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劃分為12種主要類型。它們是:地盾、地台、古生代造山帶、中生代-新生代造山帶、大陸裂谷系、火山島、島弧、海溝、大洋盆地、洋脊、邊緣海盆、内陸海盆。地殼類型,是指具有相似地質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的地殼區段。
1、地盾:由前寒武紀岩石組成,很少或沒有沉積蓋層,也很少或沒有地震活動,是地殼的穩定部分。構造上長期穩定,地形平緩。出露岩石的變質程度多半反映了其原來的埋藏深度,它們一般形成于5-35km深度條件下的溫壓條件。世界上最大的地盾有非洲地盾,加拿大地盾和南極地盾等。
2、地台:也是地殼的穩定部分。其基底由前寒武紀岩石組成,上複1-3km 的未形變或形變程度低的沉積岩。地台上沉積岩的年齡,可從前寒武紀至新生代,如中國的華北地台。
3、古生代造山帶:是古生代褶皺、斷層和火成活動的曲線狀地帶,其寬度和延長可從幾百公裡到幾千公裡,由各種地槽型岩石組成。常以低的高度剝蝕的山脈或山區為特征,代表了中等穩定的構造活動條件,最強烈的中生代造山帶是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脈和亞洲東部類似的山脈地區。
4、中生代-新生代造山帶:其規模和岩石類型、特征等與古生代造山帶相似,與後者的差别是它們具有不穩定的構造活動條件。最強烈的新生代造山帶是橫貫歐亞南部的阿爾卑斯-特提斯帶和上述的科迪勒拉山系,如西藏高原和科羅拉多高原。
5、大陸裂谷系:是以斷層為邊界的谷地。寬 50-75km,長可達幾百至上千公裡,以張力構造為特征,地球上最長的裂谷系是東非裂谷,從小亞細亞西部到非洲東南部延伸達 5600km。裂谷系可以産生在任何年齡的岩石中,年青裂谷系以其構造活動條件不穩定為特征。
6、火山島:大洋島嶼有各種類型和成因,這裡是指火山成因、與俯沖帶無關的島嶼,它們産在洋脊上或其附近,或産在大洋盆地内,其構造活動性變化大。
7、島弧:島弧産在活動的或近代的俯沖帶之上,呈弧形的島鍊。島弧系主要由年青的鈣—堿性火山岩和侵入岩組成,近代島弧以強烈的地震和火山作用為特征。
8、海溝:大洋海溝是俯沖帶開始的标志,常伴随強烈的地震活動。海溝沿大陸邊緣平行于俯沖帶上的島弧或火山鍊,代表大洋的最深部分,其深度一般為5-8km,它通常含有少量來自附近島弧或大陸地區的沉積物。
9、大洋盆地:是地殼的穩定部分,有薄的深海沉積物蓋層和線性磁異常。由于大陸供應碎屑沉積物,沉積層沿大陸斜坡變厚。總體說大洋盆地比較平坦,但它有深海丘陵、海底平頂山和大洋島嶼等。
10、洋脊:是寬的線狀帶,靠近大洋的中央部位。地形較高,構造上不穩定。洋脊附近頂部有裂谷系,玄武岩漿從那裡侵入或噴出。世界範圍的洋脊系統從這個大洋到另一個大洋互相聯系,總長達 80000km。洋脊頂部常為許多轉換斷層切割。可使洋脊各段位移上千公裡。冰島是現代洋脊唯一露出地面的實例。
11、邊緣海盆:是大洋地殼的一個組成部分,位于島弧與島弧之間或島弧與大陸之間,沉積物來自大陸或島弧。邊緣海盆廣泛發育于太平洋西部,可以分成活動與不活動兩類。構造活動的邊緣海盆,具有薄的沉積蓋層,地塹地壘的地形及高熱流值等特征。
12、内陸海盆:是完全被陸地包圍的盆地,以及與島弧系無關的邊緣海。後者亦幾乎被陸地所包圍,如黑海和墨西哥灣,構造上屬中等穩定至穩定地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