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時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東璧,晚年自号瀕湖山人,湖廣黃州府蕲州(今湖北省蕲春縣)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2、李時珍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南直隸、河南、北直隸等地收集藥物标本和處方,并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曆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劄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曆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于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被後世尊為“藥聖”。
3、《本草綱目》李時珍借用朱熹的《通鑒綱目》之名,定書名為《本草綱目》。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着手編寫,至明萬曆六年(1578年)三易其稿始成,前後曆時27年。因編著時間長,規模龐大,《綱目》一書,乃父乃子及弟子龐鹿門均參與編寫,次子建元為書繪圖,可謂以李時珍為主的一本集體著作。
4、《瀕湖脈學》李時珍感其時代的中醫脈學存有缺憾甚至謬誤繁多,便依其父李月池所著《四診發明》及曆史上其他多家脈論精華,于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編著成《脈訣》,即《瀕湖脈學》。
5、《奇經八脈考》,約撰于1577年,1卷。本書考證曆代文獻,對奇經循行和主病,詳加說明,且附已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