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某第三方支付工具在PC網頁和手機客戶端出現無法登錄、網絡異常等現象,對此,官方回應稱,服務異常是因為某地光纜被挖斷所緻;
沒過多久,某訂票的官方網站及APP也陷入癱瘓狀态,通過官方發布的消息稱:部分服務器遭到不明攻擊,導緻官方網站及APP暫時無法正常使用。
在上述事件持續發酵的過程中,網上迅速流傳這樣一個段子:挖斷了光纜你就癱瘓了?做雙活啊!數據中心貴,就上雲啊!黑客攻破就完蛋了,為什麼不做災備!
什麼是災備?
災備,是容災和備份的簡稱。
不論是自然災難還是人為災難,隻要有數據傳輸、存儲和交換的地方,就會産生數據失效、丢失、損壞等風險,一旦發生,就會給數據中心帶來難以估計的損失;而災備,就是業務數據安全的重要保障。
指在相隔較遠的兩地(同城或異地)建立兩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統,互相之間可以進行健康狀态監視和功能切換,當一處因意外(天災、人禍)停止工作時,整個應用系統可以切換到另一處,使得該系統功能可以繼續正常工作,側重數據同步和系統持續可用。
指用戶為應用系統産生的重要數據(或者原有的重要數據信息)制作一份或多份拷貝,以增強數據的安全性。側重數據的備份和保存。
災備的兩個關鍵技術指标?
災難發生後,容災系統進行數據恢複,恢複得來的數據所對應的時間點稱為RPO。如果企業每天淩晨零時進行備份一次,當服務恢複後,系統内儲存的隻會是最近災難發生前那個淩晨零時的資料。
當災難發生後,最理想的狀态是系統立即恢複,而且完全沒有數據丢失,即RTO及RPO皆為零,可這樣一來,造價也是非常昂貴的,而且也不一定有這個必要。
數據中心災備技術有哪些呢?數據中心的災備技術大體上可以分為五種:冷備、暖備、熱備、雙活、多活。
一般來說,主數據中心的負載可能會多一些,比如分擔60-70%的業務,備數據中心則分擔40%-30%的業務,相較于熱備和冷備,雙活技術是主備數據中心同時承擔業務,當其中一個數據中心故障時,另一個數據中心會自動接管所有業務,為業務正常運行提供高可靠保障。
1、用雲搭建異地容災中心:本地物理機房為主數據中心,僅将數據備份到雲端。
2、基于公共雲的同城災備:将全部系統遷移上雲,并部署在同一個地域的兩個不同可用區中,實現系統的同城災備。
3、基于公共雲的異地災備:将全部系統遷移上雲,并部署在兩個不同的地域中,實現跨地域災備。
4、結合公共雲同城災備和異地災備:如兩地三中心,三地五中心等。
有了災備系統就萬無一失了嗎?有災備,和敢不敢切換,是兩回事。
一個好的災備系統,一定會包括一個完善的災備演練機制。從物理世界到虛拟世界,安全問題不可避免,對企業來說,災備很重要,平時的演練也同樣十分重要。經常演練,就不怕災難發生後恢複不了數據,造成不必要的生産風險和浪費。
在數字化轉型時代,高标準的SLA(服務級别協議)需要更快速的業務恢複能力,我們對于上到雲上的業務系統有更高的SLA要求,過長時間的數據恢複,無法滿足雲時代的RPO和RTO需求,因此,災備系統也需要随之同步升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