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是故鄉親景是故鄉美

人是故鄉親景是故鄉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1:52:51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詩人艾青的作品《我愛這土地》一句話。

每個人都有家鄉,年少生活在這裡,充滿了快樂童趣。随境時遷離開熱愛的故土,外地奔波的艱辛,但心中仍然對家鄉思念,那裡有他們熟悉的親人,家最終的歸屬感。

《蘊情的土地》這本書講述了異鄉他地在外的奮鬥事件,時代的變遷,幾代的沉浮,但仍架不住老鄉見老鄉的熱情,一起叙述家鄉的故事。

人是故鄉親景是故鄉美(蘊情的土地思鄉的眷戀)1

作者是帕蒂古麗,維吾爾族作家,中國作協會員。生于新疆沙灣,長居甯波餘姚。長篇小說《百年血脈》獲得“第三屆向全國推薦百種優秀民族讀書”;散文《思念的力量》獲得全文散文大賽第一等獎。

作者身體的另一半維吾爾族的血緣延續了父親的血脈。現在精通甯波這個地方的方言,熟悉南方人的生活習慣,在這裡做事迎刃有餘。就像書中所說“我隻是一直流浪在路上的那一個,一直遊動在兩者之間。我們不想成為既達不到達,也無法返回的那一個。我的還鄉,就是我返回對生命原點的無限接近中”。

時代的變遷,人們的遷移,民族的融合,文化的傳承,都是格局的改變,中國任何一個地方,封閉早已打破,一座包含多種不同文化的民族熔爐。

翦氏哈勒後人回到新疆,住了一個月,領略了騎馬奔馳,效仿先祖,第一次喝到祖先喝過的水,他們習慣新疆的飲食,沒有任何不适。這就是血緣的傳承,骨子裡流淌的因子。

新疆維吾爾爾族和湖南維吾爾族的情感一樣,都是熱情的擁抱,六百年真有什麼變化,就是飲食的改變,語言的轉變。但不變的是我們都是華夏子孫,血緣的至親。

人是故鄉親景是故鄉美(蘊情的土地思鄉的眷戀)2

圖片來自網上

中華民族的強大的古代,外國人員的仰慕,不乏外國王族的到來。

永樂十五年,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巴哈喇與西王.峒王,帶領大型使團訪問中國,受到朱棣的熱情款待。他們在京帶了20餘天,回程途中東王在德州殁于急症。王妃與兩位王子長留德州,直到去世。現在這個村子都是他們的後代。

人是故鄉親景是故鄉美(蘊情的土地思鄉的眷戀)3

圖片來自網上

他們祭祀祖先後裔還是按照伊斯蘭教習俗紀念,現在後人他們屬于回族,但是是一群特殊的回族。六百年的歲月,他們漸漸退掉了菲律賓人的印記,随着與當地居民的融入他們的節日、服飾、長相都完全回族化了。

家鄉的呼喚是我們内心強烈的歸屬,當一個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被埋沒在這片土地上的時候,他們的根紮在這裡。他們頑強生存下去,在這片蘊情的土地上繁衍,生生不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