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的精神家園:每天一篇名家散文/随筆/經典短篇/語錄,涵養心性,變化氣質。
《世說新語》是由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書籍。其内容主要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轶事,被魯迅先生稱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書中記載了各類名士的嬉笑怒罵、玄機才智和柔情趣意,他們是真正萬裡挑一的有趣的靈魂。
壹
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應首過,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子敬雲:“不覺有餘事,唯憶與郗家離婚。”
——《德行第一之三十》
【注釋】
王子敬:王獻之,字子敬,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
道家:道教,也叫“五鬥米教”。史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信奉五鬥米教。
上章:道士替病人向天帝上奏章,祈求保佑和祛病廷年。
首過:自首過錯,忏悔。
由來:從過去到現在。
異同得失:偏義複詞,側重異和失。
與郗家離婚:王獻之原娶郗昙女兒,後離異。
【譯文】
王子敬病重,請道家主持上表文禱告,本人應該坦白過錯,道家問子敬:“從過去到現在有什麼不同和失去的嗎?”子敬說:“想不起有别的事,隻能憶起和郗家的女兒離過婚。”
貳
顧悅與簡文同年,而發早白。簡文曰:“卿何以先白?”對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淩霜猶茂。”
——《言語第二之四十》
【注釋】
顧悅:晉代名士,字君叔,今江蘇武進人。
簡文:簡文帝,名司馬昱(公元320~372年),字道萬。(東)晉元帝少子。
蒲柳:即水楊,枝葉易凋。
【譯文】
顧悅和簡文帝(司馬昱)同歲,可顧悅的頭發早白了。簡文帝問:" 你的頭發為什麼先白了?" 顧悅回答:" 蒲柳柔弱,到秋天葉子就落了;松柏堅實,越曆經風霜越茂盛。”
(顧悅以蒲柳自喻,以松柏喻簡文帝。)
叁
司馬太傅齋中夜坐,于時天月明淨,都無纖翳。太傅歎為佳。謝景重在坐,答曰:“意謂乃不如微雲點綴。”太傅因戲謝曰:“卿居心不靜,乃複強欲滓穢太清邪?”
——《言語第二之六十》
【注釋】
司馬太傅:即司馬道子,東晉簡文帝之子,官居太傅,執掌朝政,後被桓玄殺害。
纖翳:細微的遮蔽物。
謝景重:謝重,字景重。謝朗之子,曾任司馬道子長史。
乃複:竟然。
滓穢:玷污。
太清:天空。
【譯文】
太傅司馬道子夜裡在書房閑坐,那個時候,天空明亮,月光潔淨,沒有一點陰雲遮蔽。太傅贊歎不已,認為美極了。謝景重當時也在座,回答說:“我覺得還不如有點微雲點綴。”太傅便打趣謝景重說:“你自己心地不幹淨,竟然強要玷污了這明淨的天空嗎?”
肆
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山妻韓氏,覺公與二人異于常交,問公,公曰:“我當年以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負羁之妻亦親觀狐、趙,意欲窺之,可乎?”
他日,二人來,妻勸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視之,達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緻殊不如,正當以識度相友耳。”公曰:“伊輩亦常以我度為勝。”
——《賢媛第十九之十》
【注釋】
一面:一見如故。
契若金蘭:指朋友之間情投意合。
當年:現在,如今。
負羁之妻亦親觀狐、趙:出自《左傳》 。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到了曹國,曹國大夫僖負羁的妻子經過仔細觀察,認為重耳的随從狐偃、趙衰是大才,能夠輔助重耳成為朝王。
墉:牆壁。
才緻:才情志趣。
識度:見識氣度。
伊輩:他們。
【譯文】
山濤與嵇康、阮籍一見如故,情投意合。山濤的妻子韓氏,覺得丈夫與這兩人不同于一般的交往,(便)問丈夫。丈夫說:“我現在認為是朋友的隻有這兩個人罷了。”韓氏說:“負羁的妻子也親自觀察了狐、趙二人,我想要看看他們,可以嗎?”
某天,嵇康、阮籍二人來(山濤)家中,韓氏勸丈夫留他們(在家中)住宿一晚,準備好酒水和肉食。到了夜裡,(韓氏)便在牆壁上開了個小洞來觀察(嵇康、阮籍二人),看到 天亮也忘了回去。山濤進來 問道:“這兩個人怎麼樣啊?”妻子韓氏說:“你的才情志趣不如他們,你應當用的是見識和氣度和他們交朋友罷了。”山濤說:“他們也常認為我的氣度要勝于他們。”
伍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隐詩》 。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任誕第二十三之三十五》
【注釋】
王子猷(yóu):王徽之,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
左思:西晉文學家。所作《招隐詩》旨在歌詠隐士清高的生活。《招隐詩》:“策杖招隐士,荒塗橫古今。岩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戴安道:即戴逵,西晉人,博學多能,擅長音樂、書畫和佛像雕刻,性高潔,終生隐居不仕。
【譯文】
王子猷住在山陰,一天夜裡下大雪,他一覺醒來,推開門,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一片潔白。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詠起左思的《招隐詩》 ,忽然想念起戴安道。當時戴安道在剡縣,他便即刻連夜乘小船去拜訪(戴安道)。經過一夜才到,(王子猷)到了戴安道家門前沒進去便返了回。有人問他這樣的緣故,王子猷說:“我本來乘着興緻出行,沒有了興緻就返回,何必要見戴安道!”
版權聲明
文字部分内容摘自《世說新語》(三秦出版社,責任編輯胡豔麗)。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作非商業用途引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