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清淺、魚蝦肥美、竹林菜地、畦分棋布。走進位于嘉定工業區的草庵村,雞鳴狗吠相伴于耳,籬笆小徑,阡陌交錯,一派獨具特色的江南水鄉風光。
當年,在城鎮化進程中,這座區域面積4平方公裡的村莊曾被邊緣化和空心化:房屋老化、環境污染凸顯、基礎設施薄弱,加上村莊産業發展單一,勞動力流失嚴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也日益加劇,村莊發展嚴重缺乏活力。這樣一個邊緣空心村是如何蛻變為生态宜居的産業潛力村的呢?
環境髒亂村向生态宜居村蛻變
因建房管理控制,草庵村農民住宅,近20餘年未進行過住房更新,農民住宅普遍老舊破損。又因村域内沒有進行污水納管,工業企業、村民生産、生活産生的污水、垃圾普遍處于原始排放處置狀态,村域内河道淤塞、河水污臭、垃圾堆積等情況屢見不鮮,20個村民組,740戶人家不堪其擾。創建美麗鄉村之後,村裡加大了基建投入,修複了26條主要道路,整治了13條河道,全面完成740戶污水納管、自來水管道改造,每家每戶裝上了水表,安裝路燈80多盞。路通了、燈亮了、水清了、綠化多了,昔日落後村莊換了模樣。“原本從村頭到村尾3公裡路,一盞路燈都沒有,90年代修的水泥路坑坑窪窪的,走夜路很危險,現在柏油馬路平坦又幹淨,裝了路燈一路都是亮堂堂的,回家的心情也好了幾分。”村民王先生說道。
“原來村裡一個公廁都沒有,現在一共建成10座,方便了村民,也提升了環境。之後還會繼續新建,每個村民組至少要有1座。”村黨總支書記徐永良介紹,近年來開展的農村“五違四必”和無違村居創建等行動的落實,現在的草庵村正向着河清水綠、自然鄉土、幹淨整潔,生态宜居的方向蛻變。
産業薄弱村向産業潛力村蛻變
草庵村是工業區北區經濟薄弱村,村集體經濟主要以一産和集體土地非農使用租金為主。随着198工業用地減量化工作的推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愈發單一。在美麗鄉村創建中,工業區把提振鄉村産業振興亦作為工作重心,成立了為村級經濟服務的平台公司——上海昊遠物業管理公司,通過建設标準廠房、參股園區企業等方式積極參與園區産業發展。同時,借助村莊規劃方案,通過平移歸并梅山豬保種場周邊村莊,減少了保種場發展的環保阻力,助力梅山豬産業蓬勃發展。此外,鼓勵特色蔬菜種植,通過農超對接和産銷平台,構建農産品産銷服務網絡。草庵村還對2700畝水稻田實施了高水平良田建設。對田間道路進行硬化,實施水泥明渠改造和灌溉泵站管道建設。“水稻是我們村最主要的農業産業。原本水稻田間都是泥巴路,現在卡車可以直接開到田頭收糧,實現了糧食不落地,提高了農業生産效率也為推行機械化規範化的現代農業打下基礎。”徐永良說。創建美麗鄉村的過程,讓昔日的産業薄弱村向經濟潛力發展蛻變。
談及未來,徐永良表示,草庵村計劃引進更多注冊型企業,規範農業生産,鼓勵農場化經營,繼續根據本村實際情況與需求,圍繞“村容整潔生态佳、舒适宜居生活美、創收增産生産優”的發展目标,努力打造以“梅山豬文化”為主題,以“田園生活”為基礎,以“種養遊産業”為特色的“産城鄉融合型”村莊。
文字:趙一葦
供圖:夏常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