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感謝馬總的一封信

感謝馬總的一封信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17:02:35

  家書是家庭情感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一盞暖燈之下,鋪開一頁信紙,拿起筆來,寥寥數語,傾訴心中對親人的思念,至擱筆,仍有太多思念無法盡諸筆端。滿載情感的書信,寄與至愛親朋,輕輕拆開,唯恐撕破了一角,欣喜看處,見字如面,又是怎樣的暖如春風。

  正是對書信時代的這種懷念,對“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隻夠愛一人”時代的眷戀,成就了戲劇一封家書之《至愛親朋》的構想。

  6月25日,在《至愛親朋》主創見面會上,戲劇總策劃、沈陽市文廣局副局長馬今談起這部劇的創作思路。當天,編劇、著名詩人李輕松,編劇、導演、著名作家皮皮等主創人員也與觀衆們見面。

  

  李輕松介紹導演皮皮

  “好的内容一定會打動人”

  “未讀書中語,憂懷已覺寬。燈前看封箧,題字有平安。”馬今是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經曆過書信年代,感受過從寫信、等信、收信、讀信所有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是忘不掉、抹不去、帶不走的,是沉澱在生命裡的情感訴求和溫暖的力量。

  《至愛親朋》這部劇恰恰可以讓那些沒有經曆過書信年代的年輕人們坐在劇場裡,一起靜靜聆聽歲月回聲,感受情感激蕩,體會最美好的過往。

  馬今認為,能夠遇到皮皮的作品,能夠獲得李輕松的迅速推進,是這部劇能夠在5個月時間裡實現首演的關鍵所在。為了保有那份新鮮感與期待感,馬今一直刻意沒有去打聽劇本和進程,隻是想在首演的第一時間,擁有自己最直觀的感受。

  談起《至愛親朋》與《見字如面》的區别,馬今認為它們有相同的東西,就是書信形式,但又有不同,“我們不用明星,我們更想做一個普通老百姓的東西。雖然形式簡單,但是好的内容一定會打動人,簡單也可以做到極緻。”

  《至愛親朋》勝在以情感人,能夠給每位觀者帶來切身的體會,這種感動和體會來源于傳統的家書文化,也是該劇選擇一封家書形式的緣由。

  家書的唯美,體現在父親對兒子深愛,妻子對丈夫的牽挂,朋友之間的寒暄。家書的意義與價值,是人們再也熟悉不過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詩人袁凱的詩作《京師得家書》稱,“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别語,隻道早還鄉。”家書,是親人對遠方遊子的惦念與盼歸。

  唐代詩人張籍所作《秋思》稱,“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複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家書,是親人對家無盡的思念與深愛。

  

  主演與觀衆見面

  重塑社會心靈,重塑文化生态

  家書的意義不言而喻,是值得珍惜的寶貴精神财富,因此主創團隊選擇了一封家書的主題,接下來還要在這個主題下繼續做系列家書的戲劇——包括親情系列、友情系列、愛情系列等。無論如何,家書系列都将貼近生活,貼近身邊人的真情實感,讓更多的普通人擁有這個舞台去紀念他們美好的歲月與情感。

  馬今也表示,未來将繼續尋找合适的内容,完善家書系列戲劇。

  沈陽市文廣局大力推動《至愛親朋》這部戲劇所體現出的,不僅是家的情懷,也是國的情懷。

  振興東北文化先行,沈陽市文廣局不僅擁有文化建設的責任擔當,還擁有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責任擔當,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重視文化建設、着重樹立文化自信,使更多的人能夠重拾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真誠,重拾對傳統文化和文明的敬畏,重新連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讓社會心理更加光明,重塑社會心靈,重塑文化生态。

  “我們希望讓社會重新回歸溫暖,重新擁有力量,重新打造實力文化。”馬今說,做現象級的作品早已不是我們的目标,而是要打造有品質、有溫度、有情感、有文化的常青樹作品。

  

  參加見面會的觀衆

  編後——

  

  馬今展示自己的一封家書

  家書,其形式體現的是一種良好的家風傳承。中國的傳統美德,莫不是在家書中叮囑教誨。家書,寄托家庭情感、傳承中華文化、承載文明價值,體現出人與人之間最本真的情感。

  一封家書之《至愛親朋》所表達的,正是對傳統文化與情感價值的呼喚。

  正如一段小文所說:

  我懷念的,是那個寫信的年代。一筆一劃,那麼認真,那麼用心,那麼動人。

  那時候,一個人可以等另一個人一輩子,時光長久而寂寥;

  那時候,可以坐在窗前,從天明到日落,從花開到花謝;

  那時候,可以數十年珍藏一封書信,而那封書信,也可以寫寫停停……

  文/張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