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農村古老的磨盤

農村古老的磨盤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7-22 07:20:46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1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2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3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4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5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6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7

水碾和水磨是彜山拉烏曆史最為悠久的、當時最先進的糧食加工工具,它利用水力作動能,把生産出來的原糧加工成成品糧,供人們制作各種食品。這些傳統的工具,一直到1969年5月4日拉烏建起水電站開始發電,并用上了碾米機和磨面機等多種機械後,才陸續“下崗”淘汰,退出曆史的舞台,慢慢被人們淡忘。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8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9

石臼

木杵臼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10

水碾是人們在社會生産生活的實踐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在石臼、腳碓、水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石臼、木杵臼是彜山拉烏人們七百多年一直用來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最為普遍、最為原始的工具,它制作簡單,經久耐用。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11

一個石臼,根據每個勞動力的強度和個子的高矮,配上兩三根長短不一、重量不等用堅硬的栗木制成的榜頭(杵),榜頭的中間較細也光滑,舂米人隻要站着,雙手緊緊握住榜頭中間,用力往下舂就行了。石臼不僅用來加工大米,而且還可以加工核桃油,把核桃放在石臼中舂細後,再放到大鍋中,加水煮漲,把上面漂浮着的厚厚的一層油沫打出來再煮,除去水份就是純手工的核桃油了,這是最原始的加工核桃油的辦法。記得拉烏村中,石臼三五戶就有一個,有的一戶就有一個。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12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13

石臼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14

土榨核桃油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15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16

石臼是用手使力,而腳碓則是用腳使力,參與的人也多,少則一兩人速度慢些,多則六七人,速度就快多了。腳碓也叫“幹碓”,它震動大、噪音也大,往往是支在村邊的閑房子中,大集體時就支在生産隊的大院中。腳碓除了加工大米外,也是榨核桃油的主要工具,把核桃放到腳碓碓窩中舂細,放在甑子中大火蒸熟,選一塊平整的大桌子,制作厚度約一寸,直徑約25至30厘米的竹圈,将柔軟的稻草細密均勻的鋪到竹圈裡外,趁熱将蒸熟的核桃面放到竹圈内,将稻草沿竹圈邊緣反包起來壓平,一個接一個豎着放進特制的木榨中,用木楔不斷擠榨,木榨底部就能淌出核桃油了。制作腳碓是用一根長四米左右的樹幹作為碓身,在它的根部鑿一個眼子穿上碓嘴,在碓嘴下邊的地上安一個石臼,在碓身三分之二的部位安上碓棒,碓棒兩頭鬥在碓樁上,剩下三分之一的部分砍成平面作為碓尾巴,人站在碓尾巴的兩邊用一隻腳不停的往碓尾巴上踏,這就叫“舂幹碓”了。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17

石碾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18

幹碓

與幹碓不同,水碓它是用水作動力,因接水時間較長半天才能舂一下,所以人們也叫“懶碓”。懶碓的制作與腳碓唯一不同的,隻是把樹幹調一個頭,在樹幹的根部鑿上一個能裝水的大長槽作碓的尾巴,用木澗槽将水引到碓槽中,待水裝滿重力作用碓槽就往下倒水,倒幹後碓槽起來,碓頭就往下舂米代替了人力,1964年拉烏村子西邊和東邊兩條箐中就有七張水碓。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19

拉烏彜山水碾房舊址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20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21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22

水碾龍窩傘盤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23

水碾将軍柱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24

水碾扒棍

水碾的建造需要一定的地理條件,還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一般的農戶難以建造。整個拉烏峨溪河畔屈指可數的隻有新田達台、新興村、桃園村腳、騰子地和拉烏村五座。清朝末年,由吳憲章在拉烏村子腳的河邊建起了峨溪河畔的第一座水碾房,後來由他的兒子吳澤生加以不斷完善,建成碾米、磨面、榨油為一體的加工作坊。西院的北面是水磨房,西面是放水關水出進的小門,南面有兩座榨和一眼大竈組成的榨油房,東面是碾米房。東院的大瓦房是管理人住的地方,北面是照壁,大門從東廂房的正中出入,大門外還有關騾馬的地方。碾房的下層是龍窩,龍窩裡有将軍柱、傘盤六角,水從外邊通過水槽沖在傘盤上,帶動上層地面上的碾子。碾盤直徑有6米長的一個大園圈,石碾槽順着大園圈的外圍成360度布局,6米長的天平方木穿鬥在将軍柱上,有一根叫撥幹的木頭,一頭鬥在天平上,另一頭鬥在石碾砣上,在天平的另一頭往下有一根扒棍,随時扒動石碾槽中的糧食,這就是碾米的運動方式。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25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26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27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28

加工作坊建成後,水碾一天一夜就能加工500多公斤稻谷,大大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方便人民群衆的生活。1953年起國家對糧油實行統購統銷政策,拉烏每年農民上交給國家的公糧和餘糧幾十萬斤稻谷,就是通過這裡加工成大米後,再通過馬幫馱運往州城和喬甸,核桃也是在這裡加工成核桃油後運往各地。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29

水磨房,拍攝于1995年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30

拉烏來鳳溪村委會河底村水磨房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31

水磨也是在手磨和腰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手磨有的支在闆凳方木上,有的用木磨槽,而最完整又美觀的是石槽磨,它與下磨連在一起,手磨可以一人完成,也可兩人共同完成。一人使用時右手捏磨把手,左手還要負責下料。腰磨隻是在大廠地區有,磨面時人要随着磨轉,人會頭暈,一般的人不能使用。由于峨溪河畔的水力資源豐富, 在拉烏,水磨上至核桃箐、響水箐,下至竹林坡箐,十多條箐,條條箐中都有大小不等的若幹小水磨代替人力。一首打油詩形象的描繪了水磨工作流程:“水沖傘盤團團轉,下磨不忙上磨忙,磨籮糧食勻勻下,催命鬼來當當響”。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32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33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34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35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36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37

随着時代變遷,新事物層出不窮,水碾、水磨、石磨等傳統工具已經被碾米機、磨面機、榨油機等多種機械取代,慢慢變成一種美好的記憶。

吳宗伯/圖文 楊宏毅/圖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38

農村古老的磨盤(人文賓川懶碓腳碓)3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