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殺會很激烈嗎?近期,年輕人青睐的“劇本殺”活動頻頻惹上負面“社交新貴”失寵、内容隐藏風險、監管風暴壓倒劇本殺……各種聲音層出不窮“劇本殺”,正在面臨被“殺”的命運嗎?它又該不該被“殺”?,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劇本殺會很激烈嗎?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近期,年輕人青睐的“劇本殺”活動頻頻惹上負面。“社交新貴”失寵、内容隐藏風險、監管風暴壓倒劇本殺……各種聲音層出不窮。“劇本殺”,正在面臨被“殺”的命運嗎?它又該不該被“殺”?
19世紀,英國就已經出現“劇本殺”雛形。2013年,一款名叫《死穿白》的英文劇本流入國内,當時并未能獲得大流行的機會。直到2016年芒果TV自制明星推理真人秀《明星大偵探》的播出,才讓這種遊戲方式進入大衆視野。
2019年是市場上公認的“劇本殺”元年,全國“劇本殺”門店發展到1.2萬家的規模,至今仍然在快速增長。金沙江創投、經緯中國等明星投資機構對相關業态投資布局,證明這個行業的投資價值已經凸顯。
作為一個新興的業态,“劇本殺”成長初期的政策環境是寬松的,已初步形成以創作者、發行商、制作商、運營商等為核心的産業鍊。但參與者日漸多元,我們卻尚未形成各個環節的把關人制度,所有環節的決策全部由市場主體或參與者自行決斷,這也難怪會暴露出問題。
根據媒體報道,暴力兇殺、黃色低俗、靈異鬼魅等類型的劇本大行其道;一些投資商傾向選擇“重口味”的恐怖主題,甚至宣揚封建迷信的内容,以達到快速引入客流的目的。線下門店也常有安全隐患。今年2月,安徽一家“劇本殺”門店發生踩踏事故,導緻8人不同程度受傷。
但我們不能談“殺”色變。從名稱來說,“殺”,在圍棋術語中就有“點殺”或“撲殺”的使用方法,亦有“殺盤棋”等日常用語。從産業來說,随着電影院、KTV等傳統業态消費疲軟的境況愈加突出,劇本殺以其豐富的業态和快速的叠代受到年輕消費群體的歡迎。由此可見,無論是在名稱還是産業方面,均應該給予“劇本殺”生存空間。
媒體曝光的初衷并不意味着要一禁了之,主管部門對新業态的出現絕不能是一有風吹草動就判令“斬立決”,而是用好手中的“緊箍”讓每個環節都能守住底線。
近年來,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沉浸式劇本娛樂專業委員會等行業自律協會組織逐步籌建運轉,但這離制訂行業規則,發布相應技術規範,指導行業健康發展尚有較大差距。
誰能擔負起把關人的責任、制訂相應把關制度,指導行業開展糾錯整改,需要政府主管部門盡快厘清監管主體,并确定目标任務和規章制度,方能讓“劇本殺”産業握住底線、守正創新。
此外,我們讨論影視劇的好壞,首先會探讨劇本的優劣,“劇本殺”也是一樣。作為一種劇情體驗遊戲,“劇本殺”的核心仍然是IP創作。
IP,通常與書籍、電影、電視劇、遊戲等相關,後來逐漸延伸到商業、文旅、酒店等跨界闆塊。迪士尼、環球影城度假區落地中國後,都憑借強大的IP收獲頗豐。
其實,在實景娛樂方向,國内不乏選手。恒大、融創、萬達、建業等傳統地産商,華強方特、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傳媒類企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布局。但它們多數離國際化實景娛樂差距不小。
“劇本殺”一定程度上化解了IP向實景文旅衍生中高投入、高風險、低回報、長周期等難題,它賦予消費者深度了解并參與其中的機會,也給予創作者賦予作品更多生命的可能。從個體戶到職業投資者,再到專業投資機構的進場,整個行業的優勝劣汰在不斷加速。
“劇本殺”到底有沒有未來,又會有怎樣的未來?沒有人知道,但行動才有發言權。當務之急,是厘清主管機構責任權利,制訂相應管理機制,做好把關人,對亂象予以及時糾正指導,也讓從業者有據可循有章可依。同時,推進行業積極建立健全自律機制,促進行業交流,激活創新活力,助推行業“領頭羊”。隻有這樣,才能保持“劇本殺”産業的有序和良性發展,讓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存。李澤清
來源: 湖南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