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魚鈎倒刺對釣魚的影響我相信很多釣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基本上都趨向于:無刺易跑魚,有刺難脫鈎的結論
目前釣魚人在使用魚鈎上分為兩個主流派:無刺派和有刺派。但是對于有刺和無刺的使用也有很多人會對放生和娛樂的情況有所改變
那麼關于有刺和無刺對于作釣的影響來說就是跑不跑魚的問題,無刺一定跑魚嗎?有刺一定不脫鈎嗎?我相信大部分的釣魚人都持有否定态度,跑不跑魚和是否有倒刺雖然有關聯作用,但是必要的技巧性也至關重要
魚鈎刺透魚嘴特寫
首先回顧一下跑魚的幾種可能性,再從有刺無刺角度分析對是否跑魚的影響對于跑魚來說,在野釣情況下無非以下幾種
一:裝備跑魚因素
1:魚鈎鈎條太細,出現了被拉彎拉直的現象
很多時候我們野釣的時候如果目标魚以鲫魚為主時,我們會選擇鈎條比較細的魚鈎,進而可以更好的刺魚,但是因為野釣的不确定性,所以有時候我們會中獲一些大個體魚類,當大個體魚類如鯉魚被刺中後會出現擺頭發力的現象,一旦力道大于魚鈎所承受的極限就會出現被拉彎拉直的現象,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跑魚現象
魚鈎被拉彎
2:子線過細或者主線有損傷出現的斷線跑魚
對于一般野釣來說我們通常的線組搭配都是在主線(1.0—2.0)子線(0.6—1.0)的範圍内,雖然說這樣的線号足以應對大部分的野釣需求,但是卻對突如其來的大魚難以勝任,大魚的沖擊力很有可能會讓我們的細子線斷裂,這也是最常見的跑魚方式,其次還有就是長期使用同一個魚線而出現的主線受損情況,在大魚的強勢拉力下也有可能會出現斷裂的可能性,所以子線過細和主線受損都有可能會出現跑魚的情況
子線切線
3:魚竿調性太軟而出現的斷竿跑魚
目前很多野釣釣友在野釣的時候會偏向于選擇軟竿作釣,主要還是想追求拉力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釣魚人都會選擇一款好的魚竿,有很大一部分釣友還是會用到二三十的劣勢軟竿,對于這種劣質軟竿來說,其工藝的差距性就會讓這款魚竿并不會有太好的韌性,所以在中獲大魚的時候很容易出現魚竿彎曲角度過大進而導緻斷竿的情況,從而出現跑魚
個人事例:筆者曾在某多上購買過一款軟釣鲫魚竿,價格也就在二三十塊錢,買來的用途也就是日常的休閑野釣小魚,毫不誇張的說半斤的鲫魚可以拉出三四斤的感覺,魚竿彎曲的弧度也是非常誇張。再一次野釣過程中,浮漂出現黑漂現象提竿刺魚,因為軟竿刺魚比較輕,所以魚并沒有太着急發力,但是從魚竿反饋的信息可以理解到這是一條鯉魚,我穩穩的控制好魚竿打算進入時間戰,當時間過了半個小時後鯉魚漸漸要露出水面,但就在鯉魚露出水面的一瞬間,直接擺頭發力直往深水紮去,魚竿頓時大彎弓,當堅持了十幾秒後魚竿出現了炸裂聲,斷竿了,望着被拖走的前半截魚竿,心情久久不能平複
斷竿
由此可以看出,劣質魚竿雖然價格便宜,但是質量也沒有保證,所以我們盡量還是不要購買這種太低價位的魚竿,以防出現和筆者這樣遭遇大魚時出現的斷竿跑魚情況
二:技巧跑魚因素
1:提竿過早,魚鈎沒有刺牢而出現的跑魚
對于提竿過早來說,說明我們還是沒有準确的讀取浮漂的信号,過早的提竿可能魚還處于一個試探餌的階段就被魚鈎挂住或者魚鈎刺的淺,這樣的情況就會導緻魚稍微一發力就會出現跑魚的情況
魚鈎沒有完全刺透魚嘴
2:提竿過重,出現了撕裂魚嘴的情況跑魚
