會對你更好?你應該說“不”的事情有哪些?

撰文|泰勒·本-沙哈爾

摘編|李永博

導語校對|盧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