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建于公元975年,南唐時期的吳越王錢弘俶為慶賀寵妃黃氏喜得貴子而建,故原名為黃妃塔。此塔位于西湖邊夕照山的雷峰上,故民間稱之為雷峰塔。雖然因戰亂多次遭遇損毀,但雷峰塔曆經千年而屹立不倒,“雷峰夕照”也成為了西湖經典十景之一。
倒塌前的雷峰塔
到明末清初的時候,白素貞被法海鎮于雷峰塔下面的故事已在民間廣為流傳。1924年9月25日下午,擁有近千年曆史的雷峰塔終于轟然坍塌,成為一堆廢墟,從此消失在世人的視線裡。
發掘前的雷峰塔遺址
在倒塌77年之後的公元2000年,杭州文物管理部門終于作出重建雷峰塔的決定,并且對雷峰塔的廢墟進行了考古清理發掘,終于揭開了關于雷峰塔的千年之謎。
在西湖上遠眺雷峰塔
2001年的3月11日上午,在清理掉1萬多立方米的廢土之後,雷峰塔神秘的地宮門終于露出真容。打開一塊石蓋闆之後,首先看到的是“鎮塔之寶”——100多公斤重的鐵函,長35厘米、高50厘米,已經鏽迹斑斑。
雷峰塔地宮中的鐵函
打開鐵函,一座純銀打造的阿育王塔驚豔亮相,并且保存完好。塔内裝一金棺,棺内供奉的就是佛門聖物——釋迦牟尼“佛螺髻發”真身舍利。據傳“佛螺髻發”是佛祖的頭發遺物,與北京佛牙、西安佛指一起,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三大“真身舍利”。
純銀打造的阿育王塔
在一米見方的狹小地宮裡,考古人員又相繼出土了銅鏡、青銅佛像、玉器、瑪瑙、琉璃等近六十件珍貴文物,還有近千枚古錢币。當然,并沒有發現傳說中被鎮在塔底下的白蛇娘娘。
經過清理後的雷峰塔塔基
雷峰塔遺址的考古發掘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不過倒塌之前的雷峰塔更令人向往。魯迅曾經寫過一篇《論雷峰塔的倒掉》,提到當時雷峰塔名氣很大,小時候去西湖遊玩時看到過“破破爛爛”的雷峰塔。幼年魯迅聽大人說塔下面壓着可憐的白蛇娘娘,還巴不得雷峰塔能快點倒掉。
雷峰塔底層的塔心室
民國詩人徐志摩在他的日記中也有提及雷峰塔。有一次跟好友去雷峰塔遊玩,他就預感到雷峰塔已經瀕臨倒塌,他在日記裡寫道:“塔裡面四根磚柱已被拆成倒置圓錐體形,看上去危險極了。”當時盛傳雷峰塔磚可以“辟邪”,于是塔磚遭到迷信者的瘋狂偷盜,最終倒塌。
雷峰塔近距離清晰老照片
民間向來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說法,實在是形象至極。老照片中的雷峰塔猶如一位風燭殘年的老者,曆經歲月滄桑之後孤零零地兀立在西湖邊,四周光秃秃的山頭讓人感到無比的荒涼。(文/陳永新)
歡迎關注頭條号《百草園筆會》,為你呈現更多精彩内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