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泉城濟南泉水文化

泉城濟南泉水文化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1-28 11:21:23

來源:【濟南日報-愛濟南】

泉水是大自然賜給濟南城、濟南人的寶貴财富。國際泉水節的舉辦,更為時下的濟南“漲了不少粉兒”。

暫别白日的忙碌,夜深人靜,遙想仍在汩汩噴湧的泉水,一些想法不禁在腦際盤旋開來:泉水,賦予了城市怎樣的品格;泉水,除了景觀還代表着什麼;保泉護泉,今後的路怎麼走;“泉水之都”有着怎樣的城市基因……

泉城濟南泉水文化(濟南濟南解碼)1

呂傳泉 攝

初來乍到的年輕人

蘇恒是一名在北京某高校剛畢業的大學生。他是被“勾搭”來濟南的,朋友給的理由很實在:“你要是想有個好好生活的地方,就來濟南吧!”

為不留遺憾,蘇恒查閱了很多關于濟南的資料。按城市淵源來算,濟南是府,原本是儲藏文書或财物的地方。對年輕人來說,這聽上去就很令人動心。基于這種功用定位,濟南的城建格局也和其他城市不一樣。按古曆城縣志的說法,濟南城門“南居中,東偏北,西偏南,北偏東,西去南近,東去北近,諺相傳,四門不對”,南北城門都不在一條中軸線上。在蘇恒看來,盡管這種布局讓一些岔路經常把人繞暈,但城裡所有的泉眼得以規避,濟南才能成天下第一的泉城。

泉城濟南泉水文化(濟南濟南解碼)2

呂傳泉 攝

回看曆史,濟南也不保守。蘇恒說,隻論一二線古城,西安六朝古都,洛陽河洛王裡,成都天府之國,太原一夫當關,而濟南卻是頂着古代重農抑商政策、借着漕運開河的貿易發展起來的城市。居齊魯大地“禮儀之邦”,濟南的膽識卻是不缺的。宋朝時期全世界還未“開竅”,濟南人便拿着沈括的《夢溪筆談》,借着周邊的煤礦大煉鋼鐵。等到元朝城市升格,正式成為濟南府,濟南人民也沒閑着,借着漕運的便利,成了元朝最早吃上鹽稅的一批“新貴”。到了1904年,濟南又成為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主動開埠的内陸城市,開啟了古老濟南的現代化進程。

“有一個晚上,看到一輛川A号牌的奔馳車停在路邊,聽說是慕名自駕來濟南吃燒烤的,一邊大快朵頤,一邊和濟南的朋友相談甚歡。”蘇恒認為,泉水的寬和敦頤造就了濟南的性格:很少鋒芒畢露,也不居高臨下,對我這類初來乍到的年輕人尤其友好。

大明湖畔的曆史畫

劉星晨是中新網的一名記者,應邀參加了8月22-23日在濟南舉辦的第四屆中國新媒體發展年會。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當劉星晨還坐在前往濟南的高鐵上時,便從服務熱線的短信中收到了這樣一句話。後來,約摸在各種場合不下十次與這句話相遇後,他得知這幅能追溯到清代的對聯,是濟南人對外引以為傲的推介語。當地人告訴他:“我們濟南人基本上都知道這句話。”

泉城濟南泉水文化(濟南濟南解碼)3

王鋒 攝

大明湖畔,這是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出現過的意象。當衆泉彙流的大明湖将享有“江北第一樓”美譽的超然樓守護在其間,濟南的深厚文化也由此被更多人熟知。當劉星晨走進超然樓,優雅的木香沁人心脾。趵突泉、芙蓉街、千佛山……濟南的名勝彙聚在一幅作品中,亭閣錯落有緻,泉水穿街走巷,大型木雕畫《泉城攬勝》将濟南的曆史變遷娓娓道來。

始建于清末的南豐戲樓,是濟南“曲山藝海”的曆史見證之一。坐落于大明湖畔的它,至今已有百餘年曆史。青瓦粉牆、雕梁畫棟,南豐戲樓平日裡是濟南市曲藝團演繹傳統曲藝的場所。從山東快書到梨花大鼓,精緻典雅的戲台上,小演員們道出了他們所理解的濟南文化。

秋風拂過,大明湖湖面泛起金色漣漪。圍欄旁,一對祖孫正在合影留念。“40年前從家鄉來到濟南,這也算我的第二故鄉了。”說話間,白芬霞老奶奶撫摸着外孫的頭,手指向“湖納百泉”的大明湖。在她看來,濟南的曆史文化在一代代的講述中繼續傳承。

民意彙聚的二維碼

今年以來,有個二維碼在濟南很火。掃描進入一個微信小程序,人們可以就某個話題暢所欲言,聊個“底兒朝天”。這個小程序叫“碼上商量”。

這不,最近有個關于“泉水直飲”的話題就“爆”了,話題開通3天,就吸引了近2000人紮推熱聊。有的說,對“泉水直飲”我是舉雙手贊成,總不能看着那麼好的泉水白白流掉吧。有的說,以前自己經常帶着桶去泉眼邊接水,太不方便了。也有的表示擔心,會不會影響到泉水噴湧。還有的關心價格,收費了,是不是就意味着隻能讓一部分人得到好處?

