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14日深夜至15日淩晨,一艘号稱永不沉沒的豪華遊輪“泰坦尼克号”在首航的第5天擦撞了一座冰山,最終沉沒。
這個事件後來也被著名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拍成了電影。
今天,我并不是要重溫傑克和露絲的浪漫愛情故事。我們來聊不一樣的,在這次沉船事故中,一項當時全新的發明對救援工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就是無線電。
我們來聊不一樣的,在這次沉船事故中,一項當時全新的發明對救援工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就是無線電。
永不沉沒的豪華遊輪話說“泰坦尼克号”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交通工具,很多人都認為它是不會沉的。當時有個雜志叫做《造船專家》,就曾發表過這樣的言論:
“泰坦尼克号”根本不可能沉沒。
還有船員在和一位乘客聊天時,就曾說過:
就是上帝親自來,他也弄不沉這艘船。
這足可見當時的人們對于這艘船的信任。
無線電報機
但我們要清楚,在“泰坦尼克号”首次出航的前20年,也就是1890年以前。遠航其實是一件蠻刺激的事情,當時沒有手機,也沒有互聯網,連電報都是有線電報,船上根本無法配備。所以,一旦遠航,就等于失聯,要直到船再次靠岸時,人們才能知道這艘船順利到達了。
不過,在1900年前後,好幾個發明家陸陸續續發明了無線電報。尤其是馬可尼,他的無線電報技術被推廣開來,開始大規模地商用。一些船也開始配備了無線電報。
其中,“泰坦尼克号”就配備了當時世界上最新進的無線電報機,還有兩位電報員。
無線電報在當時确實是一個特别新潮的東西,而且也真的備受大家的青睐,從開船起,就有許許多多乘客要拍發私人電報,這些電報大多是報平安和股票買賣交割的指令。
1912年4月12日,“泰坦尼克号”收到了恭喜她首航的電報,還提醒“泰坦尼克号”要注意周圍有很多冰山。
4月13日,由于拍發電報的人實在太多太多,無線電報機無力承受如此高負荷的工作強度,所以就壞掉了。兩位電報員整晚都在修電報機。
冰山!冰山!4月14日,晚上21點左右,“泰坦尼克号”收到附近船隻的冰山警告。但是,由于當時電報員正在和其他人電報溝通,沒有聽清楚。等到電報員回問對方具體發了什麼時,對方的電報員已經下班,回到船艙内休息。
晚上23:40,船員發現一座冰山向“泰坦尼克号”漂來,但是當時“泰坦尼克号”正在以接近最快時速前進,根本來不及轉彎。于是,右舷被撞開了一個大裂口。
遇到這種情況,這位富有經驗的船長也慌了,因為他心裡清楚,“泰坦尼克号”會沉。于是,他來到電報室要求電報員抓緊發出求救信号。
随後,船員們放下救生艇,安排乘客登上救生艇。但是救生艇數量嚴重不足,隻有20艘,全部裝滿也隻能裝滿1100人,但是“泰坦尼克号”上有2224人,也就是說即使是理想狀态下,救生艇也隻能承載一半的人。無奈之下,船長下令:
女人和小孩優先。
4月15日,0:15,“泰坦尼克号”發出了求救信号CQD,這是“come quick,danger”的縮寫,意思是速來,危險。電報員以最快的速度不停地向外發出求救信号。
由于當時還沒有輪班的機制,許多船隻的電報員都已經下班回到船艙内睡覺。無奈之下,“泰坦尼克号”改變了求救信号的内容,添加了"SOS”的指令。我們可以來感受一下GQD和SOS的指令區别。下面音頻前半段是GQD,後半段是SOS。
GQD的莫爾斯電碼是:— — · — — · — — · ·
SOS的莫爾斯電碼是:· · · — — — · · ·
也就是三短,三長,三短。區分度明顯要高于GQD,當時其實已經規定SOS為國際統一的遇難信号。但是并沒有引起重視,電報員們并沒有馬上使用。
“泰坦尼克号”撞冰山之後,電報員在無數次呼叫無應答的情況下,想到了SOS這個遇難信号,結合着GQD一起,又大規模地發了好幾次。
這時候,周圍的船收到了信号。隻不過,當時“泰坦尼克号”的四副報來的坐标不準确,導緻電報員發出去的定位點與實際相差了25公裡。
紅色五角星:實際位置;黑點:發出CQD的定位地點;藍色三角:冰山;黃點:其他船舶。
這雖然耽誤了不少的時間,但是附近的船收到求救信号後,陸陸續續地往“泰坦尼克号”的方向趕。
2:10,電報員菲利普斯發出最後一封求救電報後,也離開了幾乎被海水吞沒的電報室。
2:17,海水湧入了中央控制室,船上的燈全部熄滅。
2:18,随着一聲巨響,“泰坦尼克号”斷裂成了兩截。當時船上的樂隊一直在演奏,直到船沉的那一刻,他們用音樂安撫着即将死去的乘客們。
2:20,泰坦尼克号沉入了海中。
當時的天氣特别寒冷,在救生艇上的幸存者隻能看着許多人跌入水中,要麼淹死,要麼凍死,他們無能無力。在救生船上也找不到任何食物或飲用水,有些人隻能飲用海水。
3:30,“卡帕西亞号”最先趕到現場,并在立即展開了救援工作,直到8:30。最終,救出了710名幸存者。
關于災難的反思無線電求助信号當時還被遠在紐約的電報員接收到,他迅速通過無線電廣播向全世界播報了這則不幸的消息。許多媒體紛紛報道了沉沒事故。
《泰晤士報》事後發表評論,
我們感謝馬可尼發明的裝置,它使“泰坦尼克号”能夠最快地發出求救信号。在這之前,很多船隻沒有發出任何遇難信号就沉沒了。
是的,在無線電報機被發明之前,船隻的出航其實就是與大自然的對賭,即使遇難,也沒辦法向外界求救,如果類似的遇難事故發生在無線電報機被發明之前,或許710名的幸存者可能都會遇難。所以,無線電報機的發明,提高了人類對抗災難的能力。也在這次沉船事故中其中的十分關鍵的作用。
除了技術進步帶給人類對抗不确定性的能力,這場沉船事故還引發了對于航運安全的反思。整個過程中,救援船嚴重不足,電報員沒有輪班制度,對于危險警告的放任,以及沒能及時采用合理的求救信号,其實都是引發沉船事故的因素。這也在這場事故之後,得到了很好的規範。
好的技術想要發揮作用還需要搭配上好的安全規範,如果技術和規範都能同時兼顧,那“泰坦尼克号”的悲劇也就不會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