很多釣友在提竿的時候都保持着相當大的力氣,恨不得直接把魚甩上來,對于這種情況來說,提竿過重就會導緻我們在刺魚時作用在線組上的力道加大,魚鈎刺魚的力度也就加大,很有可能就會出現撕裂魚嘴的情況發生,表現出來的特性就是:我們在提竿的一瞬間能感到中魚的信号,但是很快就消失,收竿看魚鈎時,魚鈎上有魚的嘴唇在上面,這就是提竿過重而導緻撕裂魚嘴的跑魚情況
熟知了跑魚原因,我們再來看魚鈎倒刺對于跑魚的本質和原因
對于倒刺來說,它隻是作用在鈎尖上方并且和鈎尖方向相反的一個小鈎,而且倒刺的大小也會因為魚鈎号數的大小有所改變
1:倒刺對于跑魚的本質
對于魚鈎刺入魚嘴後,也就是說倒刺位置也穿透了魚嘴,一旦倒刺處于魚嘴的内部,這個時候魚想要将魚鈎吐出來是完全沒有可能的,因為有倒刺的緣故,因為倒刺的方向是和鈎尖相反的,所以它會出現了阻擋的作用,使得魚鈎不容易被吐出來,而且倒刺會貼合魚嘴形成一個三角形狀,更不容易被穿透回來,這也是為什麼有刺鈎刺透魚嘴後不容易脫鈎的原因
正口
2:有刺鈎出現了跑魚現象,原因有哪些
- 魚鈎并沒有刺透魚嘴,進而倒刺無法形成阻擋作用:這一點多為我們小型鈎偶遇大魚時容易出現,大魚魚唇厚(特别是鯉魚)小号鈎很難刺透魚唇,如果沒有刺透的話,倒刺就沒辦法起到作用,也就更容易出現跑魚情況
- 魚鈎号數太小,倒刺基本處于露尖的狀态,意義性不大:對于一些小型有刺鈎來說,因為魚鈎号數低,所以它的倒刺相對也就更小,甚至不細看都感覺是沒有的情況,以袖3有刺鈎為例:它的倒刺就非常小,基本處于一個露尖的狀态,也就是說倒刺的作用性不大,之所以我們感覺有刺好用,第一魚個體小可以直接飛,第二技巧熟練控魚穩,這兩點的使用最終得出結論為:有刺鈎不跑魚
小倒刺
在面對:有刺不脫鈎,無刺易跑魚的定論時,我們究竟該如何選擇?——其實來說有刺和無刺的選擇意義性不大,隻要我們掌握了技巧,那麼有刺和無刺就不再選擇困難,定論自然就被化解技巧性對于有刺和無刺的選擇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隻要我們掌握好技巧,有刺無刺作釣都可以做到不脫鈎,不跑魚
一:掌握抓口技巧,提升抓口的準确性和及時性
對于抓口來說,是每一個釣魚人都應該掌握的,魚口在浮漂上顯現的信号需要我們釣魚人去準确的判斷,通過判斷來抓口,抓口隻是第一步,在這一步,有刺和無刺的使用沒有任何突出點,但是抓口的準确性和及時性卻可以間接影響跑魚的概率,所以想要釣好魚,不管是有刺還是無刺,我們都要熟知并掌握抓魚口的及時和準确性
二:保持魚竿的張力,以魚竿張力來控魚
對于有刺和有刺來說,我們在中魚後都要及時将魚竿弓起來,保持線組的緊繃性,特别是無刺鈎,一旦線組松弛,魚鈎很有可能會脫落,但是有刺并不是說一定不脫鈎,所以我們在中魚的第一時間需要将魚竿立起來,弓起來,來保證整體線組的繃直效果,即使魚發力,我們可以通過魚竿的韌性來化解魚的沖擊力,同時保證魚鈎的不脫性,這也是在選用有刺和無刺的一個控魚技巧
彎弓
三:小個體魚可以飛,但大個體魚一定得溜,直至翻身,但切記一定要保持魚竿張力直至魚入抄網
對于小個體魚來說,我們可以合理利用魚竿的調性來進行飛魚,但是遇到大個體對象魚時我們一定要時刻保證我們的魚竿張力,即使魚已經翻身,也不要松弛魚竿,因為在抄魚的時候還有可能進行魚力發力,一旦線組或者魚竿松弛,很有可能出現跑魚的現象,所以我們還是要保證魚竿的張力來控魚,直至對象魚入抄網,我們才能松弛魚竿
保持魚竿張力抄魚
總結一下對于倒刺來說,有刺不一定不脫鈎,無刺也不定會跑魚,我們一定要抓其本質,并且做出合理性的技巧選擇,這樣才能在有刺和無刺的選擇上運籌帷幄。
我是野釣手小孟,一個專注于野釣的釣魚人,如果你也喜歡野釣,可以關注,評論轉發
以上是筆者在實戰作釣使用有刺和無刺的一些經驗總結,釣友們如果有好的見解,歡迎指出,以做改正和借鑒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