泉城濟南泉水文化(濟南濟南解碼)4

王鋒 攝

我看了一下,截至9月7日,這個話題的留言數已經達到3300條,數萬人圍觀。

泉水是景觀,也是資源。一直以來,不少濟南市民有着一個願望,那就是能夠方便地喝到清澈甘甜的泉水。2021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将市民泉水直飲工程列為22件為民實事之一。據說,到去年底,全市已累計建成了市民泉水直飲工程36處,10萬泉城市民擰開家裡的水龍頭就能飲用到甘甜的泉水。

濟南市城鄉水務局供水管理處處長李偉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濟南将再開工建設30處市民泉水直飲工程。

好事要辦好,需要正确的思路引領。“保護泉水是根本,但也要因水制宜,既要美景,也要飲泉。”濟南水務集團董事長魏洪軍說,濟南在中心城區建成100多處泉水直飲點,讓更多泉水進入供水管網,實現泉水“先觀後用”。

公園門口的“大帳篷”

大約半年前,我帶着12歲的女兒去泉城公園。期間,北門口的一個“大帳篷”引發了幾名遊客的讨論:“這個地方建這個幹啥?擋住了風景。”“今年冬天很冷,可能是把一些怕冷的植物挪進去吧。” ……

順勢,我也把這個問題抛給了女兒。她想了想,有點拿不準地說:“是不是要建個地鐵站啊?”我接着問:地鐵不都是建在地下嗎?她一闆一眼回答:“聽同學們讨論過,這下面是泉水通道。就是為了保護泉水啊。”

聽到這兒,我十分感慨,也非常欣慰。看來,保泉護泉的意識已經潛入到校園和孩子們那裡了。

早在1988年,濟南便首次提出修建軌道交通。可直到2019年,首條地鐵才在城市西部開通。“不破壞就是最大的保護。一旦破壞泉脈,将帶來曆史性遺憾。”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副院長曾純品說,濟南不是沒有能力建起四通八達的地鐵網絡,正是為了保護泉水,濟南才在這一問題上慎之又慎。

在泉水敏感區周圍劃定重點區段,濟南通過“繞行、避讓、升擡”等措施,确保泉水在地鐵線路周圍“有道可行”。目前,已開通的3條地鐵中,每個車站均設有1至2個監測井,實時監測地下水位情況。數據顯示,地鐵建設基本沒有對泉水造成影響。

泉城濟南泉水文化(濟南濟南解碼)5

呂傳泉 攝

“起死回生”的梧桐樹

因為泉,所以有了泉城,所以有了泉城路。

上世紀90年代,泉城路兩邊都是一排排、高過兩三層樓而且是一人摟不過來的梧桐樹。漫步在冠狀的樹蔭裡,烈日下和小雨中,都可以不打傘、不躲避、不急着趕路,猶如走在綠色長廊,盡情享受着綠蔭下的清涼。

市民台應新曾在媒體發文回憶:2001年泉城路在第二次拓寬改造時,一部分大樹要砍頭剪枝,另一部分要集體移植。其中,有一棵梧桐樹病了,樹心被蟲蛀嚴重腐蝕一空,複活率很低,工人們就将殘餘的枝葉砍掉,樹幹被遺棄在了路邊。後來還是園林工人的愛心發現和善意善待,他們把這棵幾乎被判了“死刑”的梧桐樹,拉到當時叫作“西郊苗圃”的樹木培植基地裡,經過簡單“會診”,實施了一次“内科”手術,既把沙子和水泥攪拌後灌進空洞的樹心裡,不讓其繼續腐爛。

幾年後,強大的生命力讓這棵梧桐樹再發新枝綠葉。2014年9月,“西郊苗圃”改建成“花圃公園”對外開放。如今這棵枝葉茂盛、“枯木逢春”的大樹,已經成為公園的一景。

另一邊廂,二十年過去了,泉城路兩邊的樹枝樹葉由吐綠發芽到枝葉茂盛,樹幹逐漸變粗,樹蔭漸漸變大,新栽培的花草樹木已經是綠蔭一片。

一棵梧桐樹的命運,是城市價值觀的縮影。“泉潤千年,水和天下”,無私包容、普惠協和的共同體理念,深深長在了濟南的城市基因裡。

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劉強說,“山泉湖河城”渾然一體的城市風貌和生态優勢,是濟南最靓麗的城市名片。時下,濟南正多措并舉,争取早日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将濟南建設成為泉水文化彰顯、風貌特色突出、生态環境美好的“泉水之都”。

本文來自【濟南日報-愛濟南】,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