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現在的中國人民屏幕上除了母親就是身體器官,甚至有的人還罵不過别人,魯迅先生看了都搖頭。
隻怪本人沒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問候别人的方式越來越單一,恰恰說明現代人的詞彙越來越匮乏,為了不讓這門學問消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古人的罵人名場面,還不趕快收藏關注,準備随時複習!如何讓别人挨罵的時候還高看你一眼?學習國粹,吾輩義不容辭。
最早的時候人與人還是非常淳樸和拘謹的。 罵人最多是:“叱嗟,爾母婢也”,也就是“呔,你母親就是個婢女。”聽起來好像是罵了,但又沒有完全罵。
《史記》、《漢書》裡三分之一的罵人語錄都是劉邦說的,而劉邦每一次罵人,世界上都會多一個兒子。劉邦在任時,有個手下嫌棄劉邦文化低,勸他多學習用心良苦,劉邦聽見直接開噴:“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意思就是:“你爹我馬背上的的天下,讀什麼書?”
現在大家都喜歡當别人爸爸,朋友之間相互開玩笑,中國人罵人的藝術也日新月異,國粹也朝着兩極分化的方向發展。底層人物罵的越來越髒,文化人卻開始“陰陽怪氣花樣頻出。”
在四大名著裡,罵人也水平高端。《水浒》裡的那些土匪惡霸,張口閉口不離鳥,不光男人們出口成髒,女人更是殺瘋了,比如小蹄子、死娼婦...五花八門、詞彙量驚人。《紅樓》中趙姨娘罵自己兒子:“呸,你這個下流沒剛性的,也隻好受這些毛崽子的氣。”鳳姐又罵趙姨娘:“糊塗油蒙了心爛了舌頭,不得好死的下作娼婦别做夢”。連弱不禁風的林妹妹也說過9次粗話。
比如當時諸葛亮活活罵死王朗,引經據典,不帶一個髒字。用狗來說,我們最多罵出五六個詞,而真正的曆害人能夠用狗這個字寫出一篇小作文。
元代戲劇裡就是:“這等人是狗相識,這等人有甚麼狗兄弟,這等人狗年發迹來峥嵘,這等人脫的是狗氣狗聲,這等人使的是狗心狗行,是一個吸狗尾的喬男女,是一個拖狗皮的賊醜生。”瘋狂輸出,利用排比句,增強了罵人的氣勢,彌補了沒有髒字的不足,行雲流水,酣暢淋漓。
有人會用藏頭詩或者隐喻來罵人,可以說境界非常之高。比如說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孝悌忠信禮義廉。”看似規矩實則暗藏玄機,有人看懂的嗎?答案在下面。
《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曾寫:“我要是把人活成你這樣,早就拔根球毛把自己勒死了。”
文學大師錢鐘書罵人:“滿臉雀斑像面餅上蒼蠅下的糞,而舉止活潑像通了電似的。”
所以家人們,要罵人先讀書。雖然我們不推崇罵人,但是就像梁秋實說的那樣:“古今中外沒有不罵人的人。”罵人是一種調節情緒的方法,偶爾emo的時候,罵人能緩解壓,罵人是一種調節自己、保護自己、反抗的手段,不是暴力、攻擊别人的方法,總之該快樂,還得快樂。
關注作者,持續日更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