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課程?回想多年來的生活習慣,感覺受母親的影響還是最大的,别的不說,單說一下每天的一日三餐雖說從記事起,我們家生活就比較困難,但我們從小都覺得,家是最溫暖的地方,因為那個家有母親在,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媽媽的課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回想多年來的生活習慣,感覺受母親的影響還是最大的,别的不說,單說一下每天的一日三餐。雖說從記事起,我們家生活就比較困難,但我們從小都覺得,家是最溫暖的地方,因為那個家有母親在!
小時候,隻有父親能勞動掙工分,母親都是把家裡最好的做給父親吃,因為幹農活辛苦、消耗體力大,光吃稀的不撐勁,母親就想盡辦法,讓父親多吃一些幹飯,比如把高粱或紅薯碾碎,做成煎餅或窩頭,每次擺下碗筷,我們兄弟幾個都會主動的喝稀粥,把煎餅、窩頭留給父親。
母親給我們從小立了一個規矩,就是每次吃飯,都要等全家到齊了再開飯。記得那時候,每到春節或重要節日,都要包一次水餃,或是炒幾個青菜,這時候是小孩子最受煎熬的時候,因為平時是吃不到這些的,所以,恨不得早開飯,先吃為快!母親也知道孩子們是迫不及待的,但父親不回來,她絕不讓我們先吃!所以,從小我也養成了一種習慣,就是吃飯的時候,全家人到齊了再開飯,不管誰沒回來,哪怕時間再晚,隻要說回來吃,就等着!
母親還有一個習慣,就是來了客人,就拿出最好的東西來招待。那時候,農村是每年的春節和收麥後,親朋好友都要串親戚,麥後來客人還好說,夏天青菜是現成的,新麥子可以烙油餅,也可以蒸饅頭,買點酒肉就可以了,而春節待客就困難得多,每年春節家裡也就買三、五斤肉,買幾條鹹魚,再殺隻雞,這些東西,除了請家堂供奉祖先以外,年三十晚上大鍋菜放上一點肉,就算過節了,其餘的都是用來招待節後來客的。來了客人,小孩子即使是眼巴巴的在一邊看着,父母也會告訴我們,那是招待客人的,必須客人先吃……。受母親的影響,直到現在,我們家招待客人都是拿出家裡最好的東西,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來客人時,媳婦去儲藏室拿酒也是揀最貴的!
現在我們家已經有了第三代,受潛移默化的影響,或許這種習慣還會繼續傳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